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10年湖北公路施工,挖出3000具國軍遺骸,專家揭開一段悲壯曆史

2010年,湖北一段高速公路施工現場,突降大暴雨。施工隊停止施工,第二天,勞工竟然在施工地發現幾具裸露的森森白骨。随着大雨不斷侵蝕,地上白骨越來越多,整個施工路段幾乎全被這一具具白骨霸占。據統計,白骨超過3000具。這些白骨的主人究竟是誰?他們為何葬于荒野?這其中隐藏着什麼故事?本篇文章,我們一起來探索3000具遺骸背後的故事。

2010年湖北公路施工,挖出3000具國軍遺骸,專家揭開一段悲壯曆史

2010年,湖北宜昌正在擴充一段高速公路。未來,在這段高速公路上,将有億萬車輛駛過,為中國經濟崛起作貢獻。在這段高速公路施工現場,勞工第二天就要開工挖地基。然而開工第一天就顯得有些出師不利。正要施工時,天空突降大暴雨,似乎要把大地上的一切沖洗幹淨。勞工們不得已,隻能暫停施工,等待第二天的到來。

第二天一早,勞工早早來到施工現場。突然,一個勞工“啊”地大叫一聲,把旁邊的工友都吓壞了。第二個勞工走過來一看,發出更大的慘叫聲。遠處的工友聽到喊叫,趕快走過來。衆人聚在一塊,看着地上的景象,紛紛後脊梁發寒。地上擺放着,竟然是一具具裸露出來的白骨。

2010年湖北公路施工,挖出3000具國軍遺骸,專家揭開一段悲壯曆史

這些白骨看起來倒不像是什麼動物的屍骨,而像是一個個人的屍骨。一些老工友見怪不怪,這施工隊,常年施工,挖出來屍骨也沒什麼奇怪的。有可能是挖到了附近的墳墓或者野墓之類的。施工隊打起精神,準備開始幹活。

可是随着雨水繼續沖刷,地上的泥沙向四周散開,越來越多具白骨顯現出來。白骨多的讓施工隊感到一陣頭皮發麻。這地下究竟有多少白骨?這到底是什麼地方?怎麼會有這麼多的白骨?他們到底都是誰?随着白骨增多,施工隊感到工作難以進行,關鍵是這森森白骨的場景,實在讓人感到瘆得慌,這還怎麼幹活?

勞工意識到情況有些特殊,立即把情況向上級彙報。随後,上級向當地警方報案。警方接到消息後,立刻趕往先現場進行勘查。經過警方偵查人員的檢查,确認這些屍骨已去世多年。但偵查人員畢竟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他們即刻聯系當地的考古專家。考古專家快速趕往現場,擺開一大堆工具,開始對着地上的白骨一頓研究。

2010年湖北公路施工,挖出3000具國軍遺骸,專家揭開一段悲壯曆史

大雨下完了,地下的屍骸也全都暴露出來,經從業人員清點,此處超過3000具屍骸。專家那邊很快傳來初步研究結果,他們斷定,這批屍骸下葬時間絕對不是和平時代,有可能是近代戰争發生的。現場封鎖後,專家回到文獻室,翻查相關的資料。最終,專家告知了事件的真相,原來這3000多具屍骸,都是中國的烈士。

那麼他們是為何犧牲,怎麼就埋在這樣的荒野?翻開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觸目驚心的血淚史,亦是一部屈辱史。

要革命,就要進行流血的革命,隻有流血犧牲,才能挽回中國億萬人民的安康與幸福。中國工農階級敢于站起來,拿起自己的鋤頭與鐮刀,向敵人發起反抗。

2010年湖北公路施工,挖出3000具國軍遺骸,專家揭開一段悲壯曆史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關東軍破開東北大門,肆無忌憚向華夏腹地發起攻勢。1937年,盧溝橋事變,日軍侵略步伐加快。日軍的對華戰争,是企圖占領整個中國。日本人的野心極大,1937年7月底,攻占北平與天津,随後放話:三個月滅亡中國。

爾等彈丸小國,也想三月占領中國,簡直猖狂。中國人民受到感召,奮起反抗,一場殊死搏鬥即将拉開帷幕。

男兒要當死于遍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全面抗日初期,中國共産黨八路軍,裝備極其簡陋。與之相對的,是裝備精良、後備資源充足的國民黨軍隊。然而面對日軍的兇猛進攻,國民黨軍隊隻能節節敗退。八路軍雖沒有火箭大炮與飛機,但面對日軍時,毫不畏懼,迎難而上。這是真正的中國好男兒!

2010年湖北公路施工,挖出3000具國軍遺骸,專家揭開一段悲壯曆史

中國八路軍靠着極其簡陋的武器,與敵人周旋。八路軍作戰環境都是窮鄉僻壤,沒有足夠的食物與彈藥補充。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中,很難想象中國戰士是怎樣進行戰争的。日軍靠着強力輸出,将八路軍團團圍住。我軍就在日軍包圍中,頑強建立抗日根據地。

1940年2月濛江縣境内,東北抗聯第一路軍陷入敵人“讨伐”隊重圍。我軍長期沒有後備資源補給,而此刻,戰士們處在零下40度的嚴寒環境中,正常人在這樣的環境中,存活都是個問題。第一路軍戰士卻仍同數倍于己的敵軍進行英勇抗争。戰争是殘酷的,經過一番激烈的浴血奮戰,我軍戰士幾乎全軍覆沒。

