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阮玲玉》震撼了西方影評人

作者:Sheila O'Malley

譯者:Issac

校對:易二三

來源:rogerebert.com(2021年3月12日)

場景:一個女人站在一個小院子裡。這是一個下雪的夜晚。作為一名電影演員,她回家看望她的母親和養女。她遇到了她在一起了四年的情人,對方是一個不負責任的花花公子。他的父母不同意他們結婚,但他們似乎也無法分手。她在外面的院子裡踱步。然後,突然,她臉朝下躺在雪地裡。她看起來要沉到地裡去了。之後她的左臂稍微伸出,手呈抱着的動作。因為沒有對話,我們隻能自己解讀。是絕望嗎?還是無助?她是生病了嗎?

《阮玲玉》震撼了西方影評人

《阮玲玉》 《阮玲玉》

畫面突然切換到有着顆粒感的黑白影片,片中一個女人——「另一個」女人——倒在雪地裡,她的左臂抱着一個嬰兒。片名出現在銀幕上:「《野草閑花》,1930年,導演孫瑜。該影片已失傳。」

這一場景出現在香港導演關錦鵬1991年的傑作《阮玲玉》中,該片詳細地展現了傳奇的中國默片明星阮玲玉短暫而波瀾壯闊的一生,她通常被稱為「中國的葛麗泰·嘉寶」(瑪麗·勞拉·德·沙澤爾2017年的阮玲玉傳記的書名為《上海麗人阮玲玉:中國的葛麗泰·嘉寶》)

《阮玲玉》震撼了西方影評人

《阮玲玉》

當這場庭院戲跳到默片時,人們開始了解了。第二個場景是真實的電影《野草閑花》中真實的阮玲玉的真實鏡頭,而第一場戲裡的是張曼玉飾演的阮玲玉,她正在排練阮玲玉即将出演的影片。這就是為什麼張曼玉的左臂擺成這樣的姿勢:她抱着一個想象中的嬰兒。第一個場景不是一個女人擔心她的愛情生活,就像一開始看起來的那樣,而是一個女演員正在工作。難怪這部電影的别名是「女演員」。

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場景,特别是如果你發現大多數傳記片典型的結構是令人沮喪且膚淺的。《阮玲玉》是一個由元鏡像組成的迷宮,它将紀錄片鏡頭融入叙事之中。但這隻是該片混合風格的一方面。

《阮玲玉》震撼了西方影評人

片中有着關錦鵬和張曼玉,以及其他的如飾演導演蔡楚生的梁家輝和飾演女演員黎莉莉的劉嘉玲等演員參與小組讨論的「幕後」鏡頭。他們談論着人物,試圖找到聯系點,以及分析動機。關錦鵬和其他演員還會尋找真實生活中的人物(如果他們還活着的話),并對他們的經曆進行采訪。所有的錄像也都放進了這部影片。

然後電影回到了叙述,而我們現在擁有了更深刻的背景,可以以更深刻的方式參與到電影中。關錦鵬不斷向我們展示為什麼這些都很重要,以及他和他的演員們到底想要表達什麼。他不想留下任何漏洞。電影本身就在說着:我來告訴你怎麼來觀看這部影片。給我聽好了。

《阮玲玉》震撼了西方影評人

所有的這一切聽起來可能令人生畏,甚至令人讨厭,因為動作總是被對其本身的評論打斷。當時一些影評人曾抱怨過。(「《阮玲玉》是一部奇怪的、無關緊要的電影……難以讓人重視。」)這位影評人沒有抓住要領。貝托爾特·布萊希特在他的戲劇中使用「間離」或「疏遠」效果,不是因為他不想讓觀衆回應。當然,他希望他們做出回應,但他想要一種具體的回應,他希望禁止不受歡迎的回應。他不在乎角色是否「平淡無奇」。

事實上,布萊希特的目标是阻礙觀衆對角色的認同。他希望人們不僅僅是感覺,而是思考。這也是關錦鵬想要的:他讓我們參與他的過程。在這樣做的過程中,他揭示了自己對這個主題的癡迷,讓我們稍微從阮玲玉的旅程轉移到他自己的旅程。很多傳記片都遵循樣闆範例,采用我稱之為「然後發生了這樣的事情,然後又發生了那樣的事情,然後又發生了這樣的事情」的方法。關錦鵬中斷了這種節奏。

