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為期十天的第二十二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落下帷幕。511部展映影片,1745場放映場次,46萬多人次觀衆,一個個數字背後是光影魅力的不曾落幕。“電影之城”,俨然已成為上海又一個響亮的代名詞。
6月30日下午,“壹字讀書會”第二十三期邀請到了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戲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石川。石川是資深的電影學者、電影監制和制片,曾出版《中國新文學大系電影卷1976-2000》(上、下)、《謝晉電影選集》、《流年未肯付東流——吳贻弓》等9部書籍,其參與策劃、制片或監制的影片多次獲得各大國際電影節重要獎項。他從一個“影”字談起,為現場觀衆講述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前世今生與未來趨勢。

石川在壹字讀書會上。本文圖檔由主辦方提供
上影節的來之不易
1983年,吳贻弓導演執導的電影《城南舊事》在馬尼拉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最佳劇情片金鷹獎”。作為改革開放後的第一個國際大獎,它鼓舞了國人的電影夢。由此,一批老電影藝術家謝晉、張瑞芳等紛紛倡議要在上海舉辦國際電影節,但當時上海的硬體設施無論影院還是酒店,都不符合舉辦國際電影節的标準。
上海國際電影節的誕生并非水到渠成。石川給大家講述了這段不為人知的曲折曆程:早在1978年的全國電影規劃會議上,就已提出要在上海建立一個多功能的中心影院,後來由于資金、選址等種種問題沒能落實。到1984年,這個提議又以“上海電影藝術中心”的名字被上海市政府列為重點建設項目,而這個規劃的目的就是為了舉辦一個大型的國際電影節,但最終又由于财政緊張,沒有建成。
一波三折後,上海市政府決定引進外資,向社會公開招标。終于曆時4年,于1991年建成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主會場——上海影城和相鄰的銀星皇冠假日酒店。當時,許多市民拖家帶口,組團參觀這上海“最好的影院”和“最好的酒店”。
從1993到2019
1993年10月舉辦了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那年是中國電影最低谷的時期,正值改革開始進入到文化領域,電影廠的成本大幅度上漲,電影産業舉步維艱。而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盛大舉辦,及時地鼓舞了國内電影人的士氣。
“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準備得非常充分,起點很高,評委陣容就很厲害。比如美國著名導演奧立弗·斯通、日本導演大島渚、澳洲導演保羅·考克斯、俄羅斯導演卡倫·沙赫納紮洛夫等等,又邀請了33個國家投了160部影片。”石川補充說,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就被FIAPF(國際電影制片人協會)認定達到了國際A類電影節的标準,由此成為了中國第一個也是迄今唯一一個國際A類電影節。
之後, 上海國際電影節又經曆了幾次重大調整。第一次調整是由于1995年廣電局和電影局的合并,管理權限發生了一次轉移。第二次調整是技術上的革命,1999年第四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首次采用了中文字幕的電子屏,解決了電影節上國際影片的語言不通問題。第三次調整則是從2001年開始,電視節和電影節合并,電影節從最初的兩年一屆改為每年一屆。
2004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增加了第二大重要獎項——亞洲新人獎,邀請了日本電影評論大師佐藤忠男、美國著名學者大衛·波德維爾和第四代女導演黃蜀芹三人擔任第一屆評委。2005年,第八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首次舉辦了金爵電影論壇,邀請了德國頂級導演施隆多夫,與中、德年輕的導演們進行了一場“将軍與士兵的對話”。“金爵電影論壇是電影節差別于普通商業放映的一項重要活動,它給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人提供了一個開放的交流平台。”2006年第九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取得了重大突破,第一次由外國電影人——《這個殺手不太冷》的法國導演呂克·貝松擔任了電影節的主席,大大提高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國際化程度。
石川與上影節的故事
“我很驕傲的一件事情是,第九屆、第十屆連續兩屆最佳影片都是從我手上出來的。”石川除了講述上海國際電影節的來龍去脈外,還在現場分享了他和曆屆上影節的精彩故事。石川從2001年開始擔任上影節選片人,他曾經有一年看了120部德國電影,而後來得獎的金爵獎最佳影片《4分鐘》和《完美計劃》正是出自他的篩選。
除了選片之外,石川還參加了上影節許多論壇和開幕式的籌備。第十九屆上影節開幕式上轟動一時的節目《中英莎皇》正是源于他的點子。2016年恰是莎士比亞誕辰一百周年,石川便提議讓中國的莎劇皇帝焦晃和英國的莎劇皇帝伊恩·麥克萊恩聯手上演了一段莎士比亞劇。
經典影片的數字修複是石川在上影節的另一項重要的任務。他參與修複的第一部影片是謝晉導演的《舞台姐妹》,與當今世界最頂級的博洛尼亞電影修複實驗室合作完成。“我覺得這部片子是國産片數字修複的一個樣闆,它确立了一個(修複)标準,就是把咱們國内的曆史文獻和國外的技術結合。”在石川看來,經典電影的修複充滿挑戰也充滿意義。
石川和上影節的緣分不止于工作,還有榮耀。他策劃的劇情片《到阜陽六百裡》獲第十四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最佳導演獎,他擔任聯合制片的紀錄片《我的詩篇》獲第十八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金爵獎。而今年,由他擔任藝術顧問的劇情片《第一次的離别》入圍了第二十二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一帶一路”電影展映周。
在與現場觀衆的互動中,石川指出“當下國内電影的管理相對滞後,管理手段還比較簡單化,電影産業促進法有待進一步完善”,同時他也希望在電影産業和電影市場高速發展的當下,觀衆也能對此多一些了解和包容。
“壹字讀書會”由靜安區委宣傳部、文明辦、學習辦聯合主辦,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和複旦大學中文系指導,大道小雅讀書會和靜安區文化館承辦。活動以“識文字、知文化、感受文明”為理念,旨在在市民中傳播傳統文化、交流讀書心得、“隻取一個字,直抵事物之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