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黎巴嫩為啥活得毫無尊嚴?0102030405

黎巴嫩這個國家隻有10000多平方公裡,還沒北京市大,卻在幾十年裡被各種勢力折騰得一團亂麻。

叙利亞的軍隊曾長期占領黎巴嫩,埃及曾策劃吞并黎巴嫩,以色列的軍隊頻繁暴打黎巴嫩,阿拉法特在黎巴嫩發展會員,伊朗在黎巴嫩豢養珍珠黨…

黎巴嫩的内部要比“貴圈”還亂,裡面聚集了造型奇特的三教九流,有基督教的馬龍派、東正派、亞美尼亞派;伊思蘭教的遜尼派、德魯茲派、什葉派等等。

中東地區幾乎所有沖突因子,都在一個黎巴嫩身上實作了。

那今天話題就來了,黎巴嫩到底惹了誰?究竟是怎麼混到今天這個地步的?

<h1 class="pgc-h-center-line">01</h1>

黎巴嫩搞出這麼複雜的局面還要從奧斯曼帝國被瓜分說起。

一戰後,奧斯曼被英法俄三國集體瓜分,沙俄拿到了君士坦丁堡,獲得了夢寐以求的出海口;

英國人眼光毒辣,占領伊拉克和蘇伊士運河;

法雞雖然戰場上表現一如既往地拉胯,但分起髒來絲毫沒有心理負擔,為了得到黎巴嫩和叙利亞,差點和英國人動手打起來。

英國人最後選擇了妥協,勉強同意法國占領叙利亞和黎巴嫩,但又雞賊的把猶太人安排在了巴勒斯坦那個地方,為的是防止法國和駱駝們染指蘇伊士運河。

法雞雖然在拿破侖之後,把所有的技能點都點在了投降上,但老牌帝國主義的底蘊還是有的,在給殖民地挖坑的道路上師從英國人,隻不過大英挖的坑比法雞走過的路還多,是以大家往往忽視了法雞的攪屎能力。

在法國占領黎巴嫩前,黎巴嫩經過血與火的教派沖突後,搞了一個由基督教馬龍派和伊思蘭德魯茲派聯合執政的管理模式,大家也可以了解為教派版的兩黨制,這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黎巴嫩國内勢力的均衡。

法國占領叙利亞和黎巴嫩後,為了更好的控制這兩個地區,就對兩國領土進行了再配置設定,把叙利亞屬于什葉派和遜尼派的一塊土地劃到了黎巴嫩,于是,黎巴嫩就冒出五大門派:基督教的馬龍派、東正派;伊思蘭教的遜尼派、德魯滋派和什葉派。

黎巴嫩為啥活得毫無尊嚴?0102030405

貝魯特爆炸案後,馬克龍第一時間到場

五大派的長老經過激烈的讨論,最後決定按人口數量來決定議會中的席位。

1934年,黎巴嫩進行了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人口普查,結果基督教人口與MSL人口的比例為6:5,是以議會中基督徒和MSL的比例也設定為了6:5,馬龍派出任總統,遜尼派做總理,什葉派擔任議長大人。

議員席位也按照人口比例進行配置設定,基督教的馬龍派占到13席,後面依次是:遜尼派9席、什葉派8席、東正派5席…

總之一句話,按人口比例配置設定議員席位的辦法雖然比較原始,但在一定程上勉強維持了勢力平衡,大家以人頭說話,政府崗位都給安排的明明白白,誰也挑不出毛病來。

然而,這個以人口數量為配置設定原則的辦法,有一個非常緻命的問題,那就是人口比例是動态的,一旦某個派系的人口數量暴漲,那必然就要提升議員席位的比例,這就威脅到了武林盟主的地位。

衆所周知,在生孩子方面,MSL一直都是個王者,基督徒連個青銅都不算,MSL人口超越基督徒隻是個時間問題,權力被分流也就成了必然。

基督徒主導的政府很快就意識到了這一點,但配置設定辦法是大家一起定,不可能說改就改。不過,這也沒難住基督徒,稍微一琢磨就能發現,隻要不進行人口普查,MSL生育率再高都是白費,是以,自1934年之後,黎巴嫩就再沒搞過人口普查。

