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陳晨
随着金爵主競賽單元的各項榮譽花落各家,第2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也臨近尾聲。最後一個周末,影迷們抓緊時間,依然積極地奔走于全城各個影院之間,享受這個城市一年一度的光影狂歡。
這個體量龐大、觸角多元的中國唯一一個國際A類電影節,今年繼續保持着來之不易的一往無前。盡管因為疫情等原因仍然留下些許遺憾,也仍是這個全球多數電影節還無法恢複正常運轉的時節裡無比美妙的相聚。
電影節的亮度:用作品緻敬偉大時代
紅色,是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的主色調。從那輛象征着光影穿越膠片軌道的列車海報頂着一衆好評亮相起,電影所能承載和傳遞的精神,就貫穿了今年整個電影節。

今年的電影節海報
如同一把金鑰匙,打開了時光的大門。一部部紅色經典組成的片單,是電影對建黨百年的禮贊和表白。而能夠幸福地看到來自全球的好電影,共享全民的精神文化盛宴,也恰呼應了百年前革命先輩對于一個全新盛世的暢想和向往。
除了回望和紀念,今年的上影節也記錄下中國電影繼往開來的宣言。
向來群星閃耀的上影節今年星光依舊,不同的是,聚光燈在這裡更聚焦于作品,從四方因電影相聚而來的電影人在這裡用一部部用心創作的作品禮贊時代。
《1921》劇組
緻敬建黨百年的重磅影片《1921》作為開幕片,穩穩奠定了今年電影節的赤誠底色。《革命者》、《望道》、《長津湖》、《狙擊手》、《堅如磐石》、《大城大樓》……一個個備受期待的新時代主旋律力作齊齊在上影節亮相,共同獻上對電影和國家的深情表白。
金爵論壇
今年的金爵論壇單元,也貫穿着關于用電影禮贊時代的讨論。開幕論壇上,來自中影、上影、光線、騰訊、萬達等業界大佬聚焦關于如何用電影傳遞主流價值觀的話題;主旋律電影的市場化探索論壇上聚焦了包括《1921》《革命者》《無限深度》等影片的主創,從創作和制作出發,具體剖析如何把這個重要類型的電影拍得更貼近當代觀衆;即便是天馬行空的科幻電影論壇,專家和創作者們也關注到當下綜合國力和前沿科技的發展能夠帶給中國電影的新空間和新高度。
走進電影市場的主場地上海展覽中心,觀衆一眼便能看到電影《1921》的巨幅海報,這期間舉行的“紅色光影·緻敬百年”電影海報展, 13部即将與觀衆見面的重點影片以海報展的形式展出,吸引了參加各種電影節活動的來賓駐足。
電影節的溫度:這是和觀衆最親密的電影節
每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總少不了許多溫暖瞬間。
因為疫情全面采取全面線上售票方式,影院的從業人員卻同樣早早守候在電影院,為已經習慣了線下購票,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觀衆搶票。已經接連兩次中風的影迷老方按照慣例在開票當日來到大光明,帶着現金把今年的觀影日程交給大光明的從業人員。至于他的搶票要求,他唯一強調的是,6月20日的金爵最佳影片加映場。那個時間點,還沒開獎,也沒有首映後的口碑傳播,這種相當于“拆盲盒”的操作,是影迷對于上海電影節品質的信賴。
本屆評委會主席黃建新
在《背靠背,臉對臉》的映後見面會上,全場觀衆在主持人的帶領下為本屆評委會主席黃建新唱起生日歌,無數手機螢幕的熒光點亮一片星海。“我第一次在電影院與大家一起過生日。”在滿懷的鮮花中,黃建新眼含淚光,向觀衆深深鞠躬。
曹楊影城的《天外者》放映完,片尾字幕打出“紀念三浦春馬”,觀衆席裡傳來一個女生大聲的哭泣,哭聲是全場觀衆為這位英年早逝演員心碎的共鳴。6月13日藝海放映《鐵道員》,觀衆席裡有此起彼伏的抽泣聲,那種全場共振的傷感,也許正是電影神奇的曼妙。
