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紀錄片出路觀後感

作者:Ken沒事偷着樂

在微網誌上看到了一點片段,我就去找資源看了,紀錄片講述的三個主人公不同的家庭環境,面對着不同的人生選擇,一個來自甘肅農村山區想好好上學去北京打工,一個月賺1000塊錢,蓋房子打水井的馬百娟,一個是來自鹹甯縣城為了完成父親遺願一次又一次複讀生徐佳,還有一個是來自北京美院附中辍學,豐富的物質生活使她精神目标迷茫,走遍歐洲,留學德國的袁晗寒...其實我們面對的人生選擇時多多少少與家庭的影響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

紀錄片出路觀後感

印象最深的是導演拍攝馬百娟在課堂上讀書的拍攝手法,老師領着孩子們讀國文課本,内容大緻是“過去,我們的校舍昏暗狹小,現在,我們的學校明亮寬敞;過去,我們的操場坑坑窪窪都是黃土,現在,我們有了足球場……”,接着鏡頭一轉,他們的教室、他們的操場、他們明亮的大眼睛和麻木的朗誦...曾經的過去是誰的過去?而現在的現在又是誰的現在,值得深思…

紀錄片出路觀後感
紀錄片出路觀後感

鏡頭有一轉,她哥哥來到學校說,老師,馬百娟的情況你也知道,我們家條件困難,她又不是讀書的料,我想讓她不學了出去打工。老師說,起碼要讀完九年啊,總能學點東西進去。鏡頭一轉,馬百娟倚着學校的大鐵門,不敢進去,卻把眼睛往裡看,盡是羨慕的光,知道錄影機拍到,又急忙背過身去,羞澀而對不存在的未來充滿渴望…

紀錄片出路觀後感

而後來的馬百娟,上縣城找工作沒人要,扭扭捏捏回到了家,和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孕婦們說着家長裡短,十六歲時被嫁給了表哥。她的父親得知導演不是中央的人之後對着鏡頭大罵,伸手說要兩萬塊錢才肯讓繼續拍。馬百娟的背影隐在門後,她的孩子也将在黃土地上出生…

徐佳考上了湖北工業大學,和女朋友步入了婚姻…袁晗寒覺得德國已經發展完了,沒什麼意思,隻需要人人活得美就好,挺無聊。”因為無聊,她不想在北京呆着,又回了上海實習。短住幾個月,體會着不無聊的生活。然後,注冊了公司…

紀錄片出路觀後感

有人說:“我們這一代人,錯錯落落走在曆史的山路上,前後拉得很長,很長”…長到馬百娟們永遠不會知道袁晗寒們的生活,永遠…長到一代代固有的思維模式和基本固化的階級層次,是“暫時”用“很久”也換不回來的。長到馬麗娟們已經學不會改變,偶爾隻能有幾個徐佳用幾輩子的功夫也可能追不上一個袁晗寒。

紀錄片出路觀後感

值得幸運的是,中國存在徐佳們,存在幾千萬個。隻不過同時,中國存在百千萬個馬百娟們。他們沒有機會選擇改變。但或許,馬百娟們的沒有選擇未嘗不是一種最好的選擇

在不同的家庭,資源,教育下成長的孩子,受到的教育和影響千差萬别,有些思維上的束縛,靠自己的力量的确很難打破,紀錄片在袁晗寒的一段獨白中結束,也許正如導演本人所說:“出路不僅是物質的,更是精神的,心靈的;出路不是外在的,更是内在的;出路不是社會的,更是自我的…

我是ken,希望大家開心...

2021年10月11日晚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