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是否知道,中國網際網路是怎麼發展成如今的規模的?
中國網際網路開山者胡啟恒女士曾說:中國的網際網路不是用八擡大轎擡出來的,而是從羊腸小道裡走出來的。
的确,從1994年Internet接入中國以來,中國網際網路通過30年才發展成如今的規模。從四大門戶到搜尋,再到社交網絡,最後到移動網際網路,網際網路的應用形态也從單純的工具演變成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媒介即資訊”、“媒介即人的延伸”,麥克盧漢在幾十年前的預言從未如現在這般真實。
在這波網際網路卷起的浪潮中,無數不起眼的人物乘着大勢從幕後走向了台前:網易的丁磊、搜狐的張朝陽、騰訊的馬化騰、阿裡巴巴的馬雲、位元組跳動的張一鳴......
他們中有的已經沒落,有的依然強盛,也有的從巨頭夾縫中成功崛起。
千帆駛過,縱觀如今網際網路産業的格局,逃不出“北、上、廣、深、杭”這幾個城市叢集。可為什麼中國網際網路産業的第一梯隊始終是它們?為何二三線城市不見崛起的網際網路大廠?這與城市中的公司與人有着極大的聯系。
01
網際網路創業講氛圍,一超多強格局的形成
碼君始終覺得北京的中關村是個神秘的地方,1995年這裡曾豎起一塊巨大的廣告牌,上面的大字分外引人注目:“中國人離資訊高速公路有多遠——向北1500米。”
正是在這裡,張朝陽拿到了自己的第一筆投資,成立了中國第一家以風險投資資金建立的網際網路公司,開啟了中國網際網路門戶網站的黃金時代。
此時,新浪創始人王志東也在中關村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旅。李彥宏也在那幾年回到了祖國,創立了百度。
而在彼時的上海,邵亦波和譚海音創立了易趣網,填補了國内電子商務C2C的空白,成立不到半年就摘得了“國内拍賣網站之冠”的稱号,在國内一家獨大、風頭無兩。
三年後,eBay的聯手讓易趣網的發展步入了鼎盛期。可他們沒想到的是,杭州的馬雲同樣盯上了中國的電子商務賽道,創立了淘寶網。
20世紀末,丁磊與馬化騰也紛紛選擇辭職創業,一個去了廣州創辦了網易,一個去了深圳創辦了騰訊。
于是,PC時代的網際網路巨頭格局就這麼形成了,它們分别成為了日後的國内最大的門戶網站、搜尋引擎、社交軟體和線上購物平台。
碼君認為,從某種角度上講,對于握有先發優勢的北上廣深杭,其網際網路産業及企業發展從一開始就領先于其餘所有城市。
他們不僅依靠當年的網際網路巨頭帶動了産業的發展,還通過觸手影響、孵化、投資形成了網際網路産業叢集。
比如北京的中關村,在後來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俨然成了一處創業聖地,每天都有多個項目路演進行,咖啡廳裡聊的都是上百億、上千億的生意。
而在有網際網路巨頭的其他城市,消息傳得沸沸揚揚,人人都想把握住這場機遇。
是以,在其他城市還在喊網際網路+的時候,北上廣深杭的網際網路創業項目早已開始跑馬圈地了。
整體分析來看,北上廣深杭之是以能成為國内網際網路的叢集地,原因之一在于人才優勢,首都作為國内經濟、政治、文化、金融中心,彙集大量人才和高校、也是央企、國企和其它傳統産業總部集中地,資源豐厚。
中部沿長江流域的上海、杭州彙集高校資源,人才集中,經濟繁榮,是以也是網際網路企業的首選之地。
而作為改革開放發源地的廣州和深圳,其金融環境和地方政策均向好,是以也容易彙集大量網際網路企業。
原因之二在于資本,資本是企業成活的關鍵,創業公司必須要有強大的資本支援作為後盾,北上廣深杭在國内城市經濟實力的排名均名列前茅,是以絕大多數的資本定投都在這些城市,為了更好地拉攏資本有效溝通合作,是以靠近資本市場也能為企業減少不少成本。
在巨頭的輻射作用下,這些網際網路叢集便迅速發展開了。
02
紅利消退,數字軟體産業未來在何方?
背景經常有讀者問碼君:“未來網際網路會往哪個方向發展?”
