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百年前的一場演講竟然讓他“紅”到現在,說透了教育真正的本質

一百年前的一場演講竟然讓他“紅”到現在,說透了教育真正的本質
一百年前的一場演講竟然讓他“紅”到現在,說透了教育真正的本質

劉老師雙語點評

教育最終目的,不是單純的灌輸知識,而是要教學生學會做人。養定其根本智慧,保護好其自由意志,最終要讓其擁有自己的人格和人生觀,做個不惑、不懼、不憂,頂天立地的人。

The ultimate goal of education is not simply to impart knowledge, but to teach students how to be human. Cultivate their fundamental knowledge, protect their free will, and finally let them develope their own personality and perspective on life, so as to be an unwavering, fearless and unworried man.

一百年前的一場演講竟然讓他“紅”到現在,說透了教育真正的本質

今天想要向各位同學推薦

一篇100年前的演講

雖然已經時隔近一個世紀

但直到今天其中的内容

仍然被無數國人奉為經典

隻因其道出了教育本質

且其中的許多警示

對于今天的我們

也是非常有啟發意義

而也正是這篇演講

讓原本搞政治的他

以教育學家的身份

紅了近100年

一百年前的一場演講竟然讓他“紅”到現在,說透了教育真正的本質

他就是梁啟超

作為教育家

他無疑是非常成功的

因為他不僅将自己家中

九個子女全部培養成國家棟梁

長子梁思成是建築學的創始者,

長女梁思順是詩詞研究專家,

小兒子梁思禮更是成為火箭專家,

入選了中國科學院的院士.....

一百年前的一場演講竟然讓他“紅”到現在,說透了教育真正的本質

也為國家培養出了

梁實秋、徐志摩、

蔡锷這樣的弟子,

還被公認為清華四大導師之一

1922年

梁啟超受邀在國立東南大學

和法政大學等校授課

蘇州學界聽說他南下,

強烈要求他前往蘇州做一場演講。

于是他欣然應邀

發表了一篇名為

《成為一個不惑、不憂、不懼的人》的演講

在演講中

梁啟超說透了教育的本質

而正是這場演講

讓他聲名遠揚

至今人被大家稱道

一百年前的一場演講竟然讓他“紅”到現在,說透了教育真正的本質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

這篇演講中的精髓部分

【溫馨提示】

完整演講稿擷取方式

在文末可以檢視

一百年前的一場演講竟然讓他“紅”到現在,說透了教育真正的本質

1

做一個“不惑”的人

一百年前的一場演講竟然讓他“紅”到現在,說透了教育真正的本質

在演講中,梁啟超談到,要做個“不惑”的人,第一要有判斷力。而想要養成判斷力,第一步,應具備相應的常識;其次,對于自己要做的事須有專門智識;最後,還要有遇事能斷的智慧。

梁啟超看得很清楚,一個孩子最終會走向社會,書本的知識很重要,生活的知識也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通過知識的學習和累積,消化吸收,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将會成為讓孩子受益終生的能力。

康有為去世的時候,梁啟超曾經前往幫忙處理恩師後事。沒想道到了康家,幾個子女們處理問題的方法方式,讓他大跌眼鏡。

這些孩子失去了父親,就如同沒有主心骨。兒子渾渾噩噩,女兒哭哭戚戚,家中事務全憑荒唐的女婿來做主,一點秩序也沒有。

對此,他不僅感歎着說:“我們家孩子斷不至下流,大概總可放心。”

一百年前的一場演講竟然讓他“紅”到現在,說透了教育真正的本質

| 梁啟超與子女們的合影

梁啟超主張讓孩子們自由發展,豐富各類知識,但也會經常關心他們,給他們指明方向。

比如梁思成,父親就鼓勵他,涉獵多學科知識。是以梁思成既能畫得一手好素描,還是有名的足球健将,會鋼琴、小提琴、小号,還會吹短笛。這些技能讓他在未來受益匪淺。

梁思成後來選擇建築學,因為美術功底深厚,讓他能夠輕松繪制建築學圖紙式樣,體力上的優勢讓他即便跋山涉水,也能夠适應。

回國後,選擇在東北建立了中國大學的第一個建築系;抗日戰争時期,選擇從北京出走,南下昆明前往西南聯大等等。

正是綜合能力的累積,才讓他在關鍵時刻保持準确的判斷力,做出了正确的選擇。

一百年前的一場演講竟然讓他“紅”到現在,說透了教育真正的本質

|梁思成

2

做一個“不憂”的人

怎麼才能做到“不憂”呢?梁啟超認為“仁者便會不憂”!

