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進大河村遺址 探訪屹立5000年的“天下一屋”

作者:河南日報

河南日報用戶端記者 姚瑩瑩

這裡有屹立5000年的“天下一屋”,這裡出土了國寶彩陶雙連壺,這裡被譽為“星空下的村落”……日前,“母親河畔的中國”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一行走進位于鄭州東北部的大河村遺址博物館,探訪先民創造的燦爛遠古文化。

走進大河村遺址 探訪屹立5000年的“天下一屋”

5000年前,鄭州先民住上“三室一廳”

大河村遺址距今6800——3500年,是一處包含有仰韶、龍山以及夏、商四種考古學文化的大型古代聚落遺址,先民們在此延續居住3300多年。

作為中華文明起源的辨別性遺址,大河村遺址參與和見證了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直至夏、商奴隸制王朝建立的全過程。

走進大河村遺址 探訪屹立5000年的“天下一屋”

遺址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仰韶文化房基。令人驚歎的是,雖曆經5000餘年,仍保留有完整的平面布局和1米多高的牆壁,被考古界公認為“天下第一屋”,其出土奠定了中國北方傳統民居建築的基本形制。

其中,1号房基中還出現了套間。講解員介紹,遺址反映出鄭州先民在5000年前就住上了“三室一廳”。

這樣堅挺的房子是如何建造的?先民采用“木骨整塑”的建築方法,以木為骨,以草為筋,拌泥砌築建成後,像燒制陶器一樣,用火内外煅燒整個房屋。

彩陶雙連壺:“生死之交一壺酒”

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精美彩陶,色彩絢麗、圖案豐富,在仰韶文化中獨樹一幟。國寶彩陶雙連壺就出土于此,表現出大河村先民高超技藝。

走進大河村遺址 探訪屹立5000年的“天下一屋”

彩陶雙連壺藏于河南博物院,此為複制品

專家考證,雙連壺為神聖禮儀之用品,應是兩個部落氏族結盟或重大禮儀活動時,部落首領、長者對飲的器具,是一種和平、友好、相敬、相親的象征,可謂“生死之交一壺酒”。

“行同趨同,千裡相從。彩陶雙連壺,來自泥土,曆經水和火的交融,孕育出部落建交之和。六千年,仿佛刹那間,村落成了國,線條成了畫,古老民族的和平心願,從未改變。”文物紀錄片《中原藏珍》這樣說。

走進大河村遺址 探訪屹立5000年的“天下一屋”

遺址還發掘出土類似餅铛、蒸屜的陶鏊、陶箅等生活器具。

此外,陶器上發現的太陽紋、日暈紋、星座紋等天象圖案,是目前我國已知最早的天文學實物資料,表現了先民對宇宙世界的認知和感悟,這座村落是以被譽為“星空下的村落”。

大河村遺址層層相疊的厚土猶如一部無字史書,記錄着文明的種子如何播撒、萌芽、茁壯成長。正如博物館展出的序言中所說,大河星空燦爛,照亮了華夏文明前進的足迹。

從1964年被發現,1972年首次發掘至今,大河村遺址至今已先後發掘26次,僅占總面積約七十分之一,還有更多秘密等待發現。

走進大河村遺址 探訪屹立5000年的“天下一屋”

目前,鄭州正在規劃建設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總面積2400畝,計劃2022年10月之前建成開放,建成後将是鄭州市的一個集考古發掘、原始文化展示、市民休憩、旅遊觀光的大型公共文化場所。

編輯:胡田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