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通客運碼頭三期2019年建成投用,年最大旅客接待力達500萬人次。記者王火炎航拍器攝
海峽論壇
資料圖:2019年6月16日,參加第十一屆海峽論壇的兩岸嘉賓在會場前留影。記者黃嵘攝
助力台企
在市台港澳辦等部門幫助下,台企大城鋼結構2月順利複工複産,有序完成訂單。市台商協會供圖
文體交流
資料圖:2019年5月25日,海峽兩岸龍舟賽上,兩岸健兒奮勇争先。記者張奇輝攝
閩台研學
資料圖:兩岸學子在誠毅科技探索中心,登上“天宮一号”互動體驗艙體驗“太空遊”。記者黃曉珍攝
台海網5月20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廈門與台灣,隔海相望。作為對台工作的“試驗田”“排頭兵”,一年來,廈門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訓示批示精神,充分發揮獨特的對台優勢,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緻力于對台先行先試,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努力把廈門建成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在推動兩岸融合發展上做出示範。
落實應通盡通
不斷提升
廈台“四通”
“兩岸要應通盡通”,廈門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不斷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标準共通。
引進芯米半導體、永虹先進材料等優質台資項目;宸鴻科技、淩陽科技等台資項目增資擴産,鑫天虹等台資項目投産,首個兩岸合資全牌照證券公司金圓統一證券落戶廈門——2019年以來,廈門市新批台資項目1013個,合同使用台資7.9億美元,實際使用台資4.37億美元。
廈金“通氣”工作上司小組和廈金大橋工作推進小組的成立備受關注,廈金電力聯網工程初步方案和廈金大橋初步方案均已編制完成。在廈舉辦福建與金門、馬祖電力聯網研讨會,建設大嶝、望嶝變電站,标志廈金電力聯網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廈台共同開發旅遊資源,海峽旅遊服務中心工程竣工招商;與第十五屆旅博會同期舉辦首屆廈金澎旅遊節,合力做大做強“一程多站”旅遊市場;2019年“澎湖海上花火節”首次來到廈門推介……廈門市還借助獲批過境口岸資質,持續做大中歐(廈門)班列對台業務,并成功對接高雄港。
在兩岸行業标準互聯互通上,廈門市一直先行先試。早在2011年7月,廈門就成為商務部和國台辦在全國設立的首批“兩岸冷鍊物流産業合作試點城市”之一,之後,包括探讨建立兩岸相關标準銜接,推動兩岸食品冷鍊物流系列标準釋出實施等工作,都得到有效落實,尤其是協同台籍專家共同制作的廈門市食品冷鍊物流系列标準,近期更提升為“國标”。
深化廈台融合
推動率先實作
廈金“四通三化”
廈金聯合舉辦春節焰火晚會、迎新春海峽兩岸冬泳、廈金海峽橫渡等交流活動。一系列舉措、一系列合作共識,推動廈金各領域合作持續深入,也标志着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正加快打造。廈金相關部門召開廈金合作對接會,深化廈金合作機制,持續完善廈金合作對接會協商機制,把文化、旅遊、體育、會展等廈門公共服務平台向金門延伸,推動在廈金區域率先實作“四通三化”。
五通客運碼頭三期建成投用,年最大旅客接待力達500萬人次。碼頭實行“關檢聯合查驗”模式,實作“同機同台、聯合查驗、直通放行”。
“和平新星”輪替換“和平之星”輪投入營運,廈金航線10艘船舶全面更新換代。廈金直航客船進出港查驗開通“綠色通道”,實行“在港零待時服務”。“中遠之星”輪票務納入“I海台”系統,啟用“i廈門”平台的省外居民赴金遊子產品。2019年,廈金航線出入境旅客182.3萬人次,創曆史新高。
造福台灣同胞
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
為落實總書記的要求,一年來,廈門市密集出台、落實一系列惠台政策,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展現出行動快、貫徹實、成效佳、反響好等特點。
