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又重翻舊事,刷起了幾年前的照片,那是一張當年被傳瘋了的照片:
一個小男孩站在課桌旁,頭上頂着一片冰花,小臉被凍得通紅,身後的同學看着他,個個笑得合不攏嘴。

他叫王福滿,他還是以被網友稱為“冰花男孩”。
2010年,王福滿出生在雲南一個偏遠小山村,他上有一個姐姐。
由于村子裡生活條件差,村裡的年輕小夥隻能外出謀生,王福滿的父親便是其中的一員。
他出去賺錢,家中就留給妻子打理,妻子負責料理婆婆的起居,還有兩個孩子的飲食、學習。
但妻子本身就是個弱女子,讓她一時之間擔起一個家,說實話她有點難扛,在王福滿還在地上打滾時,她就悄悄地溜回娘家了。
第二天,老太太醒來,感覺周圍靜靜的,就知道不太對勁,因為往常兒媳婦五點就起床,在廚房裡忙活。
然而,現在都七點了,一點鍋碗瓢盆的聲響都沒有,老太太摸索着到兒子的房間一看,衣櫃裡的衣服空了,隻留下兒子幾年不穿的衣服在那裡積灰。
桌子上的面霜也一概不見了,老太太一琢磨,知道孩子他娘估計逃跑了。
她也沒想去找,一來她不認識兒媳婦的家,二來她放心不下兩個孩子。
就這樣,王福滿和姐姐跟着奶奶生活,他被迫早早地習慣,他的生活隻有姐姐和奶奶。
爸爸在哪裡?奶奶說出去賺錢了。
每次問“媽媽去哪裡了”,奶奶總是一言不發,隻是一個勁兒地歎氣搖頭。
雖說有奶奶照顧,但其實王福滿什麼事都需要靠自己。
沒人教他走路,是王福滿在地上爬膩了,看着姐姐老在自己面前晃悠,他扶着桌腳學着走路的。
當别人家的小孩還在玩捉迷藏時,王福滿已經背着小簍包到山上摘草根,洗碗、洗地、收拾房間等一切瑣碎家務,早就被四五歲的王福滿承包了。
到了該上學的年紀,王福滿沒有要求要上學,他知道自己沒有資格讀書,更不知道該向誰索要上學的權利。
每天早上,他摸黑起床煮粥,當掀開鍋蓋,暖氣撲上臉時,附近該上學的孩子們也開始稀稀拉拉地出現。
等到人多了起來,王福滿馬上擱下勺子,神不知鬼不覺地跟在人群後面,跟着他們走了幾裡路,聽他們讨論昨日上課發生的趣事,王福滿仿佛身在其中,那是他一天當中最開心的時候。
因為,那樣子好像他也是個學生,一個能坐在教室、擡頭挺胸看黑闆的學生。
這種感覺有保存期限,等到走到校門口,王福滿就要強迫自己停下腳步,他終究不能進去學校,即使他很想讀書。
目送其他人走進學校後,他會繞到學校後面的垃圾場,徒手扒垃圾,尋找斷截的鉛筆、背面沒寫過的作業本。
有一次,學校的老師看見了,給他一本全新的作業本,王福滿愣了一下,問:“這要給錢嗎?”
老師搖搖頭,表示免費送給他,可王福滿卻不知道怎麼拿,他左手擦一擦,右手抹一抹,生怕自己的手太髒,拿了新作業本會留有痕迹。
可惜,他的衣服沒一處是幹淨的,那是姐姐穿小了後,傳給他的衣服。
把作業本拿回家後,忙完家務活,王福滿會躲在廚房角落,看着撿回來的舊作業本上的字,一筆一畫地模仿着。
那時,他以為這是他離書本最近的時候,這輩子都沒可能走進學校。
畢竟,富人家孩子生下來學會的第一件事是“享受”,而窮人家的孩子生下來學會的第一件事是“接受”。
後來,王福滿的父親休假回家,他攢了一些錢,能供一個孩子讀書。
姐姐和王福滿,供誰好呢?