《阮玲玉》震撼了西方影評人

阮玲玉,1911年出生,是中國的偶像人物,名聲斐然的默片傳奇。小報對她複雜的愛情生活的報道,是她的緻命傷。謠言四起,阮玲玉無法忍受這種恥辱。1935年,她因過量服用安眠藥自殺。她才24歲。從1927年到去世,她拍了30部電影,其中很多已經失傳,但也有一些(全部或部分地)幸存下來。其中一部在1994年才被發現。

但即使遺作甚少,我們也能明确見識到阮玲玉的天賦。起初,她扮演的是所謂的「花瓶角色」,後來轉向更受政治驅動的進步題材,展示中國的「新女性」。她因其逼真的表演以及作為一名演員對現實主義的重視而受青睐(又是那個庭院場景,阮玲玉躺在雪地裡假裝抱孩子,這樣她就能體會那種感覺)。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阮玲玉經常被比作嘉寶,有時也被比作瑪琳·黛德麗,但她在《神女》或《新女性》中的表演更像是大蕭條時期的女演員西爾維娅·西德尼——她現在幾乎被人遺忘了,但她曾是一位以敏感地描繪勞工階級婦女掙紮着走出街頭而聞名的女主角。

《阮玲玉》震撼了西方影評人

《神女》

西德尼的形象非常接地氣,我們可以稱之為「引人共鳴」,當她巨大的眼睛因淚水而顫抖時,觀衆在心裡也向她伸出了援手。阮玲玉的表演也很相似。關錦鵬在一次與演員讨論的時候說,「阮玲玉最喜歡的表達方式之一就是仰望天空,茫然無語。」即使如此,阮玲玉似乎很「接地氣」,是以她的作品仍然很有現代感。(阮玲玉的幾部電影都可以在YouTube上觀看。)

在《阮玲玉》中,阮玲玉說:「表演就像是在發瘋。演員是瘋子。我就是其中之一。」在許多場景中,阮玲玉塑造了她最著名的一些角色。在《新女性》中,有一個場景是她飾演的妓女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哭喊着,「我要活!我要報複!」

《阮玲玉》震撼了西方影評人

《新女性》拍攝于1935年,當時阮玲玉的生活支離破碎。狗仔隊蹲在她家門外,把她困在家裡。她看不到出路。她隻能再活幾個月了。是以,阮玲玉很難在自己的黑暗時刻尖叫「我要活!」關錦鵬向我們展示了為了把握好這一時刻所需要的多個鏡頭,臉色蒼白的張曼玉,看上去郁郁寡歡,令人心疼,這巧妙地暗示了阮玲玉對這一時刻的抗拒。

在她終于在一場令人心碎的爆炸中演到位了之後,她躲在被單下,無法控制地哭泣着,而從業人員都走開了,尴尬地離開了痛苦中的女演員。

關錦鵬的間離效應仍然存在:場景結束,鏡頭進一步拉遠,我們看到了《阮玲玉》的從業人員站在床前,張曼玉責罵與她一同出演《阮玲玉》的演員梁家輝:「家輝,你忘了拉起床單!」,對方忘了一個重要的部分。是以同時存在阮玲玉和張曼玉,張曼玉扮演着《新女性》中的阮玲玉,又在《阮玲玉》中扮演「自己」。(張曼玉憑借其出色的表演獲得了1992年柏林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阮玲玉》震撼了西方影評人

這些技巧是多重的,而關錦鵬希望把它們都展示出來。他拒絕讓我們太過糾結于阮玲玉的情緒爆發,提醒我們這一切都不是真的。他讓我們作為共同創造者,共同提問者,共同調查者來參與這個項目。

對我來說,自從1995年我在芝加哥的音樂盒劇院第一次看到《阮玲玉》以來,我一直認為它是最精彩的傳記片,它也是我評判其他所有影片的标準。

在紀錄片素材、訪談和多人讨論中,《阮玲玉》仍然講述着阮玲玉的故事,并且以美麗的方式講述着——圍繞着張曼玉的是美麗的、裝飾派藝術風格的住宅,精緻的、引人注目的室内裝飾,閃閃發光的汽車,黑暗的、暧昧的夜總會,以及阮玲玉所生活在其中的緊張環境。

