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7月17日訊 入伍15年,5次被評為優秀士兵,3次榮獲團嘉獎,2次榮立三等功,多次被機關評為訓練标兵、國門大使、優秀共産黨員,2012年6月因帶兵工作突出,公安部邊防管理局給予記一等功獎勵。熟悉他的人都說,他的故事還真些象邊防武警版的《士兵突擊》。他就是夏津小夥鄧吉興,現任吉林邊防總隊圖們邊防檢查站勤務中隊排長。

鄧世振和老伴到部隊看望兒子
這個農村小夥兒,在部隊15年“砺劍”,成長為警營裡的标杆明星,最感謝的就是父母對他的教育和影響,感謝這個普通的農村家庭最深沉無言的奉獻和付出。
送子參軍也為圓父夢
說起兒子當兵這個事兒,鄧世振不由得提起自己的夢想。他年輕時應征驗兵通過,後來卻因為父母的堅決反對而放棄了,這成為他一生的遺憾。2000年,鄧吉興高中畢業提出要去當兵,雖然隻有這一個兒子,鄧世振仍然堅決支援兒子參軍入伍,讓兒子去部隊鍛煉成長。懷揣父子兩人的夢想,鄧吉興踏上了從軍之路,這一去就是15年。
作為一個從農村出去的士兵,鄧吉興繼承了父輩吃苦耐勞、樸實憨厚的性格。從小父親就帶他田間勞作,噴藥鋤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培養了他堅韌的品格和倔強的性格,這為他順利适應部隊生活打下了良好基礎。剛入部隊,一個“難”字讓鄧吉興嘗到了“兵之初”的酸甜苦辣。由于身體協調性差,新兵連隊列訓練時他總是跟不上節奏,不是快就是慢,他心裡非常苦悶,那陣子父親經常給他打電話,說的最多的就是:“咱不幹是不幹,幹就一定要幹好!”他鼓起信心,主動找到班長要求給自己“加小班”。訓練間隙、飯後、睡前,他也時常偷偷地繞到教導隊後操場加練擺臂定位,正步踢腿等動作。肆虐風雪知冬寒,在氣溫零下20多度的室外,在火熱不畏寒的練兵場,在往返接哨的路上,鄧吉興靠着不服輸的精神和勤奮苦練漸漸成長為300多名新兵中的隊列标兵。
在2004年吉林總隊軍事業務技能比武中,他代表圖們邊檢站勤務中隊參賽,與自己的4名戰友過關斬将獲得中隊類團體第一名的好成績。殊不知,榮譽的背後卻飽含着鄧吉興每天綁沙袋練耐力、長槍筒上挂水壺練穩定、背上放杠鈴練平衡力所付出的百倍努力。據時任中隊長孫德強回憶,剛當上班長的鄧吉興對自己的要求特别高,曾經為了把戰術動作完成得更加漂亮迅捷,常常在訓練後牢牢占據“戰術場”的陣地,第一套迷彩服爬破了,第二套迷彩服也爬破了,他從沒有放棄。
不給孩子添麻煩
鄧世振隻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鄧吉興參軍15年,一共探親回來6次。哪個父母不想念自己的兒女,尤其是女兒出嫁後,每年過節都是她老兩口陪着老爹老娘四個老人一起過,看看人家兒孫滿堂,熱熱鬧鬧,自己心裡更不是滋味。鄧世振從來沒跟兒子提過這些,老伴更是把一個母親對孩子所有的想念都藏在心裡,隻是在沒人的時候偷偷掉眼淚。這些年,家裡的事兒對兒子從來都是報喜不報憂,打電話的時候也總是鼓勵兒子在部隊好好幹。有一年,兒子探親回家,看到父親扛着行李箱一瘸一拐的走在前面,再三追問,父親不由得說出了實話;半年前,父親在地裡澆麥田時,腳面上被玻璃劃了10多厘米長的大口子,血都噴射出來,父親随手拽下脖子上的毛巾捂在腳面上,到村裡的小診所簡單包紮了一下傷口,就又傳回到農田繼續幹活。沒過幾天,傷口嚴重感染,在醫生的細緻檢查下,才發現腳中指和無名指的筋已被劃斷并且無法再接上。聽到父親說這些,鄧吉興再也控制不住淚水,大聲“埋怨”道:“為什麼不早點告訴我呀?”母親含着淚說:是你爸不讓告訴你,怕影響你部隊的工作呀!
如今,鄧世振和老伴都已年過六十,還種着八畝多的小麥和棉花,終日辛苦勞作。近日,為了撰寫這篇材料,我打電話聯系鄧世振大爺,天正下着小雨,講了半小時的電話,老人家才說一直冒着雨在地裡提玉米苗呢,我眼淚都要流下來,内疚又心疼。好幾次問到家裡有沒有困難,對孩子有沒有要求,鄧大爺隻是說:“孩子好好工作就行!家裡沒事,不能給孩子添麻煩!”
守着老爹娘哪也不去
鄧世振兄弟三人,他排行老大,兩個兄弟分别去了新疆和東北打工。他的女兒心疼老人這麼大年紀還要種地,也想讓老兩口跟着去天津謀個清閑養老的差事。鄧世振卻有自己的考慮,上有80多歲的老爹老娘,還有84歲的嶽母,就是掙多少錢、享多少福他也不能出去。“父母在,不遠行”,雖然日子過得并不富裕,老人卻可以随時照應着,讓老爹老娘安享晚年在他心裡是最重要的事兒。
正是父親母親這種無言的責任和擔當,無形之中影響着鄧吉興。他說:“爸媽雖然國小一年都沒有念完,甚至識不了幾個字,但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給我們上了如何做人的第一課,我也正是通過爸媽的言行舉止,為人處世堅持做到了今天。”
自當上中隊骨幹的那一天,鄧吉興就把走進戰士心中,帶出好兵視為己任。像父母對自己的愛一樣,鄧吉興對戰士們的影響也是潛移默化的,是無私的。“讓每一名士兵在真情關愛下健康成長”是鄧吉興帶兵最大的心願。是以,他帶的兵個個有骨氣,個個能獨當一面。2003年擔任班長、2005年擔任代理排長以來,他帶的兵中,有10人考入軍校或提幹,20餘人成長為中隊的班長骨幹,10人拿到大學或專科自學文憑,30餘人次獲得執勤能手、訓練标兵,他也成為戰友們心目中的“史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