其實,奶奶和父親心裡早有答案,隻是王福滿想把這個名額留給姐姐,可姐姐不肯,乖巧懂事的她早就看得出來爸爸這次回來的目的。
就這樣,7歲的王福滿得到了上學的機會,爸爸下決定的那晚,王福滿開心得睡不着覺。
讀書的問題解決了,但更棘手的問題還在後頭,因為父親将他送去鎮上的國小,離家有4.5公裡,來回加起來就有9公裡。
家裡沒有任何交通工具可以給王福滿用,住在學校也付不起住宿費,眼下隻有一個辦法:王福滿每天走路去上學。
可一個7歲孩子要走4.5公裡的山路,恐怕得要天不亮就出發,天黑了才能到家,起碼得4個小時,來回就8個小時了。
而那個小鎮天亮得特别晚,暗得也很早,這就意味着王福滿需要一個人走夜路上學,走夜路回家,他才7歲。
父親将這些現實問題都跟王福滿講,問他的意見,王福滿哪有心思想這個,聽到能上學,他的心思就飛到九霄雲外了。
他點頭說願意,隻要能上學,無論做什麼都願意。
夏天還好,王福滿摸黑走山路,既涼快又好走,完全不影響他的速度。
可到了冬天,由于常常下雪,路上積雪嚴重,為了不耽誤上學,王福滿必須比以往更早起床,有幾次淩晨三點他就背着書包,出門了。
2018年1月8号,那是期末考試的時候,天特别冷,以往早起的姐姐今天都縮在被窩裡,賴一會床,奶奶也在烤爐前縮成一團。
但王福滿起得卻比平時更早,他知道今天天氣惡劣,自己得早點出門。
他幫姐姐喂了豬圈裡的豬,蹲在烤爐邊吃了個烤蕃薯,裹上爸爸買的大衣,背上書包,又像往常一樣,走上了那條上學路。
天特别冷,以往路過小樹林,樹上的小鳥還會叫個不停,可今天小鳥也沒出現,連之前老是碰到去鎮上趕集的大叔,今天也沒遇到。
王福滿将脖子縮進衣服裡,但單薄的衣服也不抗風,冷風還是一個勁地往裡鑽,王福滿露在外面的手已經被凍僵,小臉蛋也凍得通紅。
天氣越來越冷,王福滿卻一個勁地給自己加油打氣,走一會跑一會,讓身體散發熱量,可以抵寒。
趕到學校,天已經亮了,王福滿一走進教室,全班同學擡頭一看,個個笑得前仰後合,王福滿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他害羞地撓撓頭,不知所措地站在課桌旁。
原來,他的頭發和眉毛上結出了一層透明白色的冰晶,臉和耳朵已經被凍傷。
班主任問他,為什麼不穿厚點的衣服再來?
由于在寒風中活生生扛了5個小時,王福滿此時說話都有些哆嗦,他回答老師:“這已經是我最厚的衣服了。”
那件衣服,他穿了一年多,一到冬天他就拿出來穿,都快成為他冬天的“标配”了。
班主任給“冰雪人”王福滿拍了一張照,發到網上,希望有人能幫忙改善一下他的生活。
然而,班主任這一舉動,卻無形中給王福滿挖了一個坑。
班主任将王福滿的“冰雪人”造型發到網上後,引來了衆多的關注。
有的人住在城市裡,根本無法了解村裡的生活,他們覺得不過是炒作自己的小把戲罷了,在網上瘋狂罵王福滿。
也有的“正義俠客”已經“親切地問候”了幾次王福滿的家人,一時之間,王福滿被沖上了風口浪尖。
有記者來采訪,但他們隻是拍了幾張照片,回去拼湊一下材料,把它當作一個新聞小料而已。
也有的人把王福滿當作“流量”,坐車跑來合照幾張,就收工回家了。
但還是好心人居多,有的媒體來到雲南小山村,采訪了王福滿,并将王福滿的事迹做成個小視訊,幾方轉載。
通過王福滿,人們看到了蝸居在小山村裡的衆多“王福滿”,他們都跟王福滿一樣,家長在外打工,小小年紀成了留守兒童。
有關部門開始向這裡輸送物資,建學校,配備教師,給孩子學習補助,讓每個孩子都能上學。
為了能讓家長陪在孩子身邊,大家還在小鎮上給王福滿的父親找了一份穩定的工作,每天都有一兩百塊收入。
如今的王福滿,脫掉了三年前稚嫩的外表,長高了不少,已經是新街鎮中心學校的學生。
他現在上學,不再需要走幾公裡山路,住在學校的宿舍裡,下課還能與同學們打打球,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
姐姐也能上學了,每周五下午放學,王福滿跟姐姐就要步行幾公裡的路回家,周日早上再一起返校。
父親用他的積蓄買了一輛面包車,如果活不多,他還會專程趕來接送兩個孩子,但如果正好碰上洋芋收獲的季節,那就沒辦法。
雖然時隔兩年,但現在依然有人在給王福滿寫信,希望他能繼續堅持下去,早日實作自己的“警察夢”。
當時,聽說王福滿長大後想當一名警察,遼甯省撫順市警察李曹亮還為他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
“求學的路就算再辛苦也不要退縮,因為隻有靠知識才能實作理想,而你的理想是做一名警察,和叔叔小時候的理想一樣,就讓這理想成為你努力學習、拼搏向上的力量吧。”
因為王福滿收到的信太多了,他需要一個個地回,而等李曹亮收到他的回信時,已經隔了大半年了。
打開回信,字裡行間都可以感受到王福滿的幸福,他先是感謝了李警官的支援,并告訴他,他一定會堅持自己的夢想,向他一步步靠近。
在信的結尾,王福滿寫道:“到了那一天,如果可以,我希望媽媽能回到我身邊,與我共享這份快樂。”
當年媽媽離開家時,王福滿還在地上打滾,還不會走路。
當他學着走路,一次次地摔跤時,奶奶讓他别着急,慢慢走慢慢學,王福滿用他不多的詞彙量說:“不行,要快,才能找到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