去年6月,廈門市出台《廈門市關于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若幹措施》(下稱“廈門融合發展45條”),分為提升廈台“四通”,打造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造福台灣同胞,為台胞台企提供同等待遇;深化文化交流,增進台灣同胞對民族、國家的認知和感情等3大部分,并結合廈門市對台特色優勢充分延伸拓展。自措施出台後,全市各有關部門在“新、實、通、融”上下功夫,積極推進“廈門融合發展45條”落地生效,取得了積極進展。
今年2月,為落深落細落實中央有關部門《關于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幹措施》(下稱“惠台26條”),廈門出台《<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幹措施>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确政策的申報、辦理程式。廈門市台商協會會長吳家瑩第一時間看到這份詳細、周到的“保姆式”細則時,直言“都是幹貨,都是誠意”。
新冠肺炎疫情導緻全球經濟放緩,不過,在大陸疫情防控的“下半場”,不少在廈台企抓住大陸經濟發展機遇,在廈門“惠台26條”實施細則助力下高品質複産,業績逆勢增長。台企廈門正旸物流公司,已成為服務多家兩岸知名企業的綜合性物流體,總經理宋可琪直言,在惠台政策的助力下,企業不僅生産恢複良好,更留住一批優質客戶,目前業務正處于增長階段。
一系列惠台政策,不僅帶來同等待遇,更為衆多台企帶來發展新機。裕民船舶公司成為大陸首家可外派船員至全世界船隊的台資海員外派機構。台企元客交通服務公司啟動大陸首個台資微循環公交項目“裡享行”,成立大陸首個全台資網約車車隊“廈門元客寶島車隊”。廈門海峽兩岸(海滄)無人機暨智能機器人孵化基地成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截至2019年,廈門市有3500多名台胞在廈參加基本醫療保險,2100餘名台胞參加企業養老保險,發放台胞公積金貸款3190.4萬元;發行台胞專屬信用卡1400多張。
深化文化交流
增進台胞民族感情融入新家園
“要加強兩岸交流合作,加大文化交流力度,把工作做到廣大台灣同胞的心裡”,一年來,廈門市不斷創新拓展涉台交流平台,不斷深化社會文化交流,不斷增進台灣同胞對民族、對國家的認知和感情,在兩岸交流合作中先行先試、橋梁紐帶和前沿平台作用更加凸顯。
成功舉辦第十一屆海峽論壇,67場活動1萬多名台胞參與,人數再創新高;成功舉辦龍舟文化節等100多場兩岸民俗文化交流活動;成功舉辦廈洽會、工博會、文博會、圖交會等兩岸産業交流活動;成功舉辦婚姻家庭論壇、職工論壇、公益論壇等兩岸民生交流活動;還有馬拉松城市邀請賽、海峽杯帆船賽等兩岸體育交流活動……在廈門市定期舉辦或廈台輪流舉辦的涉台民間交流活動共計50餘項,其成效和影響不斷提升。
廈門市舉辦了海峽兩岸大學生創意文化節,來自兩岸的專家學者青年代表,以“與你一起實作夢想”為主題,進行文創思維的零距離碰撞,深化彼此間的了解。在廈門市,來自兩岸169家高校、文創機構簽訂《支援兩岸文化産業發展戰略合作協定》。兩岸青少年知行合一研學營,讓兩岸學生與家長同吃、同住、同玩、同交流、同分享,在特色研學課程中感受“學有所樂、學有所獲”,有力促進兩岸青少年情感融合、心靈契合,成為兩岸青少年交流融合的現實見證和情感連接配接。
城市和基層交流持續熱絡,高雄、台中、馬祖、澎湖、雲林等台灣縣市參訪團紛紛來廈,與廈門市在經貿産業、旅遊觀光、社會文化、民間交流等領域達成一系列合作意向。
廈門市創新拓展各類涉台交流平台,不僅成立了大陸首個台灣地區法律查明研究中心、首個兩岸導遊領隊教育訓練基地“廈門自貿片區旅遊人才暨海峽兩岸導遊領隊教育訓練基地”、兩岸首個消化病學研究海峽聯合實驗室,還設立了海峽兩岸青少年新媒體文創交流基地、海峽兩岸客家青年文化交流基地、廈門市海峽工業設計促進中心、中華司法研究會涉台司法研究基地、福建涉台檢查展示平台“廈門台胞台企權益保障法治宣傳基地”、海峽兩岸中醫藥文化展示館、台灣地區标準化(廈門)研究中心等各類型交流平台。
廈門市率先建立“O2O”模式的“思明台胞驿站”聯誼平台,線下台胞驿站聯誼點等,為台企台胞提供多元套餐服務。廈門市唯一的對台服務試點社群興隆社群,立足台商多台胞多的優勢,以促進“兩岸一家親、同胞融合情”為社群治理理念,把公益行動作為同胞融合紐帶,用管家式的服務、親人般的關懷,真正讓台胞安家廈門、融入廈門、愛上廈門。