端午節那天,大雨傾盆。美琪大戲院放映本屆熱門影片《戰場上的聖誕快樂》,片尾坂本龍一經典的旋律随着字幕滾動,偌大的千人廳幾乎沒有觀衆離席。字幕機上字幕員敲出“雨天路滑,大家回家路上小心。端午安康”,全場再度掌聲雷動。這是電影節影迷和字幕組多年來心照不宣的默契。
惠民放映的露天電影,除了市民的自發參與,也有整齊穿着環衛勞工制服的城市美容師們齊齊參與,他們卸下一天勞作也能夠享受夏夜涼風習習下的光影魅力與城市溫度。
惠民放映
這是電影和觀衆之間的聯接,一年一年的電影節,在一場場的電影裡,讓人越來越愛它。
“上海有最好的觀衆,也正是因為這些觀衆,讓我們的團隊每年都在想,怎麼把更多好電影帶到影迷面前。”上海國際影視節中心主任傅文霞說。
今年紀錄片單元的評委,《六人: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國幸存者》的法國導演羅飛,曾經是遍訪全球電影節的媒體人,談到對上影節的印象,他說,這是和觀衆的關系最親密的電影節。
電影節的次元:從長三角到“一帶一路”
上海國際電影節還是多元和深遠的。本屆電影節,同樣一如既往聯合各方力量,強力提升産業發展能級,一系列新政策、新項目、新計劃、新作品在電影節這個平台上紛紛出台亮相,也為無疑為電影産業進一步的複蘇提振信心。
曾經從創投走出的作品以各種形式回到上影節,全新的一批年輕創作者又從這裡帶着熾熱的激情和理想主義出發;滴水湖畔48小時短視訊的創作挑戰即興創作,和光影做遊戲玩到high得不行;線上線下的大師班從工作坊到高端對談,讓愛好者到從業者都收獲滿滿幹貨。
創投扶持了一批又一批新人
去年受到邀請并沒有答應線上開講的泰國電影大師阿彼察邦,今年終于被電影節的誠意和專業所打動。他在和賈樟柯的雲上對談中說,“在創投、發展計劃、新片展映中,你會看到完全不同的電影想象和嶄新的電影世界。對我們這種從事了近三十年電影工作的人來說,很有啟發。借由這樣的電影節,我們得以看到年輕人的世界,有一部分是我們能了解的,但有一部是我們觀察不到的。我想,這就是電影生生不息的原因。”
阿彼察邦對談賈樟柯
今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有了更廣泛的輻射面。就上海而言,它走出市區,輻射五大新城,展映範圍從中心城區輻射至嘉定、青浦、松江、奉賢、南彙。一位忠實追随惠民放映的阿姨,每年跟着文化雲預約,穿着紅裙、戴着珍珠項鍊,儀式感十足地追逐光影,從市區跑到松江,又去到奉賢,把新的放映場地一一“打卡”。
靜安、浦東、松江紛紛釋出各自的電影新政,各有優勢且力度空前。在這些政策裡,能看到上海大力發展電影産業的決心全然沒有因為資本熱情的退潮而減弱,浦東着力發揮張江的高新科技優勢,松江布局多年建設“科技影都”的成果漸顯,上海正以自己的方式為尋路中國電影的疊代更新。
走出上海,長三角地區也首次享受到了“電影節紅利”。“一帶一路”電影周首次在上海以外地區舉辦展映活動,覆寫杭州、甯波、南京、蘇州、合肥5座城市,将精彩多元的“一帶一路”沿線風土人情帶到長三角。
電影市場裡,“長三角主題電影館”人氣極旺,這是上海國際電影節積極響應長三角一體化更高品質發展國家戰略打造的常設館,每年在影視行業内的長三角一體化成就,都會在這裡展示。《長三角影視拍攝指南》(2021版)的推出,實用性滿格,參戰人員幾乎人手一本積極取閱。
《長三角影視拍攝指南》(2021版)推出
上海市影視攝制服務機構在電影節期間向全國推廣影視攝制服務的“上海經驗”,共同建構規範化、标準化和國際化的影視攝制服務體系。上海影視攝制服務機構打響“上海服務”品牌的成就和經驗,正通過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平台走向全國。
“一帶一路”電影周
