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魯隐公:春秋時期少有的賢明國君,也是仁義的兄長,無奈一生悲劇

作者:常棣tandy

我是棠棣,一枚曆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隐公名息姑,為伯禽七世孫,惠公之子,聲子所生。先是,惠公元妃為宋女孟子,孟子死後以聲子為繼室而生隐公。後來,惠公又娶了宋女仲子,本來這是作為父親的魯惠公為兒子魯隐公挑選的妻子。據說,仲子為宋武公之女,仲子出生時,“有文:在其手曰‘為魯夫人’”,這大概如吳曾祺所說:“魯,手文或有似之者。曰‘為魯夫人’,乃家人見其異而私議之辭。”

魯隐公:春秋時期少有的賢明國君,也是仁義的兄長,無奈一生悲劇

原本作為儲君繼承人的魯隐公,卻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仲子卻是以成了魯惠公夫人,後來還生了桓公。隐公在惠公死後攝政當國,而不稱即位,實有誠心在焉。實際上,這是周代傳統的宗法制度在起作用。

隐公未攝位前,桓公已在惠公之時被立為太子,惠公死後,此時桓公亦然幼弱,故隐公暫攝君位。隐公攝行國君之政期間,緻力于魯國的内政與外交。攝位之後,便欲求好于邾;又求成于宋,與之通好,繼而與戎、鄭、齊也相繼交合。隐公十年(前713年),還與齊、鄭聯合伐宋,“敗宋師于營”,取郜、防二邑。用清人馬骟的話說,這時的魯國“用師宋郊,連兵許國,直于齊僖、鄭莊并駕中原”。

另一方面,隐公始終恪守攝位之義而無所違離,不僅居攝而不行即位之禮,與鄰國講求修睦之誼,而且父改葬不臨,母沒不赴,衛侯來會葬時不見;魯大夫衆父卒時,隐公也不與小斂,而大夫卒而國君親視小斂乃當時之禮,春秋時魯君率能行此禮。隐公不行此禮,或系自謂攝位,謙讓而不以國君自居。

魯隐公:春秋時期少有的賢明國君,也是仁義的兄長,無奈一生悲劇

隐公既長且賢,攝國當政,他南面數載,實無甚敗德。他在行君位之政時笃守居攝之義便是很好的說明。他的生母聲子去世後,既沒有給諸侯發訃告,安葬後也沒有回到祖廟号哭,更沒有把神主放在她婆婆神主的旁邊,《春秋》隻稱其為“卒”而不稱“薨”,隻是因為她是隐公生母而稱之為“君氏”。桓公母仲子死後則不然,隐公五年九月,特為她建成了宮廟。在祭廟獻演萬舞時,隐公特意詢問了執羽舞人的人數,以能合于禮法。

不過,據記載,隐公也有過一次違禮的行為。五年春,隐公打算到棠地(今山東魚台境内)觀魚。臧僖伯極力加以勸阻,說:

“凡物不足以講大事,其材不足以備器用,則君不舉焉。……若夫山林川澤之實,器用之資,皂隸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然而,盡管如此,隐公仍以“吾将略地焉”為借口,到棠地“陳魚而觀之”。當時,隐公往而觀魚時,僖伯稱疾不從。僖伯去世時,隐公痛心地說道:“叔父有憾于寡人,寡人弗敢忘。”于是加一等級安葬僖伯。

魯隐公:春秋時期少有的賢明國君,也是仁義的兄長,無奈一生悲劇

隐公攝政10餘年,桓公已經長大。是以,隐公打算把國君的位子交給他。并讓人在菟裘(今山東泗水北)建築房屋,準備養老了。

然而隐公沒有想到,突然蕭牆生變,自己連性命也賠了進去。原來,魯國宗室有一位公子翚,字羽父,此人一向恣意專行。

隐公四年諸侯伐鄭時,宋公使來魯國乞師,隐公推辭了,他卻固請以師會之。隐公十一年(前712年),為了求得太宰的官職,他又請殺掉桓公。當聽說隐公欲還位于桓公時,羽父害怕了,便反過來向桓公誣陷隐公而請求殺掉隐公。

隐公還是公子的時候,曾與鄭國人在狐壤作戰被俘。被囚禁在鄭大夫尹氏那裡。隐公賄賂尹氏,并在尹氏的祭主鐘巫神之前禱告,于是就和尹氏一起回國,而在魯國立了鐘巫的神主。十一月,隐公将要祭祀鐘巫,在社圃齋戒,住在寫氏處。羽父趁機使人刺殺隐公于氏家中,而立桓公為國君。又把弑君罪名推到寫氏頭上,派人攻打寫氏,枉殺許多寫氏家人。桓公也沒有按照國君規格為隐公舉行喪禮。

對于桓公弑隐公而自立,韓席籌曾有過一番議論:

隐之為君,于義未為不正也。乃欲追成父志,俟桓少長而授國焉。故凡隐之立,為桓公也。為桓公者,宜如何感激報稱,敬愛君兄,面恪遵教訓。乃齒未及冠,逮信賊臣之言,為此篡逆。嗚呼,若桓者,可謂魯之亂臣賊子,而春秋之罪人矣。或曰,翚請殺桓公,隐不聽,翚懼,乃潛隐于桓而請殺之,則桓未與乎轼君可知矣。曰否,隐攝位而将授桓,國人所共知也。桓不有欲速之言,翚何由動心。之請殺桓者,知隐不去桓,而桓将不利于隐也。不然,知隐之讓桓甚誠,何為無端而請殺桓耶?隐聞翚之言,不能誅而讓桓,是隐之過也,東坡嘗惜其不敏于智矣。然猶失之仁柔。若桓聽翚之谮,不能執之以告君,又不以嚴詞禁阻,而其心不可問矣。然猶可诿之初不及料。及君既弑矣,而欣然行即位之禮,底賊不讨,葬不成喪,又何以自解乎?吾嘗疑仲子之祯祥,及輩之請殺桓公為莫須有之事,皆桓之子孫飾詞造作以明其為嫡,而抵其弑逆之罪,讀此篇而益信。

魯隐公:春秋時期少有的賢明國君,也是仁義的兄長,無奈一生悲劇

透過這篇議論,桓公之的内情可謂昭昭然矣。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于曆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