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熱門電影票價翻4倍 這屆北影節不隻有紅毯 依然有黃牛

文/黃玉璐

第十一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不僅有星光熠熠的紅毯,還有汲汲營營的黃牛。

9月17日到30日,北影節展映片單上,超過210部電影在京津冀31家影院輪番上映。

比起紅毯上搖曳生輝的星光,對廣大影迷來說,全球新老佳片集中展映的環節,才是真正的視聽盛宴。

于是,搶票,成為影迷一年一度的必備操作,也成為黃牛們的斂财機遇。

9月14日展映開票前,新人導演孟磊發動3個朋友當他的“工具人”,幫他搶票。像《紅高粱》《穆赫蘭道》這類經典電影和4K修複影片最熱門,他稱作“黃金場次”,分給朋友搶,來提高搶中的機率。他在換票時加了一位網友,這位網友安排了十幾個人幫忙代搶。

搶票靠朋友不夠,關鍵得親自上陣。9月8日官方片單公布,孟磊選好片子,定好鬧鐘,提前看好網上的搶票攻略,到9月14日中午12點,他緊盯着貓眼APP,加入一場隐形争奪。

他說不能上來就搶中間的黃金席位:“我們在搶一些比較黃金的場次,有時候會盡量搶邊邊,第一搶上來搶邊緣的位置,比較容易搶到。”

有時,購票系統的反應速度都比不上搶票速度。

《今敏:造夢機器》這部紀錄片回溯了已故日本動畫導演今敏的創作生涯,也是本屆展映首日售票的第一名,8場次3843張票,一張票80元,12秒内全部售罄,票房超過30萬元。

熱門電影票價翻4倍 這屆北影節不隻有紅毯 依然有黃牛

孟磊在搶這部電影的場次時,在空白黃金區域鎖票3次,均顯示已售完,到第四次,他換了個稍微靠邊的位置,終于搶上。

最終,孟磊和朋友們一起搶到9個場次,花了近千元,為了提高看到心儀電影的機率,一些場次他特别買了兩張票,以便有富餘影票和其他影迷互換彼此想看的電影。

可以說,在電影節搶票這事上,光靠熱愛一般難起作用,笃信手速往往大失所望,那捉摸不透的運氣和朋友們犧牲午飯時間的鼎力相助,才是馬到成功的關竅。再不濟的,還得和黃牛鬥智鬥勇。

導演楊德昌借電影《一一》角色之口說:“電影發明以後,人類的生命比起以前至少延長了3倍。”而黃牛的存在,也讓電影票的價格翻了3倍不止。

在網絡的另一端,像聞到血迹的鲨魚,聞到人民币的黃牛也早已排兵布陣。根據“娛樂獨角獸”的報道,有黃牛表示每部加120元代搶。孟磊在閑魚上發現,1988年上映、本次北影節展映的日本動畫電影《阿基拉》單張票價炒到500元,原價是120元。翻了4倍不止。

張國榮、梅豔芳共同主演的《胭脂扣》4K修複版同樣“秒空”,筆者在微網誌上搜尋轉票資訊時,一位聲稱可以轉票的網友回問:“要哪天的?有溢價接受嗎?”

9月18日下午在中國電影資料館放映的那場《胭脂扣》,原價80元,這位網友漲到130元,在閑魚上交易。筆者嫌貴,該網友說:“還好吧,之前都是200多(元)。”

熱門電影票價翻4倍 這屆北影節不隻有紅毯 依然有黃牛

他說自己可能是因為搶票次數多了,搶出經驗。組委會一公布片單,他就知道哪些電影會比較火,肯定會有人買,他認為自己比大部分買票去看電影的人,看的片子都多。

是因為張國榮主演,哥哥的粉絲基礎強大,《胭脂扣》才被搶訂一空嗎?“我覺得跟張國榮沒太大關系吧,換成《家有喜事》《花田喜事》《金玉滿堂》這些,還有人搶嗎?”上述網友有自己的見解。

最後他沒有耐心再回複問題,把票價從130元降到100元:“最低了,便宜點給你。”電影節即将結束,他也将所有的微網誌内容都清空。

在一位影迷看來,這類主動降價的黃牛,還是“有情懷”的黃牛,簡稱“粉牛”:“他應該本身也是影迷,然後靠倒票來掙點錢花。”還有影迷透露,電影節展映期間黃牛有代搶團隊,本身機器代搶也已經是産業鍊。

有影迷說,今年修複展映的4K版《穆赫蘭道》和《社交網絡》這類經典老片,是黃牛重災區,但票務上,不是所有電影同此涼熱。

“熱門的特别搶手,冷門的無人問津。”這位影迷說,票好不好搶,黃牛多不多,還得分電影,“兩極分化比較厲害”。

比如2019年驚豔戛納電影節的《燃燒女子的肖像》,在這次北影節展映中,原價80元,黃牛票翻了不止4倍。而紀錄片《牡丹還魂——白先勇與昆曲複興》,2021年9月30日傍晚場始終有餘座。