近年來不斷擴大的“一帶一路”電影聯盟,“盟友”們身不能至,也踴躍報送自己國家優秀電影。
導演萬瑪才旦在“一帶一路”電影之夜上由衷感歎,“電影節不僅是充滿多元文化與包容的地方,更應該成為促進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電影節的韌度:防疫成果鑄就業界标杆
如果問電影節的從業人員,大概每個人都會感歎,辦下這麼一屆電影節“太不容易了”。
新冠疫情仍在世界各地肆虐,而影視行業是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行業之一。盡管如此,今年的上影節還是為影迷們奉上了不負所望的盛宴。一個令人歎服的成績是,今年共收到來自113個國家和地區的報名影片4443部,作品數量比2020年增加了750部,比2019年增加了479部,為曆屆最高。這個成績足見這個仍在堅持高規格舉辦的電影節對全世界電影人的吸引力。
如果是電影節的忠實影迷,大概會知道,過往上影節在時間節點上銜接在柏林、戛納之後,是以對于展映影片的發掘和邀請有很多現成的“成果”可供挑選。而疫情使得全球電影節大受影響後,上影節的選片,其實失去了很多參考,“但反過來,這也更加考驗策展團隊的策展能力,要去開拓尋找更多主題,策劃出新闆塊去作出補充。”
跳開電影和行業的圈層來說,如此大體量電影節能夠迎難而上,并且最終成功舉辦的底氣,得益于我國疫情防控所取得的成果,或者說,它的舉辦本身也是一種“成果”。
全線上搶票瞬間的拼手速,進影院時的測體溫、出示健康碼環節和觀影時的全程戴口罩,還有置放于影廳門口的備用口罩、洗手液等等,都成為特殊的标記刻印在每位電影節觀衆的腦海裡。
參與電影節展映的美琪大戲院
據了解,今年參與電影節展映的所有影院,在兩個月前就已經被要求從業人員全員接受疫苗接種,而電影節所有參與的從業人員全部接種疫苗,也是早早寫進整體防疫方案中的一環。
從全國各地來參與電影節的嘉賓都被要求出具核酸檢測報告,電影節組委會也貼心地在全市不同的地點為參與的媒體、來賓提供核酸檢測服務。
在75%上座率的防疫要求下,上影節的排片場次堅持相隔40分鐘,犧牲了排片場次的數量、降低了影院的收益,也必須保障每場之間的通風,以及給影院從業人員留出時間做消殺工作。
有了2020年的經驗後,上影節很早就堅定了今年要恢複所有線下活動的信心。“同樣面對疫情防控的要求,我們做的是兩手準備,如果國際電影節的友人還是不能到上海來現場的話,我們也做好連線的準備,我們有雲市場的現場業務,以及大師班的這樣一個線上線下的對話。”傅文霞介紹。
中國舉世矚目的防疫成果,落在電影這件小事上,也能成就一番為人稱道的小天地。
2月份的柏林電影節,最終在3月辦了一個線上的産業活動, 6月份才把一些入圍影片做了線上展映;戛納電影節從5月份延到了7月份;莫斯科電影節雖然舉辦了但規模不大,下半年其他的電影節目前也還沒有進一步的消息。“我們關注到不同屆展不同的消息之後,覺得我們的舉辦以及我們所有活動的恢複,還是要堅持能夠和國際業界交流,給大家提供更廣大的平台。雖然肯定達不到面對面的交流,但是我們也盡力能夠做到力所能及的程度。”傅文霞說。
回想上影節開幕第一天,主席黃建新在評委見面會上說:“在去年疫情最嚴重的時候,上海國際電影節是全世界第一個恢複舉辦的電影節,那個舉動讓我們心目中充滿了敬意,因為那是頂着困難去做了一個值得做的、有文化價值的事情。”
本屆電影節的評審,前威尼斯電影節掌門人馬可·穆勒在親身參與了這屆上影節也高度贊賞,他表示,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的舉辦,給全世界的國際電影節做了非常标杆式的示範。
責任編輯:程娛
校對:張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