所謂仁者就是看透了宇宙萬物之間,我們的作為無非“隻是讓世界往前挪動了一寸,如果不做,連一寸也挪動不了”的道理,是以便不會再為一次兩次的失敗而擔憂了。

是以樹立通達、強健的人生觀,開闊心胸,擴大格局,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态度很重要。

挫折是生活常态,隻有通達、強健的人生觀才能讓孩子在逆境中保持樂觀,幫助他們戰勝困難,走得更遠。

他說:“人生之旅曆途甚長,所争決不在一年半月,萬不可是以着急失望,招精神之萎葸。”

他鼓勵孩子們吃苦,認為“有志氣的孩子,總應該往吃苦的路上走。”

是以他的學生大部分都是不畏艱難的愛國者,九個孩子也都是各領域的開拓者。這些成就,都與他倡導的通達的人生觀有關。

梁啟超說:

“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

人生在世,常要思報社會之恩,因自己地位做得一分是一分,便人人都有事可做了。”

一百年前的一場演講竟然讓他“紅”到現在,說透了教育真正的本質

3

做一個“不懼”的人

最後,談到如何才能做到“無懼”,梁啟超認為隻有意志力堅強的人,才能真正地抵禦内心的恐懼。

“一個人如果意志力薄弱,便有很豐富的知識,臨時也會用不着;便有很優美的情操,臨時也會變了卦。”

是以演講中,梁啟超強調做個“不懼”的人,一定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在活得坦蕩的基礎上,遵從自由意志。

當一個人人品中正,意志磨煉到家,才能擁有最勇敢的心,做任何事都不會再遲疑,扛起來便做,“雖千萬人吾往矣”。

梁啟超的學生回憶說,梁啟超是清華最受歡迎的老師,課堂氣氛自由,堂堂爆滿。他接受學生跟他擡杠,喜歡學生找他辯論,在辯論中探讨。

他上課全情投入,如同即興表演,講到精彩處,手舞足蹈,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歎息。

有一次他講《桃花扇》,講到投入處,悲從中來,竟痛哭流涕到不能自已。

他掏出手巾拭淚,學生們也被他的情緒感染,很多人自此對于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

一百年前的一場演講竟然讓他“紅”到現在,說透了教育真正的本質

不管是學生還是自己的孩子,他都鼓勵他們選擇擅長的方向學習,讓他們遠離劣等欲望的牽制,不要活成提線木偶。

有一次,他給在加拿大麥基爾大學讀書的女兒梁思莊寫信說,現代生物學是中國目前的空白,建議選擇這個專業。

沒想到,梁思莊的志趣不在生物學,進入這個專業以後,學起來很吃力,苦惱萬分。

了解到自己的想法,影響了女兒的選擇,梁啟超非常後悔,馬上寫信糾正說:

“我所推薦的學科未必合你的式,你應該自己體察做主,不必泥定爹爹的話。”

這讓梁思莊得到了鼓勵,及時調整,重新思考,選擇了圖書館學重新開始,最終成為我國著名的圖書館學家。

一百年前的一場演講竟然讓他“紅”到現在,說透了教育真正的本質

梁思莊

“做一個不憂、不懼、不惑的人”

這是百年前梁啟超先生

獻給無數青年的殷切叮囑。

今天我也把這句話

送給所有的同學們

願你們都能成為

“腦中不惑、心中不憂、夢中不懼的人!”

一百年前的一場演講竟然讓他“紅”到現在,說透了教育真正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