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恐龍統治地球1.7億年,那麼為什麼它們沒有進化成智能生物呢?

大約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約10公裡的小行星墜入地球,導緻曆史上最着名的滅絕事件,白垩紀物種。百分之九十五的植物和動物,包括恐龍,在災難中消失了,幸存的哺乳動物和鳥類成為地球的統治者,演變成我們現在所知的生物圈。

恐龍統治地球1.7億年,那麼為什麼它們沒有進化成智能生物呢?

小貼士:小行星撞擊地球是世界四大災難之一。研究表明,地球曆史上的許多滅絕事件都是由小物體撞擊引起的。

直到600萬年前,第一個人類物種出現,走上了大腦進化的進化之路,僅僅短短的500多萬年,我們人類,也就是智人,從各種各樣的屬中脫穎而出,成為最終的赢家,發展出今天的輝煌文明。

恐龍統治地球1.7億年,那麼為什麼它們沒有進化成智能生物呢?

溫馨提示:白垩紀-白垩紀滅絕事件(K-Pg event),由于滅絕事件徹底摧毀了非鳥類恐龍,故也俗稱"恐龍大滅絕",也是地球曆史上的一次大滅絕事件。

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即為什麼人類物種在如此短的時間内進化成高智商的生物,而統治地球1.7億年的恐龍卻沒有成功。

生活沒有方向

首先,我們需要澄清一個問題,生命的最終目标是更高的智慧嗎?

隻要詳細分析一下當今地球上的各種生命類型,就會發現,生物進化的所有方向都不是高智商,每個人的目标其實都是一樣的,才能活到最後,茁壯成長。至于你如何生存,你的環境起着決定性的作用,隻要你适應你所處的不斷變化的環境,你就是一個成功的物種。

恐龍統治地球1.7億年,那麼為什麼它們沒有進化成智能生物呢?

提示:物種,或簡稱"物種",是生物分類研究的基本單元和核心。它是一群可以交配和繁殖的個體,但不能與其他生物交配,或交配後産生的雜交種不再繁殖。

例如,細菌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物種,在地球上生活了36億年。為了更好地生存和适應環境,細菌繼續進化并在世界任何地方傳播。它們甚至可以适應水下火山的高溫和高壓,将可能毒害其他生物的硫化物質轉化為營養豐富的果肚。

此外,它們可以騎其他生物,成為益生菌,我們和平共處,互惠互利。是以不要看那些沒有存在感和沒有大腦的細菌。它比人類更具适應性。可以想象,無論世界氣候變化如何,細菌都會存活下來,直到地球被摧毀。

恐龍統治地球1.7億年,那麼為什麼它們沒有進化成智能生物呢?

提示:細菌Acteria是生物體的主要群體之一,屬于細菌域。它也是所有生物中最大的,估計總數約為5×10至30。細菌的形狀相當多樣化,主要是球形,棒狀和螺旋狀。

一個類似的例子是海蜘蛛,這種生物生活在海底深處超過5億年,經曆了幾次地質災害造成的大規模滅絕,但在形式上沒有太大變化。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種簡單的節肢動物根本沒有天敵。除了嘴巴是腿,甚至為了節省腿部消化系統的空間。這一切都是為了讓自己變得令人讨厭,不營養,難以下咽。花了5億年的時間才證明,隻要你有足夠的廢物,沒有人能利用你。

為什麼海蜘蛛在5億年裡沒有太大變化?原因也很明顯,生存是無憂無慮的,沒有進化的動機。随着90%的同代人滅絕,海蜘蛛已經足夠成功。

恐龍統治地球1.7億年,那麼為什麼它們沒有進化成智能生物呢?

小貼士:海蜘蛛,又稱全腳昆蟲,形狀像蜘蛛,是以叫海蜘蛛。海蜘蛛,像蜘蛛和蜻蜓一樣,屬于節肢動物,它們生活在海邊,經常生活在岩石上或岩石下。它們幾乎存在于每一個海洋中。

人們一定在這裡了解環境與進化之間的關系。有時候,決定誰來統治地球的不是智慧,而是環境主宰着地球。是以接下來,讓我們來比較一下恐龍和人類在主宰地球的時候經曆了什麼樣的環境變化,隻要我們能弄清楚這個問題,所有的謎團都會被解開。

恐龍是如何成為霸主的?

兩千五百萬年前,由于闆塊運動,散落在各處的土地重新融合,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穿山甲大陸。由于盤古大陸的内部遠離海洋,此時大部分土地以沙漠和戈壁為主。植物基本上是耐旱蕨類植物,而動物則以耐旱的僞鳄魚爬行動物為主。四足爬行動物是三疊紀時期的陸地霸主,是2.3億年前開始出現的早期恐龍,也是僞鳄魚眼中的獵物。

恐龍統治地球1.7億年,那麼為什麼它們沒有進化成智能生物呢?

