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陵私邸甘熙宅第,緣何“坐南朝北”?這要從“氣”說起

金陵私邸甘熙宅第,緣何“坐南朝北”?這要從“氣”說起

早在千年前,中華的先民們就對自身居住環境的選擇與認識達到了一定的水準,而在建築中,風水理論更是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在古代,風水學的基礎是建立在中國傳統哲學的陰陽與元氣之說上,簡而言之,風水理論在建築上的應用就是圍繞如何尋找生氣的凝聚點,如何迎氣、納氣、聚氣,改善居住環境,保證人類的身心健康以及後世的昌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中國最大的私人民宅——甘家大院的風水之氣。

· 金陵勝景 甘熙宅第 ·

宋代《宅經》中說到:“故宅者,人之本。人以宅為家,居若安即家代昌吉,若不安即門族衰微”。建宅首先要考慮的就是選址和擇向,其中朝向的安排非常重要。

金陵私邸甘熙宅第,緣何“坐南朝北”?這要從“氣”說起

在中國南方,房屋朝向一般采取坐北朝南。因為我國位于北半球,絕大部分處于北溫帶,太陽多從東偏南升起,從西邊落下。坐北朝南的民居,可以使更多陽光照進屋内,明亮又通風,并且符合中國人“負陰抱陽”的居宅理念。但是甘熙宅第的朝向卻悖異于此,四組建築中位于南捕廳的三組是坐南朝北。這源于兩個傳說:一說是甘家到金陵經商,據《圖宅木》的風水說法,坐南朝北可逢兇化吉;二是甘氏祖先從北方南遷,建築商坐南,是為感念祖先。

金陵私邸甘熙宅第,緣何“坐南朝北”?這要從“氣”說起
金陵私邸甘熙宅第,緣何“坐南朝北”?這要從“氣”說起

甘熙宅第的建造者是甘福,他勤于讀書和學習,專心于地學研究長達四十多年。他在搜集津逮樓藏書的過程中,就十分注重堪輿地理類書籍的收藏和整理,受他的影響,他的次子甘熙,秉承家學,在京為官時,曾奉旨為道光帝後選擇陵地,并是以升遷。可見,甘福父子均是精于風水堪輿之人。當年,甘國棟、甘福父子選擇在南捕廳另開基業,為了家族的興旺,在營建家宅之時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的。

· 坐南朝北 防祝融之災 ·

中國傳統的風水學以“天地合一”、“陰陽相克”、“五行相生相克”為原則。其中運用最多的就是“陰陽五行“之法。甘熙宅第的朝向設定符合五行相生相克的風水理論,其主要目的是防火。“五行”是指金(代表聚斂)、木(代表生長)、水(代表浸潤)、火(代表破滅)、土(代表融合),五行學說是古人認識世界的基本方法。

金陵私邸甘熙宅第,緣何“坐南朝北”?這要從“氣”說起

五行又和方位、八卦等相配,在風水理論中,北方屬水,對應八卦中的坎卦;南方屬火,對應八卦中的離卦。大闆巷42号大門朝西,在先天八卦方位中,仍為坎卦,是以這樣的朝向設定可以生水、避火,以防祝融之災。不知是否是巧合,甘熙宅第建于道光12年,在經曆了兩百多年的風雨過後依舊安然無恙,而津逮樓、三十六宋磚室等建築卻在太平天國時期毀于戰火之中。

金陵私邸甘熙宅第,緣何“坐南朝北”?這要從“氣”說起

甘熙故居的建築不僅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科學文化水準和風俗習慣,也反映了金陵侍紳階層的文化品位。從宅院的任何一個大門往後走,就會發現,越往後,地面越高,至大廳為最高,後宅房屋和大廳地面高度相同,東南部的花園有小土山,為全宅最高。這樣的設計除了雨天不會淹水的功能外,還展現風水中“前高後低,長幼昏迷”的諱忌,是以“前低後高”成為建宅的原則,同時還有“步步高升”的寓意。此外,甘家宅院中的35個院落有32口井,除了防火、飲用外,還是“四水歸流堂、肥水不流外人田”思想的展現。

金陵私邸甘熙宅第,緣何“坐南朝北”?這要從“氣”說起

· 聚氣生運 福澤後世 ·

甘熙宅第屬于江南多進穿堂式建築,每進房屋的大門都應在同一軸線上,可是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門的設定有些特别。南捕廳17号第二進轎廳照牆的牆門偏東近一米;南捕廳19号前三進的門都不在一條線上,一進大門偏東,二進轎廳後牆門偏西40厘米,三進大廳後牆門偏西20厘米;大闆巷42号二進轎廳大門偏西。這些特意的安排正是風水中“氣”的展現。

金陵私邸甘熙宅第,緣何“坐南朝北”?這要從“氣”說起

“氣”是風水學中風水理論的支撐點。《素問·寶命全形論》:“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天地合氣,命之曰人”,莊子也曾說:“人之生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是以,風水聚氣一說中,大門不能在同一條直線上否則氣會太盛而漏,進而影響屋主的運氣。是以南捕廳15号的主落建築前後六進大門雖然開在一條線上,但在中間設了三道屏門阻擋“生氣”。在建築裝飾上,也多以雕刻題材為主,三國故事、五蝠捧壽、葡萄結子圖案皆展現吉祥的寓意。

甘家大院,在悲歡離合中春萌秋萎,在風雨洗禮下鈎沉史海。它是南京老城的一張名片,亦是一個時代的縮影,走進這座宅院,就像是走進了一個家族,走進了一本地方志,這本無字巨著見證了一座千古名城和一個千年家族的興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