2010年湖北公路施工,挖出3000具國軍遺骸,專家揭開一段悲壯曆史

寒冷、斷糧、缺彈藥、沒有援助,中國戰士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抵住敵人一波又一波的攻擊。等到敵人打到筋疲力盡,我軍戰士絕地反擊,打得敵人措手不及。日軍怎麼也想不通,中國戰士為什麼這麼頑強?沒有吃的喝的,他們是怎樣在這麼寒冷的天氣中奮起反抗?敵後戰場,中國抗日根據地不斷發展擴大。

1940年日軍向湖北宜昌發動進攻。駐守宜昌黃華鄉的是國軍75軍預備第四師。第四師師長為傅正模。自1938年起,傅正模率領部隊與日軍正面作戰,戰場從河南,一直打到湖北。國75軍第四師參與過武漢保衛戰、忻口保衛戰、随棗會戰,以及襄樊、沙宜等戰役。而後,傅正模率領部隊來到宜昌市的黃華鄉南邊村,部隊有部分傷殘戰士急需治療,是以,傅正模決定在此駐守一段時日。

2010年湖北公路施工,挖出3000具國軍遺骸,專家揭開一段悲壯曆史

第四師在黃華鄉修築了一座戰地醫院。這所戰地醫院的出現,真是國軍受傷戰士的及時雨。就連附近其他國軍軍隊的傷員,也都被運送到這裡接受治療。傅正模軍隊駐守沒多久,哨兵突然來報:日軍來襲!

傅正模即刻率領戰士英勇抗擊。然而日軍憑借現代化裝備,在戰場上快速行軍,很快将傅正模軍隊牢牢圍困住。日軍打算實行清剿活動,先切斷了國軍後方物資來源,後又從軍事上進行徹底封鎖。

2010年湖北公路施工,挖出3000具國軍遺骸,專家揭開一段悲壯曆史

由于敵軍切斷國軍後方補給,醫療物資極度缺乏。時下季節變幻,傷員病情反複發作,傷口多有感染的情況的發生。很多戰士得不到後續治療,不治而死。剛開始時,死去的戰士還能一人一個墓穴就地安葬。後來,犧牲的戰士越來越多,墓穴都不夠用了。傅正模隻得命人挖一個大坑,把逝去的戰士集中埋葬在大坑裡。

前前後後埋下的屍體超過3000人。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這些屍體嚴重腐化,軍服什麼的全都腐爛,隻剩下一具具森森白骨。直到2010年宜昌此地修築高速公路,才重新揭開這一埋藏的事件,但人們已經無法辨識這些白骨的主人究竟是誰。

2010年湖北公路施工,挖出3000具國軍遺骸,專家揭開一段悲壯曆史

白骨事件發生後,研究人員走訪周邊村莊。據當地老人回憶,在這塊土地上,早期是有些紀念碑的。但是時代久遠,慢慢的,這些紀念碑也不知所蹤,也沒有人記得這裡還曾埋藏過戰士們的遺骸。

事發當年,面對日軍圍堵,傅正模能做的,也隻有讓犧牲的戰士沉睡于此。不過或許第四師獲得了犧牲戰士的祝福,傅正模随後率領部隊沖出重圍,破除日軍防線。1941年冬,傅正模任十四軍中将副軍長,跟随軍隊由滇南移駐昆明。

2010年湖北公路施工,挖出3000具國軍遺骸,專家揭開一段悲壯曆史

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14年艱苦抗戰終于走向勝利的終點。抗日戰争,是中國人民反抗外敵侵略中,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犧牲最多的戰争。隻此一戰,中國軍民傷亡超過3500萬人。按當時的比值來算,中國直接經濟損失将近1000多億美元。

戰士的血與魂,鑄成了軍民防守敵軍的壁壘。中國人民英勇抗戰的事迹,使世界人民深受鼓舞,徹底洗刷了近代中國人民屢遭侵略的恥辱。中國的抗戰勝利,也為維護世界和平産生巨大影響。

戰後,國民黨代表中方,參加日軍在中國戰區的受降儀式。國民政府回遷南京前夕,傅正模與設家宴與同學餞行。傅正模是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的學生,當年一期的同學,也都成為各地精英上司人物。

2010年湖北公路施工,挖出3000具國軍遺骸,專家揭開一段悲壯曆史

參加傅正模餞行宴會的,有行政院勞動總局局長賀衷寒、憲兵副司令張鎮等等三十餘人。宴會上,他們共同舉杯,向抗日戰争中犧牲的所有将士默哀。對于傅正模來說,黃華鄉是他心中永久的痛,是那3000多名戰士以及其他數十萬戰士的英勇犧牲,才赢得如今的抗戰勝利。他們在宴會上回憶了浴血沙場的往事,向英雄緻敬。

2014年12月末,夷陵區南邊抗日将士陵園主體工程基本完工,随後,湖北宜昌完成了遺骸轉移工作。3000多具遺骸得到有效安置,埋葬荒野的戰士終于有了歸宿之地。當這些遺骸的身份确認後,全國各地無數人自發前來祭拜。

戰士遺骸發掘出來的地方,後建設成為宜巴高速公路。無數車輛川流不息,為中國經濟建設提供動力。如此和平盛世,原是那些埋葬在地的先烈,用生命換來的。我們在享受和平的同時,也應不忘銘記曆史,緬懷先烈。向戰争中逝去的先烈們,緻以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