提示:三疊紀是公元前2.5億至公元前2億之間的地質時期,位于第二和侏羅紀之間,是中蘇克立的第一個時期。三疊紀時期的開始和結束都以滅絕事件為标志。

此時,恐龍生活悲慘,主要有三種,分别是龍的開端、農龍和埃雷拉龍等等。它們沒有大尺寸,隻能生活在天氣溫暖的貢瓦納大陸的南端,後來分裂成現在的南美洲和非洲。如果陸地氣候總是如此幹旱,恐龍就不會上升,甚至會進化成具有蜥蜴外觀的兩足動物。

然後發生了轉機。

地殼運動改變了遠古洋流,古太平洋濕潤的海風進入盤古大陸,部分土地開始變得濕潤。随着西梅利亞等闆塊向北漂移,造山運動導緻頻繁的火山爆發,最終引發了火山爆發,完全改寫了地球的氣候,朗格利亞火山爆發。

恐龍統治地球1.7億年,那麼為什麼它們沒有進化成智能生物呢?

提示:火山爆發是一種奇怪的地質現象,是地殼運動的表現,也是地球内部熱能最強的表現之一。它是在短時間内從隕石坑向地表釋放岩漿和其他噴出物。

這些大規模的火山爆發将大量的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釋放到地球大氣中。過多的二氧化碳不僅使海洋酸化,導緻海洋生物滅絕。由此産生的溫室效應也使盤古大陸經曆了前所未有的大雨事件。全球氣溫上升了6到8度,海洋蒸發的加速給整個大陸帶來了超級降雨,持續了200多萬年,被稱為卡尼洪水事件。

恐龍的祖先,龍的主要物種期待着它們的春天。豐富的降水使針葉樹在盤古大陸上占主導地位,森林開始出現。曾經以蕨類植物為食的龍和雙齒獸已經退出了曆史舞台。龍族生物主要具有兩足行走、呼吸效率高和視覺等優良的實體優勢,開始傳遍整個泛古大陸。

恐龍統治地球1.7億年,那麼為什麼它們沒有進化成智能生物呢?

提示:針葉林是建造針葉樹的森林類型的通用術語。包括常綠和落葉、耐寒、耐旱暖、濕潤等各類針葉純林和混交林。主要由雲杉、冷杉、落葉松和松樹組成,屬于一些抗寒樹種。

據統計,在卡尼洪水事件發生之前,龐貢大陸被僞鳄魚和毛孔占據,恐龍僅占所有陸地生命的3%左右。卡尼洪水結束後,恐龍的數量爆炸式增長,占所有陸地生命的50%至90%。此時,恐龍的天敵僞鳄魚已經消失了。

随着氣溫的升高,全球植被變得狂野,沒有捕食者的恐龍進入了進化的黃金時代。龍的主要種類不斷進化,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恐龍家族,豐富的植物不僅提供了更多的營養,還讓地球的含氧量上升,在此基礎上,恐龍的大小越來越大,隻有一隻長十多米的巨型恐龍,我們知道龍王也是其中之一。

恐龍統治地球1.7億年,那麼為什麼它們沒有進化成智能生物呢?

提示:恐龍是一類蜥蜴形的動物,主要生活在中觀生物中,在大約2億至1億年前從海洋生物進化到魚類,然後進化成爬行動物。

既然環境适合巨型生物的生存,那麼進化的方向就變成了誰更大更強大,誰能主宰這片土地。例如,生活在侏羅紀晚期的地震龍是陸地上最大的恐龍,長度超過40米,重約22噸。有趣的是,與身體相比,它的頭部有點太小了。是以地震巨龍行動遲緩,不會照顧自己的後代,隻吃一些新鮮的植物作為食物。

可以說,恐龍成為陸地上的霸主,其實是靠着氣候的光芒。恐龍很難成功,如果不是卡尼洪水幫助它們消滅了捕食者并擴大了它們的活動範圍。是以,在那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恐龍進化的形式是,而不是智力。直到白垩紀晚期,當全球氣溫逐漸下降時,小型恐龍才開始向更高的智力進化。

恐龍統治地球1.7億年,那麼為什麼它們沒有進化成智能生物呢?

提示:地震龍地震龍,意思是"使大地震移動的蜥蜴",是較大的食草恐龍之一,是梁龍科的昵稱。生活在侏羅紀晚期。

齒牙龍是最好的龍之一。它生活在7500萬至6500萬年前的白垩紀晚期,隻有兩米長,但恐龍比例最大,被認為是最聰明的恐龍。有學者認為,它的智力水準應該與鴕鳥相當。它甚至更聰明,因為牙齒受傷的龍已經進化成社會性動物,而齒龍主要以鳥類,蜥蜴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這些動物行動迅速,善于隐藏,沒有發達的感覺器官,很難成功捕獵。

恐龍統治地球1.7億年,那麼為什麼它們沒有進化成智能生物呢?