2019年,廈門(集美)閩台研學旅行基地獲評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目前,全市對台民間交流基地共16個,其中國台辦授牌的“海峽兩岸交流基地”3個,包括青礁慈濟宮、石室書院、廈門(集美)閩台研學旅行基地。
資料
廈金航線去年客流
近200萬人次
●2019年,廈金航線出入境旅客182.3萬人次,同比增長4.46%,創曆史新高。截至2019年底,廈金航線出入境旅客累計1969.4萬人次。
●2019年以來,廈門市新批台資項目1013個,合同使用台資7.9億美元,實際使用台資4.37億美元。
●目前,廈門市有7個國家級“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示範點)”,10個省級台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累計入駐台青超3500人。全市219家市級衆創空間吸引了740個台灣創業團隊來廈。
●全市對台民間交流基地共16個,其中國台辦授牌的“海峽兩岸交流基地”3個。
●截至2019年,廈門市有3500多名台胞在廈參加基本醫療保險,2100餘名台胞參加企業養老保險,發放台胞公積金貸款3190.4萬元;發行台胞專屬信用卡1400多張;落實台胞中國小生獎學金發放。
聲音
廈台融合發展水準
進一步提高
市台港澳辦主任劉金柱: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和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為我們進一步開展對台工作、推動兩岸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一年來,廈門市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對台工作重要論述,堅定信心,攻堅克難,在“新、實、通、融”上下功夫,着力打造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廈門對台戰略支點地位進一步夯實,廈台融合發展水準進一步提高,廈台經濟社會文化各領域交流進一步密切,廈台同胞血肉親情進一步深化,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建設初見成效。
相關
“一企一策”幫扶
支援台企複工
5月15日,一場視訊連線,聯通廈門、台中、金門三地業者,他們隔着螢幕共同探讨疫情防控經驗和未來加強交流合作的舉措。大家的共識是,疫情阻擋不了兩岸融合步伐。台中市總工業會理事長吳桂森直言:“兩岸的民間交流不能停,不能少,不能斷,讓我們一起努力!”
為了幫助台企做好疫情防控及複工複産,廈門市出台了各項政策措施,給予水電能源、金融、交通物流、擴大線上消費和市場等方面的支援。廈門市派出6個調研組深入120家台企調研走訪,關心台胞台企疫情防控情況,了解在廈台企複工複産面臨的主要困難,出台增信心、渡難關、穩預期十項工作措施和廈門落實中央“26條措施”實施細則等,“一企一策”精心幫扶,為在廈台企協調解決疫情防控和複工複産的各種難題。全市疫情防控涉台工作成效顯著,在廈台胞零确診、台企零感染。
台企廈門藍星企業有限公司、摩比光學科技(廈門)有限公司,都是防疫物資生産企業,市台港澳辦協調有關部門派人現場為企業提供防疫指導,幫助維修裝置,助力企業順利複工複産。廈門市還舉辦了重點台企與人才人力資源機構對接會,在廈台胞志願者主動現身說法吸引台胞返廈複工。為緩解青創基地經營壓力,廈門市及時将2019年度獎補資金發放到位,并修訂青創獎補辦法,擴大台青受惠面。
廈門市台商協會會長吳家瑩點贊道:“這些有溫度的舉措,猶如寒冬裡的熊熊熱火,烘熱了每一個返廈複工台商的心,也讓在廈門的台資企業對大陸經濟和市場前景充滿信心,開足馬力往前沖”。目前,廈門規模以上和“三高”台企全部複工,2501家重點台資企業和687家青創基地台企全部複工,台籍高管、台幹和技術人員已基本返廈複崗,企業産能接近乃至超過同期水準。
冠捷科技、友達光電、宸鴻科技等台資企業都在緊鑼密鼓地增資擴産。吳家瑩自己的建材企業外銷訂單也逆勢增長。在市台港澳辦的幫助下,市台協會還準備和阿裡直播平台合作,計劃教育訓練1000名台灣主播,幫助台企更好轉型更新。
人民日報、央視4套、新華網、人民網及“學習強國”平台等央媒專題報道,點贊廈門支援台企複工複産工作;國台辦和省台港澳辦也對廈門幫助台企複工複産工作經驗成效進行了推介。
(記者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