基督徒不要face的行為激怒了MSL,但基督徒政府有法國人撐腰,心态平穩得很。隻不過,黎巴嫩表面平靜,但實際上已經暗潮洶湧,各大派系開始暗中較勁,沖突随時可能爆發。

就在MSL隐而不發的時候,一股境外勢力湧進了黎巴嫩,黎巴嫩的混亂就此開始。

<h1 class="pgc-h-center-line">02</h1>

1948年,以色列建國的第二天,阿盟的五個成員國:埃及、外約旦、伊拉克、叙利亞和黎巴嫩,出兵巴勒斯坦,準備用武力告訴猶太人,誰才是這片土地的主人。

結果,以色列用實力告訴了駱駝們答案。

這場戰争造成70萬的巴勒斯坦人淪為難民,其中絕大部分跑到了約旦和黎巴嫩,在黎巴嫩的南部地區,巴勒斯坦的難民達到了數十萬。

黎巴嫩為啥活得毫無尊嚴?0102030405

黎巴嫩政府當然不會接受這些MSL難民,要知道,黎巴嫩全國的人口也不過才600萬左右,如果接納MSL難民成為黎巴嫩公民,那基督徒就秒變少數派,本就脆弱的政治平衡将被MSL的生育機器碾得粉碎。

黎巴嫩政府拒絕難民的行為引起國内MSL的不滿,不過局勢仍在黎巴嫩政府的掌控中,但很快,這種内部沖突就被另一股境外勢力擊破了。

第二次中東戰争也就是蘇伊士運河戰争結束後,埃及一躍成為MSL世界的帶頭大哥,埃及總統納賽爾就有點飄了,他開始幻想建立一個世俗化的統一MSL政權,重回13世紀阿拉伯帝國的榮光。

黎巴嫩為啥活得毫無尊嚴?0102030405

納賽爾

參與合并最積極的是叙利亞,因為埃及和叙利亞多次被以色列武力教育,自第一次中東戰争後,叙利亞和以色列在争議區一直有分歧,炮彈互動就沒停過,叙利亞經常安排戈蘭高地的炮兵向以色列境内送溫暖,以色列随時都有可能入侵叙利亞。

來自猶太人的威脅讓兩個領土不相連的國家走到了一起。

1958年,叙利亞宣布和埃及合并,成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随後,納賽爾就把目光看向了黎巴嫩,因為黎巴嫩在曆史上曾是叙利亞的領土,合并黎巴嫩在理論上有支撐,更關鍵是,黎巴嫩内部一團糟,分化瓦解起來比較友善。

埃及的想法得到了黎巴嫩國内遜尼派的積極響應,各種的反對勢力在埃及的資助下,開始頻繁折騰黎巴嫩政府。

而黎巴嫩政府軍戰鬥力渣不說,裡面還派系林立,各種教派的士兵混合在一起就跟個大雜院似的,思想沒辦法統一,行動上就更拉胯了。

馬龍派主導的黎巴嫩政府意識到,魚龍混雜的政府軍不靠譜,必須組建一支純粹的教派武裝,一旦政府軍無法維持局面,就讓教派武裝暴力執法。

随即,黎巴嫩政府開始扶植一個名叫長槍黨的組織,這個組織是由馬龍派的民兵組成,後來逐漸成為馬龍派政府手中的重要武裝力量。

幸運的是,三年後叙利亞和埃及合并這事就黃了,黎巴嫩躲過一劫。

不幸的是,埃及和叙利亞的勢力撤走了,又來了一波更要命的人馬,這就是阿拉法特搞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又叫法塔赫,咱們簡單點就叫它“巴解”。

<h1 class="pgc-h-center-line">03</h1>

黎巴嫩為啥活得毫無尊嚴?0102030405

1959年,熱血青年阿拉法特在科威特成立了巴解組織,随後便跑到約旦的巴勒斯坦難民營發展會員,平時的工作就是安排武裝分子跑到以色列的地盤打黑槍、定點爆破、暗殺關鍵人物、綁架人質啥的,正面戰場沒啥作為,恐怖襲擊倒是玩得賊溜。