我覺得首先得認清的是,過去20年網際網路的黃金歲月,主要靠的是三大紅利:資本紅利、人口紅利、模式紅利。
如今,人口紅利見頂,投資環境趨冷、模式紅利難尋機遇。提個問題你就明白了:你有多久沒有看到一款新的爆火APP了?
另一方面,網際網路平台經濟格局形成,巨頭的發展開始受到限制——
2020年11月10日,實施已11年的《反壟斷法》進入首次“大修”,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釋出《關于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南》),限定交易(二選一)、低于成本銷售(燒錢換流量)、差别待遇(網際網路殺熟)、搭售或附加不合理交易條件(強制綁定運費險等)等行為,或被認定為壟斷。
今年内,各大網際網路巨頭在不同政策的釋出與執行下,股價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更直覺的,是來自監管部門的罰款。
4月,阿裡被開出182.28億的巨額罰款,美團也被罰34.42億,其餘網際網路大廠也都被反壟斷法“光顧”過。
我們似乎可以認定,消費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平台經濟的時代已經落幕。
那麼,未來在哪裡?碼君的答案是産業網際網路。
所謂産業網際網路,是傳統網絡技術與新一代資訊技術在産業部門的深度融合與應用所形成的新型技術範式與經濟活動。
産業網際網路通過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等資訊技術建立覆寫企業生産經營各部門、各環節的廣泛連接配接,并利用大資料、人工智能等新資訊技術改善企業經營活動的精準性、靈活性,提高運作效率和經濟效益。
來源:海銀财富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在國家相關政策和産業更新的大背景下,産業網際網路勢必保持着良好的發展态勢。
而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興經濟體,我國在發展産業網際網路的四大核心基礎5G、大資料中心、人工智能、工業網際網路上,都具備一定優勢。
以5G為例,工信部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底,我國已建設超70萬個5G基站,預計到2022年,全國5G基站将接近400萬個,強力支撐産業網際網路應用場景落地。
同樣在人工智能領域,我國無論是技術水準、企業數量還是産業規模都居世界前列。
是以,産業網際網路在我國有極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将催生萬億美元的市場,為我國經濟增長注入新的動力。
正如通用電氣前董事長兼CEO傑夫伊梅爾特(Jeffrey R. Immelt)所說:
“網際網路改變了我們利用資訊和溝通的方式,如今,網際網路還能做更多事情。通過智能機器間的連接配接并最終将人機連接配接,結合軟體和大資料分析,我們可以突破實體和材料科學的限制,改變世界的運作方式。”
更重要的是,這場産業網際網路革命,不僅能改變人們的日常生活,還将為IT人帶來新的機會。
03
深入潛力二線城市,把握産業網際網路機遇
與消費網際網路不同,産業網際網路的發展更看重某地區是否擁有配套的産業鍊,曾經呼風喚雨掌握億萬使用者的網際網路APP們到了這塊“地界”,那可是絲毫沒有話語權。
我們以石油化工和汽車制造業為例,二者在上遊原材料或零部件、生産模式、資料口徑、生産裝置、産品形态、下遊市場等衆多環節都有着比較大的差異,是以兩個行業所形成的産業網際網路也将保持互相獨立、平行。
又因為産業網際網路的建構與最終形成依托着企業和産業叢集,是以,區域性是産業網際網路的一個重要特征,區域産業生态格局與空間布局對産業網際網路的建構有着決定性的影響。
比如作為傳統農業大省的河南,其食品産業網際網路在去年發展如火如荼。2020年上半年,食材供應鍊成了一條很火的賽道,行業融資事件十多起,其中鄭州的企業就有3家,分别是鍋圈、蓮菜網、千味央廚。
去年2月24日,食材供應鍊B2B企業“鍋圈”宣布完成5000萬美元B輪融資;去年6月27日,蓮菜網完成B+輪融資,本輪融資規模達1.55億元。
而千味央廚如今已在A股上市,近一個月股價翻了幾倍,總市值高達53億元,其漲幅令碼君不由自主地咂舌。
除了鄭州,更不能忽略的一個産業網際網路潛力股是長沙。
一提到長沙,很多人會以為它是個常常出現在抖音裡的網紅城市,大家對它的印象基本建立在吃喝玩樂上。
但工程機械業内人士都知道,長沙是中國的工程機械之都。