《阮玲玉》震撼了西方影評人

影片的結構公開地承認,真相永遠不會為人所知。最後,我們隻能做出有根據的猜測。尼克·托切斯在他的《猶太人之王》一書中寫道:「模糊了虛構與事實之間的界限的不是巧妙的小說家,而是善于了解資訊的人,不斷誤傳的人。我們知道的越多,實則知道的就越少。最好遠離言語、『事實』、『資訊』。它們幾乎總能緻病。」這本書講述的是20世紀初的黑幫分子阿諾德·羅斯坦。關錦鵬和他的演員們一遍又一遍重溫阮玲玉故事中的空白,探尋未知的動機,眯着眼睛回顧過去,想象着進入阮玲玉的世界。

真實生活不是線性的。它被來回的切換和笨拙的缺失部分所打斷。人們看不清眼前的内容。他們被瑣事所困擾。每個人都從自己的生活中知道了這一點。不過,很多電影都避免了像瘟疫一樣的混亂。傳記片,特别是藝術家的傳記片,在這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挑戰。它們包含了太多内容。他們也遺漏了太多内容。他們不可避免地要展示成名之路。他們對藝術過程不感興趣,對藝術家尋找自己成熟道路的那種随遇而安的特點不感興趣。

《阮玲玉》震撼了西方影評人

奇怪的是,這麼多傳記片都沒有涉及真正重要的唯一主題:我們為什麼要關心這個人?他們做了什麼重要的事情,他們是怎麼做的?傳記片總是熱衷于醜聞、毒瘾和不幸的婚姻。

并不是說這些事情不重要,也不是說負面的東西應該被掩蓋,但比莉·哈樂黛的音樂比她的毒瘾更重要。漢克·威廉姆斯吸毒過量是他最無聊的事。漢克·威廉姆斯是誰?為什麼他的職業生涯如此重要?為什麼我們都坐在座位上?為了更好地了解這位藝術家。然而,許多傳記片圍繞着這些基本問題展開。古怪的方法有時更有效。

有關海灘男孩樂隊裡的布賴恩·威爾遜的《愛與慈悲》,以及托德·海因斯的講述鮑勃·迪倫的《我不在那兒》,都打破了叙事,消除了線性的缺陷,這樣做讓電影花了更多時間挖掘藝術,以及創造藝術的人。蒂姆·伯頓的《艾德·伍德》是一部黑白電影,歌頌了娛樂業的創造力和「發現家庭」的一面,是以,這是将伍德古怪的導演生涯融入現實的關鍵。

《阮玲玉》震撼了西方影評人

《艾德·伍德》

像《8英裡》或《歌聲淚痕》這樣的電影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傳記片:它們是一個知名人物的松散的虛構版本,但通過不拘于事實,它們可以專注于重要的事情,這就是埃米納姆和詹尼斯·喬普林重要的原因。《爵士春秋》是一部完全自成一體的傳記片,基本上自成一派。

關錦鵬的《阮玲玉》也自成一派。這是一部與衆不同的傳記片。走出電影,你會欣賞中國早期電影史,會尊重阮玲玉,不僅僅是因為她的人生路,也因為她作為一名演員的身份。阮玲玉被她的個人生活以及公衆對她個人生活的癡迷所折磨。一部隻停留在那些淫蕩、痛苦的細節上的傳記片将會重複同樣的循環。

《阮玲玉》震撼了西方影評人

關錦鵬并沒有跳過這兩段讓她名譽岌岌可危的戀情,但他把重點放在了應該放在的地方:她的演技。作為一名女演員,阮玲玉究竟有哪些品質,讓她不僅對她的同時代人産生了如此大的影響,而且在60年後對關錦鵬産生了如此大的影響,她的電影檔案雖然不完整,卻讓關錦鵬如此癡迷,以至于對她做出了如此崇高的緻敬?

科特·柯本在他的遺書中寫道:「我已經沒有激情了,是以請記住,與其消失,不如燃燒。」(多麼像一個唱作人在向世界說再見時引用自己的歌詞。)關錦鵬和他的演員們在讨論阮玲玉的自殺時就是這樣。張曼玉說,「她在事業的頂峰時結束了她的事業……現在她是一個傳奇。」永生的問題困擾着每個人。關錦鵬問道,「一個電影明星在她的輝煌巅峰時消失,對她有利嗎?」

這些問題是無法回答的,而且給出的任何答案都将是不足夠、不完整的,并且最終是無趣的。《阮玲玉》從頭到尾令人陶醉地混合了美麗、痛苦和嚴謹的探究,遵循了萊内·馬利亞·裡爾克對年輕詩人的指令:「活在問題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