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清楚的記得,那是一九八零年的夏天,那一年我二十三歲,在吉化煉油廠銷售科當排程。一天,我偶然看到《江城日報》登載了吉林市文聯在江南展覽館舉辦小說講座課的消息,愛好文學的我立刻在機關開了張介紹信,翌日便去市文聯辦理聽課證。
相逢是冥冥中的注定。在市文聯的收發室,接待我的是一位模樣二十左右歲的姑娘。她白皙的臉龐,修長的身材,大大的眼睛,黑黑的頭發,雖不漂亮,但她大方和開朗,言談微笑之間有一種大家閨秀的羞澀文靜、我心裡忽然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感覺,有湧動,像潮水。
交談中得知她的名字叫李曉華,因為她的父親在市文聯上班,是我省著名的作家鄂華。待業在家的她便到文聯做臨時收發工作。至今我仍然記得她的鋼筆字很好,大方遒勁,一點不像女孩子的筆迹。初次相見,交談十分融洽。于是她便請我在小說講座課入場時和講課期間幫助檢票和維持秩序。于是我便像内部從業人員一樣,講座課前後和她一起忙碌着。
與她相識後,我便沉浸在青春的躁動和愛情的憧憬之中。白日,她的音容笑貌在我的腦海裡盤旋萦繞、揮之不去。入夜,思念和愛慕讓我輾轉反側、夜不能眠,我有生以來第一次體驗到初戀的感覺。幾經躊躇,我終于抑制不住自己,決定向她敞開我的心扉。那是一個華燈初上的夜晚,小說講座課結束後我送她回家,我們一起走在江南大橋上,晚風習習,吹拂着她的一頭秀發,此時的我鼓足勇氣向她表白了自己的愛慕。聽罷我的話她驚訝地看了我一眼,嫣然一笑說:“我考慮考慮吧。”
一路上我們說笑着,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到了該分手的地方。在南馬路的十字路口,她告訴我她的家就住在前面不遠的北京路,讓我不要送了,怕家裡人看見,揮手再見時笑道:“以前看到别人老早談戀愛我還笑話她們,可我自己現在卻······”話沒說完便羞澀的和我揮手再見,轉身飄然而去。
這一夜,我徹夜失眠了。然而讓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幾天後的電話裡,她卻告訴我說因為不了解我的情況,家裡父母不同意。而她又是家裡的獨生女兒,終身大事她不能不聽從父母的意見,我們的事到此為止。我的初戀還沒有正式開始就結束了。在那以後相當長的日子裡,我都沉浸在巨大的思念和痛苦之中無法自拔。其實,當初年輕的我沒有經驗。她的父母不了解我,可以想辦法讓他們去了解,如果我真的十分喜歡她,就應當不放棄,繼續追求呀。可是我畢竟太年輕了。隻知喜歡,敢于表白,遇到阻礙,卻沒有辦法。
人生中有些瞬間,有些情感是終生難忘的,特别是初戀或者是單戀。即便按當時的審美标準來說,李曉華都不能算是漂亮的美女。但時至今日,每當我回想起當年她的倩影,心中仍然有怦然心動的感覺。我想這不單是初戀的失敗在心靈深處留下的疤痕在隐隐作痛,也說明對男人而言無論時間過去多麼久遠,深愛過的女人永遠不會在他的心裡消失。我與她的相識和接觸盡管時間很短暫,但卻讓我體驗了初戀的青澀和美好的情素,而在那以後的歲月中,我每次路過江南展覽館,都讓我仿佛看到夢中的她從遠方姗姗向我走來。
作者 湫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