有人說刺猬和刺猬之間是無法擁抱的,但其實不是。刺猬和刺猬之間也可以互相取暖,甚至在最寒冷的夜晚時,也會掌握最恰當的距離,然後互相貼近,保持最炙熱的溫度,來抵抗寒冷。
人也是一樣,尤其是孤獨的人,雖然會把自己包裝成動物中的刺猬,但是擁有刺猬性格的人們即便再孤獨,也會難以抑制住想要擁抱别人的本能,總會渴求别人的懷抱。

一:孫子并不是親孫子,爺爺不是親爺爺。
原本以為,《孫子從美國來》這部電影講述的是親子和血緣傳遞出來的親情觀,但其實不是。在長達88分鐘的劇情當中,觀衆們會發現真正的主角,也就是這爺孫倆人并沒有任何血緣關系。故事開始時,常年不回家的兒子突然帶回了一個外國女友,然而外國女友後面還跟着一個金發碧眼的外國小孩兒。
很快,年輕夫婦們收拾好行囊前往西西可裡保護動物去了,隻留下了一磚一瓦下面的一老一少。剛開始時,一位傳統觀念深厚的中國陝西老漢和來自現代社會的國際洋孫子的沖突愈演愈烈。
作為洋孫子的布魯克斯,面對旱地茅房接受不了,不僅耷拉着個臉表示自己的抗議,嘴巴上還不忘形容一下自己對茅房的鄙夷。接着布魯克斯又不願意吃中國菜想吃漢堡包,沒有見過漢堡包是何物的爺爺老楊頭,隻能想個法子來滿足小孫子的願望,于是在朋友的幫助下研制出了中國漢堡包:兩張肉夾馍中間放點肉餅。
很快小孫子又喝不慣農村的湯湯水水,嚷着要喝牛奶,拿小孫子沒辦法的老楊頭也隻能求助于家裡有奶牛的文化站王站長。雖然奶牛借着了,小孫子喝牛奶的源頭問題也解決了,但是文化站長卻提出了一個要求,就是邀請老楊頭為當地的皮影戲文化開班授課。
這一下可把老楊頭給難為住了,因為老楊頭的潛意識中認為文化站站長是為了建造自己的政績,并不是從純粹意義上發揚當地的傳統文化皮影戲,是以一直都進退兩難。
在了解爺爺對于皮影戲的熱愛之後,洋孫子布魯克斯也不斷地勸爺爺應該去開班授課,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将當地的傳統文化帶給更多人快樂,讓更多的人了解皮影戲的魅力。于是在爺孫倆的堅持下,老楊頭還是重新回到了皮影戲戲班裡。
在表演皮影戲的時候,老楊頭按照孫子布魯克斯的愛好,也制作了西方藝術筆下的蜘蛛俠形象。當中國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中出現了西方英雄人物時,這也表示着文化差異下的爺孫兩人,建立了最融洽的朋友關系。
然而在新年到來之際,年輕夫婦又再次回到了山西農村,将剛剛熟悉并成為朋友的爺孫倆人拆散,這回老楊頭又重新回到了之前的空巢狀态,而小孫子布魯克斯卻又可以繼續回到他的現代生活,那裡有蜘蛛俠也有漢堡包,也有每天都可以喝得到的牛奶,但是再也沒有老楊頭給自己表演的皮影戲了。
孩子對于孤獨,哪有老人了解的那麼透徹呢?
二:爺孫之間越走越近的感情,不是源自互相喜歡,而是孤獨時的本能。
老楊頭一直生活在思想相對封閉的陝西農村,在這裡常年不回家的兒子,原本就已經容易在農村周圍招來輿論,然而兒子在回家之後又帶回了一個洋媳婦,後面還跟着一個外國小孫子,這一系列行為本身就和傳統意義上的農村思想發生了最強烈的沖突如果老楊頭可以選擇,那麼作為父親的老楊頭,很有可能會鼓勵孩子去迎娶一位中國媳婦,然後再擁有自己的孩子,但是在無奈的現實面前,老楊頭隻能接受一切。
外國小孫子布魯克斯也并不是在最開始時就喜歡中國農村的一切,包括那位古闆且佝偻着腰的老楊頭爺爺。布魯克斯在老楊頭的照顧之下吃穿不愁,但是心心念念的還是現代社會中的那些細節,比如說牛奶、抽水馬桶、漢堡包、電影等等。但是小孩子哪有那麼多選擇呢,隻能夠在父母的安排下暫時生活在陌生人老楊頭的身邊。
但是兩人之間的關系到後來時已經越來越親密,這一切的發生原因主要是因為老楊頭和外國孫子布魯克斯都是當時最孤獨的代表,當兩人在生活中已經沒有其他可以取暖的人時,兩個最孤獨的人必然會越走越近,想要擁抱在一起來抵抗孤獨帶給自己的寒冷,而抵禦寒冷的方法就是接受身邊另一個孤獨人的靠近,這也是人的本能。
是以後來布魯克斯因為想要去捉住蜘蛛反而被叮傷了,照顧在布魯克斯身旁的也正是這位頭發花白的老楊頭爺爺,當布魯克斯想要看蜘蛛俠電影的時候,也是老楊頭用皮影戲的方式先剪了一個蜘蛛俠的形象,然後用皮影戲的表演手法給小孫子布魯克斯呈現了一幕幕蜘蛛俠的英雄畫面。
還有布魯克斯覺得旱地茅坑自己接受不了的時候,老楊頭又會幫小孫子帶好毛巾口罩還細心地點好了一支熏香。雖然老楊頭在接觸布魯克斯的生活中所呈現出來的态度總是嘴角帶有抱怨聲音,但是兩人越靠越近的距離反而是情感吸引的最好印證。
總結:這個世界一直都在面臨被抛棄,習慣孤獨應該是人們具備的一種技能。就像電影中老楊頭的形象是空巢老人,布魯克斯出生于單親家庭、皮影戲已經逐漸被人們忘記等等,無一不是在述說這個世界中的人和物,一直都容易被遺忘。
是以想要抓住生活中短暫的溫暖,首先就需要人們能夠适應必要時的孤獨,同時也應該嘗試主動地走近那些和我們一樣正在感受着孤獨的其他人,而不是認命似的将自我孤獨的世界搭建更加牢固的城牆,這或許就是生活最真實的活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