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晉城那些一不小心就震驚全國的方言土話!

晉城方言

有一種态度叫“紮不下”,有一種二貨叫“七成”,有一種鄙視叫“個以”,有一種吹牛叫“抛冒兒”,有一種固執叫“實甲”,——如果能讀懂上面的話,别驕傲,你的晉城話頂多是四級水準!看看下面這些引領潮流的晉城方言,你都能讀懂嗎?

最難懂的晉城時間

晉城那些一不小心就震驚全國的方言土話!

夜個

前個

大前個

前不陣

後個

清早

黑來

年時年

今個兒

成天

白兒個

最難懂的晉城人身體

晉城那些一不小心就震驚全國的方言土話!

最難懂的晉城位置

晉城那些一不小心就震驚全國的方言土話!

愣也(指:溝邊)

翁(指:家)

個洞(指:胡同、巷子)

裡間

堂屋

院兒

外頭(外面)

小個角(犄角旮旯)

啪池(湖泊)

最難懂的晉城口頭禅

晉城那些一不小心就震驚全國的方言土話!

單溝(絮叨)

各不住(用不着)

少跟我毛毛兒(挑釁)

個以(惡心)

咦的的(感歎)

哝的慌(費勁)

卡不挖(統一)

最難懂的晉城動物

疙螞(青蛙)

老出(老鼠)

窩嘤(知了)

圪拎(松鼠)

地根(蟋蟀)

圪蚤(跳蚤)

最難懂的晉城食物

漿水菜(酸菜)

卷八馍(卷餅)

米淇(加了小米的湯面)

麻糖

地豆兒(洋芋)

不爛湯(拌湯)

李圪抓(餅)

木耳圪貝

油格麻(油炸面食)

或許現在晉城的80後

還能記得一些老一輩留下來的童謠

老晉城的童年記憶——兒時的歌謠

我的童年是在童瑤中搖大的。

“嗷嗷,睡覺覺。嗷嗷……”

這是襁褓中最早聽到的兒歌——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催眠曲。

我自幼長相平平,但父母依然視我為掌上明珠,奶奶更是逢人便誇我“天庭飽滿,地閣方圓”,還時不時地對我說出那句經典的晉城兒歌:

“俺孩兒七,俺孩八(白), 俺孩圪腦上長了兩隻夾(角)”。

晉城那些一不小心就震驚全國的方言土話!

在晉城還有一首與“拉大鋸,扯大鋸, 外婆門口唱大戲”一樣廣為流傳的大衆版本:

圪層(坑)裡,圪層外,

圪層裡頭有根黃花菜,

也能吃,也能賣,

賣的錢蘭,割成肉蘭,

肉蘭?貓吃蘭,貓蘭?

上蘭樹蘭,樹蘭?水淹蘭。

水蘭?嘔(牛)喝蘭。嘔蘭?

上蘭山蘭。山蘭?

不第不得塌蘭。

……

我在這樣的童謠中搖搖晃晃長大了。

民以食為天,饑餓曾經是全國人民長期的共同的敵人,跟吃有關的童謠大行其道:

新媳婦新,上高平,

一碗菜,倆點心,

吃呢新媳婦白淨淨

月明月明光光,

小姐下河洗衣裳。

洗呢小手白光光,

蒸壓(一個)門門挖嘗嘗。

晉城那些一不小心就震驚全國的方言土話!

小時候貪吃,肚子脹的時候,奶奶溫暖的手揉搓得格外舒服:

小肚小肚軟軟,一頓能吃幾碗?

小肚小肚揉揉,一頓能吃幾鬥?

小肚小肚圪搓搓,一頓能吃幾砂鍋?

小肚小肚不撒撒,一頓能吃一鍋拍。

…… ……

有些童謠幽默風趣得總讓我傻呵呵地笑出聲來。

小闆床兒,忽搖搖,外婆教挖逮圪蚤。圪蚤蹦,挖也蹦,外婆說挖不中用。

當我真要纏着奶奶講笑話時候,奶奶又随口吟出老晉城耳熟能詳的另一經典:

笑話兒笑,一谷亂套,螞蟻老婆兒會擡轎。

擡一擡,摞一摞,一摞摞到城隍廟。

先燒香,後放炮,吓得土地爺哒哒跑,

吓得土地奶奶啦啦尿。

嬉笑怒罵,無拘無束,快樂便充溢了整個院落。等我和小夥伴瘋也似的沖出家門,來到村頭小溪邊捉了蝸牛,大家便沖着蝸牛殼扯着嗓子一遍遍喊叫:

嗎嗯兒、嗎嗯兒,你出來,瓦格你媽燒紙來……

孝心感動世界,蝸牛的角和頭真的伸出來了,快看!還有長長的脖子!

童謠中也不盡是開心的故事,人世間的酸甜苦辣,世事的不平與艱辛,來得分外鮮明:

姊妹倆兒一般大,挖跟姐姐一起嫁

姐姐嫁到城門裡

我就嫁到城門外

姐姐騎呢高頭馬

挖就騎呢樹圪叉

姐姐戴呢銀耳墜兒

挖就戴呢棒圪輪兒

姐姐蓋呢花蓋地

挖就蓋呢爛簸箕

姐姐枕呢花豆枕

挖就枕呢豬尾巴

黑來咬呢挖咯叽咯叽鑽到床底下。

兒時隻是覺得好玩,如今讀來,五味雜陳。

人情世故,童謠中也有反映:

大南瓜,紅豆豆,

挖去外婆屋兒住一秋,

公公見唠拉手手,

外婆見唠喜丢丢,

妗母見唠扭一扭,

舅舅見唠瞅一瞅,

妗母妗母你不要扭,

舅舅舅舅你不要瞅,

石榴開花挖就走。

哪一架山上沒石頭?

哪一條河裡沒水流?

哪丫小孩沒舅舅?

沒人深究童謠的含義,一起唱童謠是快樂的遊戲。

夏天,我和小夥伴挖土和泥,各揉一團。然後猜猜懂(石頭、剪刀、布),勝者先揪下一劑兒泥,捏成窩頭形狀。

喊一聲“我摔窩窩誰承當?”

對方答:“我承當!”

“承幾兩?”“承三兩!”

把窩頭握在手裡高高舉起,“噗”的一聲扣在地上,“啪”的掀開個窟窿。

對方乖乖地用自己的泥巴給人家補上。

這個遊戲經常從下午玩到天黑,回家後泥猴般的模樣自然少不了大人的一頓訓斥。

跟男孩子頂拐拐,打肩仗不同,女孩的遊戲要文明許多。

抓子兒、跳方之外,跳皮筋最受歡迎。小八角(辮子)随着身體的跳動有節奏地甩動,稚嫩的童聲入耳動聽:

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男女混搭的遊戲,印象最深的是指天指地。大家把食指放在一個人的手心,他開始逆時針點數起來,口裡念念有詞:

點點悠悠,水榭溝溝,

紅布綠布,砂糖酽醋,

有錢兒喝酒,麼錢兒褪路!

被點到指頭就退出,最後剩下的那個倒黴鬼隻好被蒙了雙眼,費力地去猜究竟是誰做了什麼動作。

晉城那些一不小心就震驚全國的方言土話!

童年已逝,往事如煙。而那些古老的童謠,卻永遠不會在記憶的硬碟裡删除,反而在腦海深處發酵,積蓄,沉澱,醇厚甘冽,曆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