在孟磊看來,部分影迷的狂熱也助長了黃牛的氣勢。孟磊加入了幾個搶票群,有些影迷為一些熱門票“沖昏了頭腦”,在一個群裡,有群友為了買到一場電影的連座,不惜喊出加價100元、200元。

“我覺得這就不理智了。”孟磊說,他自己是不會買黃牛票的,而且遇到黃牛會點舉報。“它(黃牛)本來就是一個灰色地帶,或者說就是違法地帶,它不應該存在。”

“比黃牛更惡劣的是騙子。”孟磊注意到,有影迷吐槽,從其他人手裡平價買來影票,到了電影院才發現對方發來的二維碼無法取票,也就是說,這張票的取票碼被多次轉手,已經被取出。在孟磊看來,這比付了錢對方不給票還惡劣,既騙錢又騙感情。

不過轉票群和電影節的豆瓣小組裡,還有不少人由于工作等原因,在折價出售展映的電影票。零零散散的群和小組成為暗網,黃牛也好,騙子也罷,關于電影節展映票務的是是非非已經綿延20年。

早在1998年,一期《電影評介》就提到上海國際電影節參賽片被票販子嫌棄。到今年,美國《綜藝》雜志關注到上影節電影票被黃牛黨熱炒的現象,一些電影票被炒到原價20倍以上,個别電影票價格高達550美元(約合3500元人民币)。北影節的黃牛問題同樣由來已久。

黃牛和騙子之是以觊觎上狂熱的影迷,也是因為老片市場供不應求,無處放映。2019年由于疫情,北影節線下展映片單直接從以往的兩三百部銳減到80部左右,而今年,雖遲但到的北影節展映片數又有所增加。“報複性觀影”也出現在電影節時。

一位天津影迷Bella告訴筆者,今年北影節他特别從天津來北京,最多一天看了3場電影,在北京住了一晚,總共買了11場電影的票。

他說:“現在除了幾個特定的城市,其他地方都很少展映老片,有些需要分級的片子也不會公映,也就趁着電影節才能看到。”

光買票花了上千元,再加上往來京津的交通費、住宿費,Bella卻“不心疼”:“一年也就是看這一次,而且就算不去,平時在電影院也不少花錢,就是這兩年疫情片子少了。”

另外,目前北影節、上影節的購票系統都不允許退票、換場。為了抵禦黃牛也為了減少二手票流轉的各種麻煩,有影迷幹脆自己行動做平台,比如微信小程式“影展交流”。

這個小程式的制作者是自稱“重度影迷”的Tom。他人在上海,主業碼農,從2005年開始,幾乎一年不落地看上影節,甚至北上北京、南下台北,看北影節和金馬影展,國内影展他每年每屆都要買上20多張票,但遇上急事看不了,換票、轉票、黃牛等等問題讓他和不少影迷都感到很不友善。

于是到2018年,他花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寫成這個小程式:“沒有做過推廣,就是放到幾個影迷群裡,通路量一下就上來了。”

現在,這個小程式的運維由他和七八位志願者團隊共同完成,錄入了每年國内大大小小的影展片單。影迷可以自行上傳轉票資訊,但如果有加價等行為,會被标記和禁用。總使用者數大約3萬到5萬人。“使用比較頻繁的也就1萬人左右,主要是電影節期間流量會比較大。”

從Tom的經驗來看,熱門影片搶票難是随着80後特别是90後觀影人群的成長而出現的,金馬影展的熱門影片同樣需要搶。他也特别了解為什麼一些影迷一定要看老片。

對他來說,今年北影節的片單就很“炸裂”:“《穆赫蘭道》是我做夢都想看大銀幕的片子。”在Tom看來,影院的視聽體驗會直接催化情感。

他說:“(之前)都是看的資源,肯定想在大銀幕上看,感覺是完全不同的。有一年上影節看《橡皮頭》,大銀幕的感覺實在和看碟片太不一樣了。”

孟磊也認為,電影是銀幕的藝術。一些經典電影,隻有走到電影院,在影迷共同觀影的氛圍下,電影的視聽魅力才會達到頂點。

9月17日晚展映的《楢山節考》現場,片尾母子雪中生死分别的片段,讓一位成年男子在影院内放聲痛哭。

但轉票、黃牛等問題也成為電影節觀影的阻礙。

“我覺得其實如果官方做好這一塊的話,比如可以開啟退票,再附加一個官方的退換票小程式,這些黃牛什麼都不會有了,而且也給個人出票友善。”孟磊認為。

目前,釜山電影節和金馬影展都有官方志願者搭建的轉、贈票平台,金馬影展允許收取手續費的退換票。

關于本屆北影節展映票務的相關問題,筆者緻電北影節展映部從業人員,對方表示,組委會婉拒了采訪請求。

(編輯:黃玉璐 校對:顔京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