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玉米走強缺動力 價格或震蕩探底

10月份以來,國内新季玉米上市範圍逐漸擴大,玉米價格總體震蕩探底,而不同地區供應量存在差異,促使關内外局部玉米價格小幅反彈。不過,面對11月東北玉米可能迎來的上市高峰期,糧價缺乏明确走強的動力。

農民銷售大幕尚未拉開

從收獲進度來看,今年黑龍江各區域收獲進度參差不齊,遼甯玉米收獲普遍延遲,或對新糧上市進度造成影響,除黑龍江東部以外,大部分地區農戶尚未開始銷售新糧。

雖然從心理上來看,今年糧價漲勢和收益遠不如去年,但筆者認為,這并不會影響農戶收獲後即賣糧的習慣,關鍵還在于後續降溫進度。目前看,11月份東北玉米大範圍上凍的機率較高。從目前天氣和收獲産情來看,今年東北和華北地區新糧收獲時間偏晚,可能疊加集中上市,在水分偏大、氣溫偏高的情況下,不利于潮糧存儲,玉米存在階段性售糧壓力。

此外,現階段東北、華北等全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開始使用新季玉米,但對于南方用糧企業而言,批量采購還心存觀望。從品質來看,今年東北玉米整體優于華北。

東北糧價漲跌機率相當

據觀察,11月份東北玉米價格上漲的機率有所提高,但基本處于平均線水準,相對而言,12月份糧價見底反彈的可能性更大。主要因為11月份通常是東北玉米第一批“地趴糧”集中上市的高峰期,供應充裕、價格承壓,相應地,12月份更容易出現觸底反彈。不過,曆史上也曾出現過11月份氣溫遲遲無法降到零攝氏度以下,玉米無法批量脫粒烘幹上市,供應壓力在12月份釋放的情況。

玉米進口數量大幅增加

海關統計,2021年9月份我國進口玉米353萬噸,同比增加245萬噸;1月至9月我國進口玉米2492萬噸,同比增加1826萬噸,增幅達274%。2020/2021年度(10月/9月)我國進口玉米2955萬噸,同比增幅達289%。分國别看,2021年以來,我國自美國進口玉米1428萬噸,占總進口量的57%;自烏克蘭進口玉米703萬噸,占總進口量的28%。進口玉米大幅增加,短期供應充足,也對市場産生利空影響。

今年市場看跌預期較濃

今年秋糧上市以來,下遊用糧企業看跌預期較濃。一方面,市場仍有一部分陳糧結轉,東北本地加工企業手中均有一定玉米庫存,開工率不足,采購意願不強,多采取低庫存接新,不再提價搶糧。受“雙限”政策影響,華北地區深加工企業多處于半停産狀态,市場預期悲觀,搶糧建庫存的意願偏低,玉米需求減弱,且大部分企業看空後市行情,補庫積極性低。

另一方面,由于豬價下跌,飼料養殖企業普遍出現虧損,高價原料難以向下遊傳導,多随采随用。10月20日國家糧食交易中心舉行小麥競價銷售,大部分糧源底價在2000元/噸左右,遠低于目前市場價格,企業搶購積極,将繼續替代部分飼用玉米,給其帶來利空影響。

能源供應或将影響烘幹

10月19日晚間,國家發改委打出重磅“組合拳”:研究依法對煤炭價格實行幹預措施;組織召開煤電油氣運重點企業保供穩價座談會;在鄭州商品交易所調研強調依法加強監管、嚴厲查處資本惡意炒作動力煤期貨。

從市場心理層面來看,煤炭價格已經見頂,但對于冬季需要用煤烘幹的玉米而言,具體影響有待進一步觀察。

據了解,在目前全國煤炭價格高位運作的情況下,東北大量煤炭外運,玉米烘幹成本從去年的每噸40~60元上漲至120元,部分地區甚至開始考慮其他替代方式烘幹,例如燃燒稭稈等。若11月以後東北潮糧如期收獲完畢,玉米批量烘幹進度較慢,對關内外玉米市場可能繼續産生擾動。

總體來看,由于缺乏明顯動力支援,随着我國新玉米産區收獲範圍進一步擴大,玉米價格底部也将夯實。未來我國東北新玉米上市節奏、進口谷物規模和替代比價、養殖飼料消費恢複速度值得關注。

本文源自糧油市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