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話題和電影依然沉重。
LGBT權益的争取是一場漫長的戰役,在黎明到來之前的混沌無光,扼殺了不知道多少沒有勇氣夫妻的行屍走肉。
全球的LGBT庇護地大多集中在歐洲和美洲,尤其是歐洲對性少數群體最為友善。
以同性婚姻為例,25個同性婚姻合法的國家(包括地區)中,15個在歐洲。

深藍和淡藍色為承認同性婚姻和同性伴侶關系的國家
然而,即便在坐享自由天堂的歐洲,也有一個對于LGBT權益近乎嚴苛的國家,格魯吉亞。
上接俄羅斯,左臨黑海,與歐洲大陸遙遙相望
這個國家2019年拍攝了一部同性愛情電影,在戛納電影節上獲得兩項重要提名,在自己國内卻被稱作“對格魯吉亞的侮辱”。
在上映期間,大大小小的抗議和暴力發生在電影院門口。
圖源BBC
這部電影就是今天耙姐要帶大家看的電影。
它被qaf論壇稱作“2019年度最佳LGBT平權電影”。
《然後我們跳了舞》
და ჩვენ ვიცეკვეთ
<h1 class="pgc-h-arrow-right">1 劇情簡介</h1>
電影以少年米拉(列文·格爾巴赫亞尼飾演)的成長故事為發展脈絡。
格魯吉亞國家舞團的米拉是一個有潛力的舞蹈演員。
他的生活平淡而單調,對自己的認知模糊而抗拒。
于是他誤将與舞伴瑪麗(安娜·賈瓦基什維利飾演,有點像神婆Lorde怎麼回事)的友情,當作了男女之間的愛情。
而此時,陽光開朗的伊拉克利(巴奇·瓦利什維利飾演)進入了舞團訓練。
恰逢國家舞團要招募一名正式舞蹈演員,米拉與伊拉克利之間産生了無形的競争。
然而,随着與伊拉克利的不斷接觸,他逐漸感受到自己内心中蔓延開來的隐秘情愫,以及蓬勃生長的強大力量……
<h1 class="pgc-h-arrow-right">2 格魯吉亞的同志困境</h1>
為什麼這麼一部電影會在格魯吉亞國内掀起如此聲勢浩大的一場對抗?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這個東歐小國。
随着俄羅斯在歐洲的不斷失勢,格魯吉亞正在逐漸投向西歐的陣營。
為了盡早地加入歐盟,格魯吉亞許多法律法規都開始自發地向歐盟标準對接。即便一些法律條文的社會文化氛圍并未成熟。
其中入法的條例就有對于LGBT的歧視。
是以,從法律上來看,格魯吉亞甚至已經領先大多數國家。畢竟性少數群體與性多數群體持有完全同等的對待,連歧視都犯法。
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由于曆史和地理原因,基督教在歐洲分化成無數個分支,其中勢力最大的分别是天主教(西歐大陸、北歐),東正教(東歐、南歐等地)以及新教(英國、德國等國)。
位于東歐的格魯吉亞國民正是忠誠的東正教信徒。
而東正教正是對于同志持堅決反對的教派(這也解釋了我國以北某國的反同行為)。
他們認為同志是對上主的“侮辱”,是不道德和危險的性變态行為。
于是,格魯吉亞便出現了牧師帶頭組織反同protest和parade,而東正教會卻對此保持緘默。
據民意調查,約有91%的格魯吉亞人無法接受同志,“甯願與酒鬼共事,都不願和同志工作”。
格魯吉亞社會強烈的反同氛圍導緻了該國的同志青年從來不敢公開地表露身份。
除此之外,男性國民無一例外地都要以陽剛示人,否則便被視為異類。
<h1 class="pgc-h-arrow-right">3 異類與常态</h1>
《然後我們跳了舞》中有一個情節便展現了該國國民強烈的反同情緒。
舞團中有人發生了同性性行為,被人發現後,遭到舞團成員的群毆。
截屏翻譯來自NEW字幕組
這也解釋了米拉為什麼誤以為自己喜歡好朋友瑪麗。
談同色變的現實世界,讓米拉不敢正視内心真正的欲望,潛意識地想趨附于社會的常态,發展一段男女關系。
但是這個宇宙哪裡有什麼常态?
哪裡有規範?
一切物質,一切生命都充滿着變化性、多樣性。
正如幾十億年前誕生在太陽系一隅的星球會演變出沙漠、森林和山峰。
也正如你的哥哥愛琢磨牛頓的定律,你愛看三毛的散文。
這個世界恰恰因為差異而充滿快樂與驚奇。
你也值得因為你的個性與獨特而受到認可和贊美。
片尾,米拉的個體徹底覺醒。
在以陽剛和強硬著稱的格魯吉亞舞蹈中,他釋放出自己溫潤柔和的天性。
最後幾分鐘中,米拉那一段令人震撼的獨舞,令選拔舞蹈演員的老人氣急敗壞,卻讓米拉自己心安理得,殊不知,也讓螢幕前的耙姐思索良多。
編輯:耙姐
作者:耙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