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手賬式”創生閱讀:國小“整本書閱讀”新樣态

作者:國文報社

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整本書閱讀”進入課程标準以來,各地各校開展了豐富的閱讀推廣活動:制定書目,指導讀法,開展閱讀實踐,閱讀考級,等等;但毋庸諱言,學生的課外閱讀還是存在缺乏科學研究支撐、未形成關聯整合效應、缺少長效機制等問題。如課标組專家鄭桂華教授所期待的,“教師應在‘閱讀共同體的培養、閱讀任務的設計、閱讀過程的監控、閱讀成果的強化’四個方面努力來擴大可為的空間。”

“手賬式”創生閱讀就是我們的一種嘗試,她将閱讀生活的立體空間濃縮為方寸之間的小小世界,讓手賬使用者借助一系列文字、繪畫、符号記錄一天天的閱讀軌迹,留存個性化閱讀的經驗,進而制定讀書計劃,成為閱讀的主人。

“手賬”時時伴随,閱讀天天進行,閱讀過程有迹可循,閱讀收獲有案可查。關鍵前提是,制作與整本書配套的高品質的“手賬式”閱讀學本。這時教師作為編者先行選擇恰當的閱讀内容,繪制合适的行動路線;學生借助此“手賬”,随時記錄所讀所思,參與豐富的閱讀活動,并學會與他人分享,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國文素養與人文底蘊。而“創生”作為一種教育、教學理念,“其本質是指創設适合師生生命成長的環境生态,以此引導師生不斷獲得新的、創造的發展。”“手賬式”創生閱讀,就是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建構的一種師生共讀的“整本書閱讀”方式。我們所追求的就是,超越閱讀者的客體被動地位,在教師自我讀書提升的基礎上,建構良好的校園閱讀生态,克服兒童與課外書的分離,使兒童在自由寫畫、積累、生發中,擴大視野,培養語感,創生語言,記錄多彩童年生活。

一、閱讀如何“手賬式”創生?

(一)閱讀習慣培養能不能“動靜相宜”?

學生個性各不相同,閱讀方式也不盡相同。誠如王陽明所說:“大抵童子之情,樂嬉遊而憚拘檢,如草木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摧撓之則衰痿。”“兩耳不聞窗外事”“坐對韋編燈動壁”,這隻是閱讀方式之一,這種純靜态閱讀已不大适合當今的學生。

“手賬式”閱讀将原本靜心體悟的内容,以“動靜相宜”的形式貫穿在閱讀和生活中,倡導讀、寫、畫、說、行多元展開的模式。可以寫寫、畫畫、聊聊閱讀心得,可以進圖書館,逛書店,去讀書網站閱讀,乃至浏覽菜單、看導覽圖……将這些經曆、體會記錄、沿襲下來,學生就會發現生活處處有閱讀,閱讀如呼吸一樣自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閱讀積累可不可以“拾級而上”?

課内語言範式的積累有章可循,課外閱讀的積累往往容易讓學生陷入虛化、固化、窄化的窠臼。

“手賬式”閱讀搭建有指向的階梯。其做法是,既建立積累的園地,又進行歸類引導。低年級有“詞語泡泡”“句子火車”欄目,中高年級有“摘星小兜兒”“芳菲地”欄目。如《小豬唏哩呼噜》中有不少表示聲音的詞,要求學生摘錄并體會其表達效果,嘗試遷移寫話。再如《草房子》中的環境描寫、《湯姆·索亞曆險記》中的心理描寫等,都可以成為揣摩、積累、遷移的語言點。

如果說摘錄詞句是語料積累,那麼“ 閱讀心語”“閱讀日志”欄目更是一種語感積累、文化積累。“閱讀心語”可以自由抒發片段閱讀後的點滴想法,“閱讀日志”用一兩句話記錄當天閱讀心情。現今學生的課外閱讀,大多是利用碎片時間進行的,有“手賬”輔助的精讀強調眼到、手到、心到,在循序漸進、日積月累中促進學生的深度閱讀。

(三)閱讀回報怎樣“理趣共生”?

