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公非常喜歡吃外面包子鋪賣的小籠包,是以小籠包在我家餐桌上出現的次數非常多。有了孩子之後,我更偏向于自己動手做飯,比如小籠包、手抓餅、油馍、胡辣湯等等這些常吃的早餐,都是提前晚上把材料準備好,第二天一早就直接動手做的。

做小籠包我試過很多個方子,但是口味和口感總是差些,小籠包的包子皮是特别松軟的,而且皮上往往會有肉汁溢出來,雖然肉汁溢出來了但是裡面肉餡卻還是滑嫩鮮香,這就是小籠包最吸引的特點了。最近幾天我終于把裡面的訣竅研究出來了,味道和買的幾乎沒有差别,原來這個包子皮好吃又松軟的秘訣僅僅是因為“排氣”這一步簡單的操作。
<h1 class="pgc-h-arrow-right">小籠包</h1>
食材:面粉1斤、酵母粉5克、溫水260克、豬肉(三肥七瘦)、蔥花、甜面醬、醬油、醬油、食鹽、蚝油、白糖
制作:
1、盆裡倒入面粉、酵母粉,之後用溫水和面,攪拌成面絮揉成光滑稍軟一些的面團,密封好放到溫暖的地方去饧發。
2、這個時間調肉餡。我直接用的料理機打碎的,肉餡加清水開始打餡,然後順着一個方向攪拌上勁。
3、鍋裡熱油放入蔥花炒香,然後根據自己的口味放甜面醬、食鹽、醬油、醬油、蚝油、白糖開始炸醬,炒出醬香味之後關火放涼。
4、把炸醬放涼之後倒在肉餡裡,再多放一些蔥花,繼續順着一個方向攪勻,這樣肉餡就調好了。
5、面饧發之後稍微的排氣或者不排氣,直接整理成長筒,下面劑。
6、把面劑按扁,擀成中間厚四周薄的餅皮,裡面包上肉餡,收口處封緊,這樣胚子就做好了。
7、所有的胚子都做好之後開始密封饧發20-30分鐘,之後大火燒開轉中火蒸20分鐘,最後悶5分鐘出鍋。
出鍋的一刹那就會發現,包子皮上浸上了肉汁,這就是小籠包的特點了,輕輕撕開裡面,湯汁也都在浸透在了包子皮上,咬上一口滑嫩鮮香,肉餡不柴不腥,這就是屬于小籠包的味道。
<h1 class="pgc-h-arrow-right">重點都在這裡!</h1>
❤ 小籠包和面需要偏軟一些,但是也不要太軟,1斤的面粉我用了260-270克左右的溫水,大家根據自己家的面粉含水量來做适量調整。
❤ 和面的時候少放一些糖,可以促進酵母發酵。但是糖也不要放得太多,因為做的是鹹的包子,放太多就會影響整體的口感。
❤ 面團發酵好之後可以稍微進行排氣或者直接不排氣,如果把氣體排的很幹淨,最後蒸出來的包子就會非常圓潤亮白,肉汁不會浸透在包子皮上。
❤ 炸醬的時候甜面醬很關鍵,不能換成豆瓣醬或者其他的醬,隻有放甜面醬才會出現和包子鋪一樣的味道。
❤ 包子皮不要擀的太薄了,不然後期發不起來,不會擀中間厚四周薄的包子皮的話,可以直接用手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