上世紀60年代,約旦國王和以色列和解,這讓以色列可以經常跑到約旦境内打擊巴解組織。巴解組織沒了約旦的保護,随之開始對約旦王室産生不滿。後來,巴解組織在約旦的地盤搞非法武裝和恐怖襲擊,甚至還打算建個國,這就讓約旦忍不下去了。

1970年9月,約旦開始對巴解武裝暴力清場,據說這場戰争中巴勒斯坦的難民營有數萬人死亡,史稱“黑九月事件”。巴解武裝被迫撤出約旦,而黎巴嫩就成了巴解組織襲擊以色列的最後基地。

前面也說了,黎巴嫩政府拒絕給巴勒斯坦難民合法身份,這就造成難民的後代無法融入當地社會,隻能長期生活在極端貧困的環境中,是以巴解組織來到黎巴嫩後,根本不需要做動員,難民青年就紛紛要求加入巴解組織,巴解開始迅速膨脹。

這個差點被約旦團滅的組織,不僅神奇地在黎巴嫩滿血複活了,甚至還發展成為黎巴嫩一股最大最強,也是最複雜的政治力量。

巴解組織在黎巴嫩站穩腳跟後,開始尋求外部勢力的支援,這裡面,埃及和利比亞最積極,它們都希望通過巴解來插手黎巴嫩事務,順便找機會把黎巴嫩的基督政權趕下台,于是,大批武器裝備從中東各地運往黎巴嫩的巴勒斯坦難民營。

眼看着巴解組織在自己地盤發展壯大,黎巴嫩政府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因為自己的政府軍組個方隊都難,更别提和巴解這群摳腳糙漢玩命了。

沒過幾年,黎巴嫩就徹底失去了對南方的控制,而巴解組織一路推進,甚至還綠化了首都貝魯特的西部地區,直接把貝魯特當成了自己的辦公總部。

黎巴嫩為啥活得毫無尊嚴?0102030405

當時的貝魯特西區是MSL,東區是基督徒,雙方以綠線為界,搞得跟楚漢相争一樣。

最後呈現出來的效果就隻能用“炸裂”來形容,MSL和基督徒的沖突根本停不下來,開戰隻是個時間問題。

1975年,零界點來了。

4月13日,一名槍手在貝魯特東區的教堂射殺了4名基督徒,随後,基督教的長槍黨展開報複,當天就打死了30多名巴勒斯坦人。

雙方都是宗教控腦的激情犯罪分子,事情發展到這一步,犯罪沖動就壓制不住了,随後雙方就開始攻擊私家車、公共汽車、路人,甚至組隊攻打對方的社群。

到了年底,沖突更新,雙方開始設定路障,槍殺路人,幹脆把街道當成了戰場,戰争已經不可避免。

次年初,長槍黨沖進了貝魯特的卡朗迪納區,他們在擊退巴解武裝後,對該區的平民進行了無差别射殺,上千人死亡,這就是著名的卡朗迪納屠殺案。

很快,巴解組織就開始策劃報複行動,他們襲擊了貝魯特南邊的一個名叫達摩的小鎮,就地處決了20名長槍黨分子,接着又把小鎮居民集中起來,讓他們沿着牆頭站好,接着用機槍掃射。

這次屠殺殺死了數百名基督教平民,其中就包括一個名叫胡貝卡青年的家人和他的未婚妻,後來,這個年輕人成為了長槍黨的領袖,組織了另一次更大規模的屠殺。

随着戰争持續擴大,黎巴嫩的老百姓成了雙方洩憤的目标,國内是沒法待了,但凡有點能力的人都逃到了海外,逃不出去的就根據自己的教派屬性選擇逃亡方向,MSL中的遜尼派往西跑,什葉派一路向北,基督徒則閉眼向東,大家都非常清楚自己的身份定位。

