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泥灣精神】自力更生 艱苦奮鬥

★ 中國共産黨精神譜系★

南泥灣精神

南泥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特定曆史條件下的具體展現,是激勵無數仁人志士前赴後繼、拯民于水火的精神源泉,是中國共産黨和中華民族的寶貴财富和社會主義公德心建設的重要支柱,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南泥灣精神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

自力更生 艱苦創業

同心同德 團結奮鬥

【南泥灣精神】自力更生 艱苦奮鬥

精神起源

南泥灣精神,是以八路軍第三五九旅為代表的抗日軍民在南泥灣大生産運動中創造的,是中國共産黨及其上司下的人民軍隊在困境中奮起、在艱苦中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

【南泥灣精神】自力更生 艱苦奮鬥

精神内涵

“自力更生 艱苦創業”

抗日戰争進入相持階段以後,國民黨軍隊向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發動了大規模掃蕩,并調集幾十萬軍隊包圍陝甘甯邊區,實行嚴密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叫嚣着要“餓死八路軍,困死八路軍”。當時,邊區地廣人稀,土地貧瘠,僅有140萬群衆,要擔負起幾萬幹部、戰士和學生的吃穿用,實在是一件難事。

正如毛澤東說的那樣“我們曾經弄到幾乎沒有衣穿,沒有油吃、沒有紙、沒有菜、戰士沒有鞋襪,從業人員在冬天沒有被蓋……我們的困難真是大極了”。

1939年2月,黨中央及時發出“自己動手”、“發展生産”的号召,動員廣大軍民開展大生産運動。1941年春,三五九旅在王震的率領下,奉命開進南泥灣,披荊斬棘,開荒種地,風餐露宿,戰勝重重困難,創造物質财富。1941年到1944年10月期間,三五九旅将士在南泥灣地區開荒種地26萬多畝,農業生産獲得大豐收。在開荒種地的同時,三五九旅共打窯洞1300多孔,修建土房600多間,制造農具1萬多件,在邊區和八路軍中率先實作了毛主席提出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目标。

“同心同德 團結奮鬥”

大生産運動中,毛澤東、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等中共中央上司以身作則,帶頭參加勞動。在三五九旅,上自旅長,下至勤務員和炊事員,一律編入生産小組,同甘共苦,戰勝困難。陳宗堯同志身為團長不騎馬,率領全團走幾百裡路去背米,全團指戰員為他的精神所感動,人人精神百倍,無一個開小差。左齊同志是團政治委員,他在戰争中失去一隻手,開荒時拿不起鋤頭,但在營裡替戰士們做飯,挑上山去給戰士們吃,使得戰士們感動到不可名狀。這種指揮員與廣大戰士保持密切聯系的作風,展現了同心同德、團結奮鬥的南泥灣精神。正是靠着這種同心同德、團結奮鬥的精神和作風,根據地軍民憑着自己的雙手,不但擺脫了困難,而且創造了世界上少有的奇迹。

精神意義

創業精神是我們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發展之源

創新精神是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活力之源。王震率領三五九旅官兵在南泥灣墾荒中一邊戰鬥,一邊生産,充分發揮每一個戰士的創造性,發揚了勇于擔當、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取得了農副業生産和保衛邊區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軍民的生産熱情,使南泥灣成為陝甘甯邊區開展大生産運動人人稱贊的典範。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的曆史交彙點上,從根本上破解制約“雙循環”要素流通的障礙,解決中國資訊産業發展“缺芯少魂”的難題,必須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為我國建成世界科技強國提供活力和動力。要牢牢抓住創新驅動發展這個關鍵,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盡快打通支撐科技強國的全流程創新鍊條,讓科技創新夯實“雙循環”發展根基,以創新創業精神為引領,積極推動建構新發展格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标的建議》中47次提到“創新”,明确要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面對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我國政府要做好頂層設計,厚植創新土壤,出台一系列促進産業發展的重要政策措施,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各個企業要勇于承擔技術創新和進步的時代使命與重任,加快核心技術突破,加速建構晶片全産業鍊,實作跨越式發展。

團結奮鬥精神是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力量之源。經過三年多時間的開荒耕種,中央上司與廣大軍民同甘共苦,共克時艱,正是這種團結奮鬥精神産生了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南泥灣被外國記者稱為“荒野裡産生的神奇”。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團結奮鬥精神永遠不過時,永遠蘊藏着和彙聚起我們無堅不摧的力量,凝聚成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上下同心、衆志成城,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崇高理念,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争中凝聚起偉大抗疫精神,構築起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争重大戰略成果。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今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我們要以偉大抗疫精神凝聚起最強大的精誠團結奮進力量,共同奮鬥。

兵團精神是鑄牢新時代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強軍之魂和克敵制勝之本。三五九旅不同凡響,既能打仗,又能種糧,還拉開了中國共産黨軍墾事業的序幕。三五九旅“堅決響應黨中央和毛澤東的口号”,以不怕任何困難的英雄氣概,一往無前,取得了輝煌的勝利。這正展現出人民軍隊聽黨指揮、能打勝仗的優良傳統,使軍民關系、官兵關系更加密切,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克敵制勝的精神力量和奮鬥精神。新時代,我們身處的環境雖然發生了變化,但人民軍隊的性質宗旨沒有變,對黨忠誠、聽黨指揮的政治品格沒有變,官兵一緻的優良傳統沒有變。疫情發生後,人民軍隊聽黨指揮、聞令而動,在疫情防控鬥争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突出貢獻。人民軍隊用行動捍衛了人民利益,展現了胸懷人民的堅定立場和深厚的愛民情懷,始終是黨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賴的英雄軍隊。

站在新起點,人民軍隊唯有聽黨指揮,紮根在人民的深厚大地,立足于堅如磐石的軍民團結,在不斷改革創新中奮力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南泥灣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産黨精神譜系的重要内容和中華民族的寶貴财富,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南泥灣精神鼓舞了幾代中國人,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财富,也使其能夠穿越時空,展現出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

來源:西北油田分公司油田工程服務中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