提示:鴕鳥通常是指非洲鴕鳥。非洲鴕鳥Strutio camelus是一種鴕鳥形狀的鴕鳥家族,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成年鳥類高達2.5米。

許多學者認為,如果不是6500萬年前撞擊地球的小行星,恐龍現在仍然是地球的主人。而牙牙龍,很可能最終進化成更高的智慧,成為大地的霸主。至于哺乳動物,它們可能總是能夠像老鼠一樣生活在洞穴中,白天和黑夜都避開恐龍。至于靈長類動物,甚至可能沒有機會出現。

相反,人類的進化史,增加了智力,但也在環境的變化下無助地行動。

人類是如何成為霸主的?

自從恐龍滅絕以來,哺乳動物終于失去了天敵,開始在陸地上廣泛傳播,最終演變成一個大家庭。靈長類動物在5000萬年前創造了曆史,這些前猴生物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進化,成為狐猴,奇觀猴,金猴和蜻蜓等靈長類動物的祖先。猿類在3000萬年前出現,成為現代黑猩猩和其他類人猿的共同祖先,被稱為森林猿。

恐龍統治地球1.7億年,那麼為什麼它們沒有進化成智能生物呢?

提示:南方古代猿類,南方猿類,是已滅絕的人類動物屬。是一個人在形成過程中的後期表現。生活在550萬到130萬年前。

原來,森林猿隻是生活在森林裡的一種猿類,現代黑猩猩的骨骼結構也差不了多少。但在1200萬年前,地殼運動逐漸創造了東非的大裂谷。茂密的叢林被無盡的草原所取代。經過長時間的适應,森林猿在大約500萬年前變成了一種可以用雙腳直立行走的南方猿類。他們的生活從從樹上采摘水果到在地上挖塊莖。

此時,陸地上的霸主是兇猛的食肉哺乳動物。為了更好的生存,南方古猿開始過群體生活,并逐漸發展出社會屬性。其中一種在150萬年前滅絕了。另一個在250萬年前進化成一個能夠制造粗糙石器的人。他們是地球上最早的人類,挖掘出制造工具的能力,讓我們的祖先過上狩獵小動物的雜食性生活。

恐龍統治地球1.7億年,那麼為什麼它們沒有進化成智能生物呢?

提示:東非大裂谷位于非洲東部,是世界大陸最大的斷裂帶。從衛星照片上看,這像是一道巨大的傷疤,是以就叫"地球傷疤"。

然而,正是火,是一項重要的發明,使人們真正走上了發展智能的道路。

兩百萬年前,第四紀冰河期改寫了地球的氣候,大規模的冰山出現在世界各地,當直立人開始出現時,知道如何用長矛追捕大型獵物。優異的耐力,使它們隻能趕走獵物,才能将大型食草動物趕死。更重要的是,他們學會了使用火和吃熟食。熟食對人體生物學具有重要意義,烤熟後的蛋白質易于消化吸收,減輕了人類動物消化系統的負擔,開始降解,特别是牙齒退化給大腦發育留下了發展空間。

恐龍統治地球1.7億年,那麼為什麼它們沒有進化成智能生物呢?

小貼士:從顱腔的體積來看,現代人類可以有1500ml的腦容量,而猿類隻有400ml到500ml,爪哇猿類大約是900ml,智人的平均腦容量約為1400ml~1600ml,尼安德特穴居人可以達到1200ml~1750ml。

直立人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不整天覓食的靈長類動物,後來它們在非洲和歐亞大陸留下了腳印。例如,中國的北京人和元某人,都是直立人。甚至尼安德特人和其他Koa物種也在歐洲進化,但在第四紀冰河期結束之前,留在非洲大陸的智人最終成為人類動物的赢家,遍布世界各地。特别是1萬年前冰川期結束後,當世界變暖時,我們開始依靠被子植物發展農業,進入文明時代。

恐龍統治地球1.7億年,那麼為什麼它們沒有進化成智能生物呢?

溫馨提示:1921年,中國考古學家在世界著名北京人周口發現了一塊古代人類頭骨的完整化石。北京人屬于直立人,會用天然的火,會制造工具。

從隻從樹上采摘水果的猿類,到學會使用工具和燒烤,發展智慧和文明。環境變化總是伴随着左派,右派從不離開。

結語

在分析了恐龍和人類有機體經曆的一系列進化過程之後,我們相信我們已經解開了這個難題。環境變化是生物進化背後的第一驅動力。如果人類的生命,就像恐龍一樣,是巅峰,那麼無論需要多長時間,我們人類都是不可能的。

恐龍統治地球1.7億年,那麼為什麼它們沒有進化成智能生物呢?

溫馨提示:四大發明是中國古代創新的智力成果和科學技術,包括造紙、指南針、火藥、印刷等。這四項發明極大地推動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

在短短500萬年的時間裡,我們經曆了比恐龍更多的挑戰和環境變化,給了我們令人難以置信的韌性和成功的大腦發育。擁有智慧從來都不是不可避免的,我們隻是足夠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