後來,黎巴嫩恢複正常後,逃亡海外的移民開始回國投資搞建設,居然還成為了黎巴嫩的經濟支柱。

由于巴解武裝的背後有埃及、叙利亞等國的支援,戰士還有魔法加成,不怕死,是以戰鬥力驚人,而黎巴嫩政府軍和長槍黨很快就撐不下去了。

這時,黎巴嫩的基督派政府作出了一個大膽決定,向MSL國家叙利亞求救,希望叙利亞能出手教訓巴解武裝。

而叙利亞居然爽快地答應了。

<h1 class="pgc-h-center-line">04</h1>

叙利亞這個國家頻繁挨打也是有原因,因為阿薩德是個著名的牆頭草,多次在MSL和基督徒中間徘徊,還曾拿着蘇聯的援助向美國投懷送抱。

在約旦驅逐阿拉法特時,叙利亞曾幫助阿拉法特對抗約旦,而當黎巴嫩政府向其求救時,它又毅然站在了基督徒的一邊,說到底,哪有什麼兄弟情義,國家面前全是利益。

叙利亞幫助黎巴嫩政府,主要原因在于大馬士革的貨物想要運往歐洲,就必須通過貝魯特的港口進入地中海,是以,叙利亞一直希望插手黎巴嫩,進而控制地中海的出海口,這次黎巴嫩政府主動要求,那就更沒有不去的道理了。

随後,大批叙利亞軍隊進入黎巴嫩,很快就占了了黎巴嫩的北部和東部地區,叙利亞畢竟是正規軍,一波騎射就把巴解武裝打得四散逃竄,基督徒們這才緩了口氣。

不過,黎巴嫩政府很快就發現叙利亞可沒那麼單純。

叙利亞擊敗巴解武裝後并沒有“宜将剩勇追窮寇”,而是在占領區安營紮寨賴着不走了,這一賴就是30年。

黎巴嫩曾多次要求叙利亞撤出自己的領土,但叙利亞都以“擔心基督徒再次被屠”為借口禮貌地拒絕了,黎巴嫩人真正體驗了一把,啥叫請神容易送神難。

就在黎巴嫩和叙利亞互相扯皮的時候,一個更強大的BOSS出場了,那就是中東第一打手-猶太人。

衆所周知,巴解武裝的人生目标就是消滅猶太人,自從被約旦趕出來後,巴解武裝就把黎巴嫩南部的難民營作為襲擊以色列的基地,經常安排人體炸彈跑到以色列境内搞慰問演出。

1978年3月,巴解武裝在以色列沿海公路襲擊猶太人,當場打死37人,這就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以色列決定出兵黎巴嫩,并很快暴力鏟平了黎巴嫩南部的巴解武裝,為了把黎巴嫩南部改造成緩沖區,以色列組織了一支由黎巴嫩人組成的軍隊-南黎巴嫩軍,士兵主要來自基督教馬龍派和伊思蘭的什葉派。

基督徒加入以色列組織的僞軍可以了解,但什葉派也替猶太人打仗,這就突破了正常人的想象力了。

這裡需要簡單解釋一下,巴勒斯坦難民大多屬于遜尼派,而遜尼派骨子裡瞧不上什葉派,兩邊是世仇,巴勒斯坦的難民來到黎巴嫩南部後,不斷擠壓什葉派的生存空間,後來,巴解武裝也來到了這裡,他們以難民營為掩護襲擊以色列,随後以色列就派戰機轟炸難民營,造成這裡的什葉派居民無辜躺槍。

什葉派忍受不了被人當肉盾,于是大量逃亡貝魯特,成為貝魯特的城市盲流。猶太人到來後,什葉派出于薪水和安全考慮,加入了南黎巴嫩軍隊。

以色列入侵黎巴嫩,讓本就複雜的局勢更加錯綜複雜,就在以色列暴打巴解武裝的同時,基督徒的政府軍卻開始去中心化,各大教派紛紛組織自己的軍隊,就連小教派亞美尼亞教徒都有了自己的武裝,黎巴嫩瞬間碎了一地。