“手賬式”閱讀的重頭戲,就是追求有品質的“閱讀回報”:或以思維導圖形式,讓學生學會提取資訊,或以對主題内容或語言特點的追問,使學生感悟主旨,言意兼得;或聯系生活、觀照心靈進行延展性表達;或通過閱讀連結拓展閱讀面,或通過多元媒介的加入,形成立體的文化感受。具體說來,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 資訊提取類

國小生讀書愛追蹤故事情節,探尋故事結果,但容易圖一時之快,對主要内容常缺乏整體回顧。為鍛煉其搜集資訊、概括資訊的能力,可以設計不同形式的可視化思維導圖。

2. 語言建構類

學生在資訊提取的基礎上,用語言表述人物特征,表達對内容的了解,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示例:“我為英雄拟綽号”(《三國演義》閱讀活動之一)

從性格特點這個角度,任選《三國演義》中的三個人物,分别來拟綽号,并結合人物生平經曆簡述理由。挑選你覺得拟得最好的一個和同學交流。

3. 思維發展類

示例:“百家争鳴”(《時代廣場的蟋蟀》閱讀活動之一)

當柴斯特的音樂事業達到巅峰時,卻突然選擇離開時代廣場,回到老家。柴斯特走了,卻深深地留在每個人的心中……你對它的選擇持什麼态度?反對,還是贊成?說說你的理由。

4. 想象創造類

示例:“結局大猜想”(《海底兩萬裡》閱讀活動之一)

小說結局沒有寫“諾第留斯”号何去何從,你認為結局會是怎樣的?

二、“手賬式”創生閱讀的特質

(一)指向兒童性

系列學本以《四時讀書樂》為題。《四時讀書樂》是宋代詩人翁森以春、夏、秋、冬為題所作的勸學詩,歌詠讀書情趣。這四首詩情緻高尚,意象绮美。一百年前,我們學校的創始人、實業家、教育家張謇手書了這四首詩,镌刻在校園裡的青銅卷軸上。這四首詩構成了“手賬”學本的另一個“序言”,有利于全校學生在國小生涯中不斷涵泳,把讀書變為“樂何如”“樂無窮”的終生需求。

根據《國文課程标準》,再綜合統編版國小國文教材“快樂讀書吧”的推薦,經多次與學生、家長座談,我們反複斟酌後确定了建議閱讀書目,作為制作配套“手賬”學本的基準。一冊“手賬”供一學期使用,其中“手賬”式助讀5本精讀書,推薦15本左右的泛讀書。内容涵蓋包括古典名著、經典詩文、童謠、童話、趣味繪本、校園小說、科學自然讀本、成長指南等許多方面。

“手賬”畫面能讓人産生較強的審美愉悅。學本由學校美術教師原創手繪精美插圖,力求與文本内容、人物形象、編寫意圖高度契合,趣味十足。如《寶葫蘆的秘密》閱讀回報中,王葆撓着腦袋在思考:寶葫蘆帶來了哪些快樂?又增添了哪些煩惱?請用簡要的語言分别寫在這個笑的葫蘆娃娃和哭的葫蘆娃娃上。

各年段插圖風格自成體系,線描,彩鉛、水彩、白描、國畫風格貼近不同年齡學生的審美趣味。整體裝幀和諧美觀。學生細細地欣賞圖畫,認識書中的人物形象,想象有趣的内容,饒有興緻地寫下所得所思。“手賬”還有裝飾性強的特點,學生可以自由塗鴉,表達閱讀心情。

有規劃的閱讀充滿成就感。“手賬”有助于調動“精力管理”。邊閱讀邊完成“手賬”任務,耗時雖然不多,積攢下來就是一筆不小的财富。其真正意義在于有意識、有計劃地閱讀。“泛讀書山”欄目,學生每讀完一本就可以在旁邊的小旗幟塗上紅色。還可以在“好書推薦”“我的個性化閱讀”欄目裡,寫出“書蟲覓食”的獨特發現。學生在“我的閱讀小結與展望”欄目對本學期的“整本書閱讀”歸納、整理、規劃。“手賬式”創生閱讀指導學生博覽群書,博采衆長,幫助其形成均衡合理的閱讀結構,不斷提升其閱讀品位。

(二)指向互動性

1. 與文本對話

學生與文本對話,在交流與碰撞中實作融合與創生,在對話中實作自身的個性舒展。“手賬式”閱讀批注,是學生主動的、個性化的閱讀實踐,在勾畫圈點寫中捕捉重要資訊,梳理結構提煉内容,品味語言思考内涵,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 與同伴對話

