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号: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翻舊文。
前年喝的牛肉,在午後的陽光裡,湯色橙黃豔亮,是血橙的那種色澤。
看上去就想再喝一口。
然而,底下的一條留言,讓我瞬間就放下了口舌之欲,激起了辯論的欲望。
那條留言說,你家的牛肉做出這樣的湯色?山場韻呢?......
呃,我發給武夷山胡歌(根正苗紅的牛欄坑坑主,天心村“村草”)。
他怒了。
他說,誰規定牛肉隻能是一種湯色的?每家的工藝不同,做出來的茶湯顔色肯定不一樣。
百花齊放,萬紫千紅,難道隻有一種顔色麼?
《2》
我了解武夷山胡歌之怒。
同樣,我也怒。
在網際網路的大平台上,每個人說出來的話,都有可能對别人産生影響——萬一不明真相的茶友看到了這些錯誤的留言,極有可能就當了真,進而對這些茶友的認識産生誤導,進而在買茶時交出大量學費,這豈不是害人?
是以,每每面對那些杠精,那些習慣性差評的人,我從來都是橫眉冷對的。
杠精可以不認為我的言論是對的,但也請别出來發表自己又主觀又錯誤的觀點。
除非,杠精們能對自己的言論負責——如果茶友按杠精的理論去按圖索骥,買錯了茶,杠精們主動站出來賠償茶友的損失。
否則,請杠精們少發言。
你可以認為你自己全對,别人全錯。但請躲在角落偷偷夜郎自大就好,别出來張揚。
路不平有人踩。
太過張揚,會招緻天怒人怨的。
《3》
說回這條評論。
這位留言者認為,村姑陳發出來的牛肉茶湯,太淡,不夠黑,不夠深紅,不夠褐。
對于這種明亮的橘子紅色茶湯,一些對岩茶認識不是很深刻的茶友,是看不上的。
他們接觸到太多的工藝不标準的岩茶了。
現如今,岩茶太火,喜歡岩茶的人太多,而正岩茶又太貴,于是,外山外地外市的茶,按武夷岩茶工藝做出來,頂着武夷岩茶的名頭,大量湧現于江湖。
這些茶廠,有一些是新辦的,資曆尚淺,對武夷岩茶的制茶工藝掌握得還不是很熟練、不夠到位,做出來的茶,要麼發酵過重,要麼走水不均勻——泡完之後一看葉底,根本不是三紅七綠,是五紅五綠甚至六紅四綠。
這樣的工藝,省卻了焙火的次數,還可以讓成茶條索顯得看起來不那麼花雜,能賣個好價錢。
這種茶,茶湯便是極深的,極紅色的。
于是便會令茶客誤以為,武夷岩茶本來就是這種顔色。
尤其,還有一句古詩在做注解——清代文化人周亮工寫的——藏得深紅三倍價,家家賣弄隔年陳。
遂,這深紅深紅的湯色,便成為了一般人口中的武夷岩茶标準色。
其實,這隻是周亮工時代的武夷岩茶标準,并不是21世紀的武夷岩茶标準。
我們又不回到大清,何苦死抱着大清的律例不放呢?
《4》
還有一種茶廠,專喜歡複古。
俗稱不走尋常路。
在制茶的時候,喜歡把火焙得高高的,發酵得重重的。
好吧,濃工重火之下,這岩茶一出來,明晃晃的醬油色——還不是普通醬油,是醬油。
這種茶,也有人叫重火功岩茶。
其實武夷岩茶在六大茶類裡歸屬青茶,是半發酵茶,完全不必把葉底弄得那麼紅。
但武夷岩茶的文化之一,便是各種鑽研,各種創新,各種與衆不同。
你們都三紅七綠,我偏要六紅四綠。
你們都焙一道火兩道火,我偏要焙到四道火、五道火。
就這,還算是普通的。
坊間還有人自稱自己家的茶焙了八九道火——我第一次聽到這種宣傳文案,吓了一跳,敢情這位茶掌櫃原來是做茉莉花茶出身的,習慣性以為焙火跟窨花一樣,是次數越多越好麼?
别說茉莉花茶不是窨花次數越多越好,就算是岩茶,也不是焙火次數越多越好。
關于岩茶的焙火,我們舉個例子。
燒烤,大家都會吧?
燒烤的标準,是把肉和菜烤熟,而不是烤焦。一串燒烤,如果烤的時間太長,那就有可能烤焦了,烤糊了,這就不能吃了,吃了腸胃會出問題。
同樣,一串燒烤烤好之後,如果沒吃,放那裡放涼了,過會子想起來要吃,就得重新加熱一下。
重新加熱一次,是可以的。如果重新加熱一次,沒吃,過後又加熱了一次兩次,這樣重複加熱的次數多了,這串肉和菜裡面的養分,自然就消耗去了一大半,這肉就柴了焦了,菜也糊了。
還能吃嗎?還好吃嗎?
當然不。
甯願吃新鮮的,也不願意吃這種反複烤過,反複過火的食物——不但沒有多少營養成分,還有可能讓腸胃不舒服。
是以,岩茶焙火,焙到位就可以了,并非焙火次數越多越好,焙多了,就焙焦掉了,都炭化了,還能喝嗎?
但這種标新立異的茶,總是會吸引一部分膽子巨肥、求新求異的茶友的目光。
他們喝了之後,反倒會認為,這些茶才是正統,而正統茶,是工藝不到位。
真是有理說不清了。
《5》
喝岩茶,還是回歸正統的好。
正統就是傳統,傳統就是主流。
按大多數老制茶師的方式去做茶,才可以做出純粹的武夷岩茶。
千萬不要标新立異,再把标新立異當成正常,當成日常。
不要因為自己喝了幾泡重發酵的牛肉,便把它當成牛肉的标準,以此來要求所有的牛肉。
在傳統工藝的大前提下,每戶每家的制茶,都有自己的密碼,做出來的牛肉,自然也就有深有淺,有濃有淡,不是千篇一律的。
這樣才可以讓武夷岩茶秀出百花齊放的風采,擁有永恒的迷人的氣味。
如果大家都一樣,焙個十來道火,再重發酵,那牛肉還有什麼新鮮感可言?
每年都喝湯色發黑到醬油色的茶湯,不膩麼?
最起碼這種茶湯,外省茶友就喝不慣。
這不就是斷了武夷岩茶走向全國的夢想了麼?
看武夷山人,揍不揍你!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58">更多關于牛欄坑肉桂的原創知識</h1>
是肉桂成就了牛欄坑,還是牛欄坑成就了肉桂!
牛欄坑肉桂就是個名字,所有高端的武夷岩茶肉桂,都可以做牛肉?
岩茶圈的頂流!一斤10W的牛欄坑肉桂,貴的是茶,還是牛欄坑?
武夷岩茶牛欄坑肉桂,不止香清甘活,不止第十沖!
我喝岩茶從不喝别的,隻認牛欄坑肉桂,這是我的口糧茶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