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傳,“文官禦史祖,一代帝王師”的窦光鼐,進京趕考時帶着樣子餅。趕路時在一山寺投宿,從包袱裡拿出樣子餅來吃,老僧見後大驚。見其餅如滿月,為圓圓滿滿;蔥花星星點點,如錦上添花。他想,此人必有大處,此番趕考必中。即吩咐好生伺候,後面如何,大家都知道了。
做樣子餅時,和面要柔軟,一斤面在六兩水左右,其它蒸饅頭一斤面五兩水左右。和好面後,擀成圓形薄皮,用豆油,用蔥白做蔥花,少許鹽,均勻地灑在面皮上。卷成筒狀,圍成一圈,再用擀面杖擀成蒲扇大小,放在油鍋裡用文火慢慢烙。直到外層焦而不煳,裡面幹梭梭的,切成長三角形,咬一口,噴噴香,是諸城老一輩的傳統面食。樣子餅有吉祥團圓、錦上添花之意,“吃了樣子餅,幹啥啥成功”即迅速流傳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