國文課前5分鐘的“書蟲微言”活動非常豐富。例如閱讀《數理化通俗演義》(梁衡著)創設了如下互動遊戲:“我說你猜”,簡要描述某位科學家的特點或成就,看誰最先猜出姓名;“說書現場”契合了本書演義的語言風格,驚堂木一拍,上下五千年,古今科學史,學生口中傳;“夜空中最亮的星”“粉絲團”科學家推介,等等。閱讀共同體從中充分汲取了科學營養。

再如讀《這就是二十四節氣》繪本、玩特制飛行棋。投擲色子,走相應的步數,根據圖檔提示說出相應節氣的名稱。“連連看”“神奇魔方”等遊戲元素設計到閱讀過程中,展現了鮮明的互動生成特點。

3. 與自我對話

學生通過閱讀建構自己的認知體系和成長空間,潛移默化地豐盈精神世界。例如,讀完《寶葫蘆的秘密》,在“閱讀回報”裡有這樣的問題:“你希望擁有這樣一個寶葫蘆嗎?為什麼?寶葫蘆的秘密就是成功的秘訣,幸福的真谛。你找到了嗎?”尋找答案的過程就是學生生命拔節的過程。

三、“手賬式”創生閱讀的實施

(一)觸發内源性學習力,日有所進

“手賬式”創生閱讀是一種“日進式”的自我閱讀,自主言說,自在寫作。閱讀推廣課上,教師依托文本,在新奇處、困惑處、共鳴處、挑戰處敏銳捕捉學生的心靈觸發點,設計出精妙、精當的問題,學生用圈、點、評、識等方法進行批注。教師引導學生“連滾帶爬地讀”,教給學生默讀、浏覽、快讀、跳讀、猜讀、互文閱讀的方法,跨越閱讀障礙,提升閱讀速度。總之,“手賬式”創生閱讀激發了個體生長的内驅力,提供了相對完整的文化場域,促進了閱讀政策的綜合運用,順應了學生的學習規律,立足生長原點,指向生命遠方。

(二)建構智能交流平台,多元評價

我們強調線下、線上閱讀雙線并行,借助大資料統計、篩選讀物,我們更呼喚建構智能交流平台,讓閱讀不“孤獨”。鼓勵學生将“閱讀手賬”以圖檔或者其他形式上傳、閱讀、評價。例如,某班同學成立了微信群,不定期會推送“閱讀手賬”的照片,這收到許多同學的關注和點贊。學校微信公衆号還定期推送“四時讀書樂”學生“閱讀手賬”專輯。小創客以自我風格和心血勞動的文化産物,獲得社會學視角中自我身份的識别和确認。

在“四時讀書樂”學本中,“我是最美讀書郎”“我的班級書香濃”“我的家庭溢書香”欄目指引學生對照所列标準,自我評價。這些富有時代特征的“标準”更是一種行動指南,旨在多元度架構讀書生活。

學校開展個人、班級、家庭讀書評比活動。以主題演講、學本展示、微信推介及投票等方式,選出校級“最美讀書郎”和班級“最美讀書郎”,并為其佩戴特制的胸章和臂章,還可以設立“花季讀書獎學金”,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增強閱讀自信。

(三)整合多方力量,全面推進

“整本書閱讀”作為系統性工程,須學校、家庭、社群形成有機協作體,激活各自的潛能和優勢。“手賬式”創生閱讀不僅通過“家長學校”“書香家庭”評比實作價值引領,還開設“家長志願課堂”“閱讀家”等探讨親子閱讀的方法。

校園活動是實施“手賬式”創生閱讀活動課程的重要載體。如“繪聲繪影”配音大賽、課本劇比賽、“一站到底”知識競答、“和愛之韻”班級經典誦讀等等。活動中,各學科教師都是閱讀指導者。這樣學科關聯,能最大限度發揮教師的推手作用。

以學校為引領,充分發掘社群的閱讀資源,建立公益服務系。我們特别注重培養學生對圖書館、博物館的感情,是以與市圖書館聯手打造“七色花國學館”等館校共建項目,青年教師會定期指導社群學生閱讀經典,制作“閱讀手賬”。學校還聘請社群的閱讀引領者作為學生課外閱讀的校外輔導員。指導團隊的異質構成,給學生提供不同的視角和體驗。(作者機關:南通師範學校第一附屬國小)

來源:國文教學通訊國小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