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鬥娃動能:做一個會講故事的人

作者:鬥娃動能兒童運動中心

“月亮在白蓮花般的雲朵裡穿行,晚風吹來一陣陣快樂的歌聲,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廣播裡傳來這首歌曲,我一邊聽着,一邊想起了小時候媽媽給我講的故事。

聽故事

跟許多小朋友一樣,我是在媽媽的故事中長大的。小時候,我最喜歡做的一件事,便是聽媽媽講故事。有時候,我表現不好,惹媽媽生氣的時候,媽媽便會用“我不給你講故事了”這句話來吓唬我。每每此時,我便會向媽媽承認自己的錯誤,内心還真害怕媽媽不給我講故事了。可見,故事對我而言,有多大的魅力。

媽媽給我講的故事很多,大部分我至今都還記得。

一個懶人的故事。“有一對夫妻,妻子很懶惰,什麼活兒都不願意幹,連吃飯都要丈夫伺候。有一天,丈夫要出遠門辦事,他便給妻子烙了一張很大的餅,在餅的中間撕開一個洞,套在妻子的脖子上。過了數天,當丈夫辦完事回家後,發現妻子死了。妻子怎麼死的呢?餓死的!丈夫看到妻子脖子前的餅被吃得精光,脖子後的餅還在呢!”媽媽說,“你看那個妻子多懶,脖子上挂着餅,她都不願意轉頭過來,活活餓死了。”

一個狂人的故事。“有一個男人,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後,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他覺得自己比别人優秀,狂妄白大,瞧不起别人。在電話裡,爸爸媽媽勸他要謙虛一點兒,他怎麼也聽不進去。過年的時候,這個男人帶着兒回爸爸媽媽家過年。爸爸媽媽知道他喜歡吃餃子,便給他包餃子吃。誰知道,他在飲食上的習慣也變了,餃子他也吃,但是他隻吃餃子餡,不吃皮。後來,這個男人做了一個項目失敗了,把所有的積蓄都花光了,還欠了銀行一大筆貸款。有一次,他獨自回爸爸媽媽家吃飯,爸爸媽媽沒有給他包餃子,而是煮了一鍋疙瘩湯,裡面還有一些餃子皮。原來,他的媽媽将他不吃的餃子皮放到冰箱裡凍了起來,這次做疙瘩湯的時候,特意将餃子皮放到了疙瘩湯裡,煮給他吃。”媽媽說,“做人啊,一定要謙虛,不能忘本。

媽媽給我講的故事,蘊含着做人的道理。直到現在,有時候媽媽還會給我講這些我聽過很多遍的故事。我知道媽媽是在提醒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通過聽媽媽講的故事,我了解到外面的世界,也能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在成長的路上走得更加穩健。

講故事

故事能夠傳達特定的感情,故事給人帶來的感受遠比其他形式的語言要真切,也最能打動人。

在2012午12月7日,瑞典文學院的報告大廳,莫言以《講故事的人》為題,用3個故事征服了現場200多名中外聽衆。演講結束後,所有的嘉賓集體起立鼓掌,掌聲經久不息。莫言通過講述《最痛苦的一件事》《最深刻的一件事》《最後悔的一件事》,既展示了自己的成長曆程,又讓人感受到他的真誠。對于這3個簡單而透徹心扉的故事,外國的媒體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美國作家斯蒂芬·埃德溫·金,1947年出生于美國緬因州的一個貧困家庭。11歲那年,漫畫滋養了這個喜歡閱讀的孩子,他愛上了閱讀,開啟了他的故事創作之旅。他的代表作品有《閃靈》《肖申克的救贖》《末日逼近》《雷射》《綠裡奇迹》《暗夜無星》等。時至今日,他已經成為當今世界上讀者最多、聲名最大的美國小說家之一。

但是,如果你認為會講故事僅僅是作家、編劇、導演的專利,那可就大錯特錯了。亞裡士多德曾說:“我們無法通過智力去影響别人,情感卻能做到這一點。”而故事卻是最容易搭建情感的橋梁。

長大後,有一次我問媽媽:“您怎麼會想到給我講故事來教育我呢?”

媽媽笑着說:“喜歡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你喜歡聽故事,我便想方設法講給你聽,在故事裡融人一定的道理,讓你自己去悟,你聽完故事之後會将自己做法相故事的主人公的行為作比較,這比單純的說教要有效得多。

聽了媽媽的話,我點了點頭,想起了媽媽給我講過的一個故事。

上中學的時候,我有一段時間沉溺于看武俠小說,不好好學習,口頭上卻喊着我要考全年級前十名,祈禱神靈保佑。媽媽沒有粗暴地幹涉我讀武俠小說,而是給我講了一個故事一

有一個男子,他有兩個乖巧的孩子,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好,他的妻子也很賢惠。美中不足的是,夫妻倆的工作都很辛苦,工資也很低。為此,男子覺得自己要肩負起家庭的重擔,要多掙錢,讓家人過上幸福的生活。他夢想着白己能中一千萬的大獎,這樣他就可以讓家人過上好日子了。于是,他天天祈禱,希望老天爺能幫助他中獎。就這樣,他在禱告聲中度過了好長一段時間。一天晚上,他半夢半醒之間,又在自言自語,向老天爺祈禱。突然,天空中傳來這樣的話語——“你想中一千萬,這個願望是可以實作的,但是,你能先去買彩票嗎?”男子被驚醒,滿頭汗水,羞愧難當…

媽媽繪聲繪色地給我講這個故事,在講到天空中傳來說話聲的時候,媽媽還用動作和語氣相結合,我至今都還記得媽媽當時的神态。媽媽用這個故事教育我,做事情,不能空喊口号,要行動起來。

鬥娃動能:做一個會講故事的人

試想,如果媽媽當時這樣說“你不行動起來,你的願望怎麼能實作呢”,我可能聽完之後,就忘了,根本聽不進去。媽媽用這個故事來教育我,我聽了之後,在笑過之後便反思自己的行為:我也像這個男子一樣,缺乏行動力。從那以後,我便放下了武俠小說,努力學習。在期末考試的時候,我真的實作了自己的願望,取得了全年級前五名的好成績。

由此可見,父母會講故事有多麼重要。

或許,每個不是學霸的孩子,都有這樣的經曆——被父母拿來跟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較。因為别人家的孩子乖巧、成績好,這也許是說教式的開頭,但也是親子關系中的巨大障礙。因為,沒有一個孩子喜歡這種對比式的說教.大人也不例外。一些優秀的演講者,他們打動人的不是某些讓人震撼的金句,而是那些動人的、發人深思的故事。

如今,在故事中長大的我,成了北京市的一名特級教師,我也用講故事的形式,将做人的道理告訴我的學生。

同學們,無論你們今後從事何種職業,都要記住——做一個會講故事的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