而此時的叙利亞也突然回憶起自己的民族身份,轉頭開始反對基督徒,毅然決然地站在了MSL兄弟的一邊,黎巴嫩亂出了新高度。

不過,這還不是黎巴嫩痛苦的終點。

<h1 class="pgc-h-center-line">05</h1>

1982年,恢複元氣的巴解組織又開始不斷襲擊以色列,以色列忍無可忍決定幹票大的,一次性解決巴解武裝。

6月,以色列10萬大軍入侵黎巴嫩,僅用6天就攻下了黎巴嫩1/4的領土,随後以軍就怼到了貝魯特,開始圍攻巴解組織的總部。這時,聯大制定了一個和平協定,要求以色列立即停火,同時巴解武裝撤出黎巴嫩。

為了保障停火協定能夠順利進行,聯大還組織了多國部隊進駐黎巴嫩,一時間貝魯特聚集了這個世界上最能鬧騰的一波人,有美、英、法組成的多國部隊,有交戰的主角以色列軍隊和巴解武裝,另外還有給以軍打輔助的長槍黨和南黎巴嫩軍。

此時的貝魯特就像一個巨大的火藥庫,一個火星就能引爆這座城市。

黎巴嫩為啥活得毫無尊嚴?0102030405

在多國部隊的監督下,巴解組織很快從貝魯特撤了出來,而此時,貝魯特的軍事平衡已經被打破,巴解控制的西區突然失去維持秩序的武裝力量,混亂随時可能發生。

9月14日,當選不到一個月的黎巴嫩總統傑馬耶勒被暗殺,而傑馬耶勒是以色列支援的馬龍派上司人,所有懷疑都指向了巴解武裝的極端分子(事後證明不是),貝魯特開始失控。

以色列随即決定撕毀和平協定,直接占領了貝魯特西區,他們堅信傑馬耶勒的死一定是巴勒斯坦人幹的,如果不把西區的巴解武裝分子鏟平,以色列将沒有安甯。

多國部隊原本就是來看熱鬧的,壓根沒想過要為一個毫不相幹的民族出頭,是以以色列帶着長槍黨和南黎巴嫩軍,軍事占領貝魯特西區,多國部隊就跟個吃瓜群衆一樣站在一旁圍觀。

以色列軍隊占領西區後,開始清除殘餘的巴解武裝分子,排查難民營就成為了工作的重點,問題是,排查難民營極易引發巷戰,這對以軍來說不僅損失大,還會招來輿論譴責,思考再三,以軍決定把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長槍黨。

此時,已經成長為長槍黨的胡貝卡被以色列人選了出來。

在1976年的達摩屠殺案中,胡貝卡被殺了全家,其中還包括他的未過門的媳婦,新仇舊恨疊加在一塊,胡貝卡成了以色列的最佳人選。

行動過程中,以色列軍隊負責把守通道,防止難民營有人出逃,而長槍黨則負責盤查難民,揪出巴解武裝分子。至于長槍黨采取什麼方式對待難民,這就不是以色列軍隊需要考慮的事情了,猶太人完全可以當作毫不知情。

随後,胡貝卡指揮的長槍黨在難民營大開殺戒,震驚了世界,但沒有人知道準确的死亡人數,有的說是400人,有的說是3500人。

屠殺之後,巴解武裝徹底離開了貝魯特,以色列也選擇了撤軍,但黎巴嫩自己又打了八年内戰,因為黎巴嫩大小派别太多,大家根本談不攏,相比較下,打仗還是來得更簡單一些。

不過,黎巴嫩并沒有結束混亂,最能打的巴解武裝和以色列軍隊走了,什葉派武裝迅速填補貝魯特南部的真空地帶,并且迅速膨脹。

後來,什葉派武裝又分裂出一個珍珠黨組織,工作方式方法和巴解武裝如出一轍。

關于珍珠黨的事迹,我在之前的文章裡多次提到,這裡就不贅述了。

總之,黎巴嫩在中東完全就是個沖突集散地,自己内部亂的一團糟,搞得旁邊的鄰居都忍不住想對它動手腳。黎巴嫩的政權就跟三歲孩子搭的積木一樣,極度不穩定,隻要外力輕輕一碰,大廈就會瞬間崩塌。

如今的黎巴嫩,貌似平靜的局面仍有不穩定因素在積累,多股外部勢力早就滲透其中,再次引爆,也隻是個時間問題。

此文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