資料顯示,長沙是全球唯一一個擁有4個(三一集團、中聯重科、山河智能、鐵建重工)世界工程機械50強企業的城市,2019年工程機械産業鍊總産值首破2000億元。
令碼君感到吃驚的是,在過去的幾年,長沙移動網際網路産業同樣保持着每年60%以上的高位增長,崛起為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産業第五城。
去年5月15日,賽迪顧問釋出了《2020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産業投資潛力城市百強榜研究》白皮書。長沙名列全國城市百強榜第3名,力壓上海和廣州,僅次于北京和深圳。
專注于湖南網際網路投資的啟泰資本合夥人張恒亮認為,長沙網際網路項目之是以能夠保持高速增長的趨勢,其中主要有幾方面原因:
第一,北上廣深的人才逐漸往長沙來回流,這是人才的基礎,能夠撐起一個良性的生态發展。
第二,盡管長沙網際網路發達程度遠遠低于北上廣深,但并不是完全沒有機會。以工程機械行業為首、泛生活網際網路為輔,長沙網際網路軟體産業依舊具有一定的競争力。
第三,則是政府的大力支援。自2017年以來,長沙釋出了“人才新政22條”,提出未來五年吸引儲備100萬名青年人才到長沙就業創業。
2018年,長沙高端人才淨流入率達7.53%,僅次于杭州、甯波排在第三。2019年,長沙淨增人口達23.65萬,2017-2019年間,長沙都始終保持着20萬以上的人口淨增量,位居全國第七。
但這依然遠遠不夠,長沙對網際網路人才、企業的重視遠遠超出了人們的預期。
長沙如何打造産業網際網路生态?
在窺得産業網際網路的先機後,長沙果斷吹響了“軟體再出發”的号角。比如,長沙軟體園吸引了華為、中興通訊、中國軟體(麒麟軟體)、深信服、中軟國際等一批2020年中國軟體業務收入百強企業在園區設立區域總部、研發中心。
“拿深圳工資、住長沙房子、幹全球事業”,這是将全球營運中心總部設在長沙的萬興科技在深圳北等高鐵站打出的招聘資訊,也吸引了中國最大開發者社群CSDN衆多程式員們。
全球最大的中文IT社群CSDN将總部落戶在了園區,其創始人蔣濤深知有人才就有産業,在“2020網際網路嶽麓峰會”上,他認為應當将長沙建設為中國開發者産業中心城市,打造新基建時代的“開發者湘軍”。
他判斷未來是技術驅動行業創新的時代,每一次新技術浪潮,都是通過開發者碼出的應用去推動其布局和落地。中國開發者正在迎來三大紅利,而中美貿易目前形勢下,建設中國自主創新IT生态系統已勢在必行。
在軟體服務硬體方面,長沙與華為合作,依托華為鲲鵬産業生态的技術優勢,全面賦能長沙優勢産業。去年9月,已認證華為鲲鵬認證的企業超過500家、解決方案超過3000個。
就如同長沙市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促進會會長、拓維資訊董事長李新宇所說的:“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産業建構應該更新到生态建構的高度。”
他的判斷碼君非常贊同:未來的競争是頭部企業的競争,更是産業生态和産業鍊的競争,隻有建立一個産業平台,聚集起各方創新要素、整合好創新資源,實作産品及解決方案的聯合創新、品牌聯合營銷、行業标準共同制定,才能使産業自身能得到健康快速的發展。
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全國兩會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标綱要提出,加快長株潭都市圈建設,推動長江中遊城市群協同發展,打造全國重要增長極,長株潭一體化晉級“國家戰略”。
3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品質發展的指導意見》,中部地區發展将加快推進。作為中部省會城市的長沙,迎來了發展黃金機遇期。
依托“機械之都”而規劃的智能制造、正在加速打造的智能駕駛、将最新的“車路雲”協同技術注入工程機械行業......目前,湖南正在大力推動“三高四新”戰略和長株潭一體化,搶抓網際網路産業發展機遇。
“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打造具有核心競争力的科技創新高地、打造内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湖南省委書記許達哲所講的這番話或許在不久的将來就能實作。
而毋庸置疑,這三點背後都離不開人才的支撐。或許,在一線拼搏疲乏、被生活成本壓垮的打勞工,其回遷時刻已然到來了?
大家認為未來網際網路的機遇在哪兒?
*期待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