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術基本合理,道具大體準确,就基本合格了
最近一部小衆的抗美援朝題材戰争電影《浴血無名川》成為了很多軍事愛好者熱議的話題,這部電影從投資規模和特效水準來看,顯然不是一部大制作。
▲該電影的海報
但是,就是這樣一部小衆的軍事電影卻使得軍武菌我看到了不少的亮點。
1
符合戰術設定的劇情邏輯
這部《浴血無名川》盡管受制于投資水準,很多地方都處處透着簡陋,但是其最大的亮點莫過于整個劇情的邏輯性是大體上符合自我設定和戰術思維的。
▲這兩輛以M26潘興和M24霞飛為原型的道具車,明顯是隻能遠觀,離近了就會穿幫。
現代的很多“快消”屬性的戰争或是動作電影,它們的劇情邏輯不是按照正常的思維去演進的,而是依靠強力煽情和“機械降神”(即在關鍵時刻強行降低或拔高某一方的戰鬥力)來強行推進劇情的。
這樣的影視作品隻能“不帶腦子”看一遍,經不起細緻的推敲,而《浴血無名川》這部電影的所有劇情發展,都是按照戰術設定合理推進的,當然在初始設定的大背景上《浴血無名川》也還是存在一些瑕疵的。
下面我們就速覽一下,這部電影的設定和劇情。
按照影片的設定,故事是這麼展開的,在抗美援朝戰争晚期,中美兩軍都陷入了整體上對峙的陣地戰階段,在這個階段,雙方的目标已經從大規模的運動殲敵轉變為了争奪戰線上的要點,進而為談判劃界奪得優勢。也是以,雙方開始了圍繞山地制高點的死磕。
▲在山地戰中,支援火力的重要性非常重要,圖為片中的美軍炮兵陣地。
為了偵察美軍戰線的火力部署,我軍派出了一個偵察排越過戰線深入美軍縱深偵察美軍的火力配系,在久等偵察排不歸之後,志願軍又派出了第二支小部隊作為接應部隊。接應部隊的任務很簡單,找到偵察排,然後把他們帶回來。
在敵後,接應部隊在一處山谷裡偶然遭遇了伏擊美軍運輸車隊的偵察排。
▲電影中的美軍運輸車隊
在雙方彙合之後,整個電影的基礎設定也随之明晰,偵察排在美軍後方發現了美軍的203mm重型榴彈炮營,在失去聯絡的情況下,偵察排決定通過打擊美軍補給線的方式,卡住重型榴炮營的補給,困死它。
而美軍方面,由于兵力緊張和來自國内的政治壓力,對重型榴炮營的解圍行動始終規模有限,以至于多次被偵察排所阻。
▲北韓戰争中的M115型 203mm榴彈炮
這個設定如果要求嚴格一點的話,其實是存在bug的,因為203mm重型榴彈炮射程遠,威力大,造價昂貴,它們放在任何一個國家的軍隊當中都必然是軍隊的重點資産,即使是在财大氣粗的美軍當中,那也是軍/師一級才能動用的支援火力。
在實戰當中,它們一定會部署在己方的縱深并且是優先保護的目标,如果某個203mm榴彈炮營受到了攻擊,那麼美軍不但肯定會組織大規模的增援行動,而且還會在重型榴彈炮的周圍展開拉網式的搜剿行動,以徹底解決掉核心資産附近的志願軍小分隊。
不過顯然,這樣的話這個故事就沒有展開的空間了,是以電影給出了美軍沒有采用大規模行動的原因,這也算是自圓其說了。
▲美軍未派出後續大部隊解圍的原因
在火炮零部件等補給都受到志願軍嚴密封鎖的情況下,美軍炮兵營的指揮官決定,把炮手們武裝起來去公路上人力取回補給。
同美軍的想法不謀而合的是,在高地上缺乏補給又一貫習慣了“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的我軍也打算去美軍的車上拿點物資進行補充。
一場雨夜遭遇戰之後,志願軍小分隊順利的從美軍車隊裡獲得了補給,而美軍炮手們則被擊退,這個設定從邏輯上來講是絕對合理的,畢竟在那種情況下,雙方都有獲得補給的強烈動機,炮手打不過專業的偵察兵也在合理範圍之内。
▲迫擊炮的繳獲,使志願軍小分隊火力有了質的提升
清點完從美軍那裡得到的補給,志願軍小分隊終于有了奮力一搏的本錢。接下來的劇情也是整部電影的高潮和戰術安排的精華所在。
▲在之前的戰鬥當中,志願軍小分隊完全打不動美軍陣地。
在獲得了美軍的補給之後,志願軍的戰術安排是這樣的,第一組操作兩門迫擊炮在山背後占領發射陣地,對着美軍炮兵陣地打“翻山炮”用一枚枚炮彈,打亂美軍的部署,作為主要輸出火力,畢竟,這兩門迫擊炮是志願軍威力最大的武器,在強大的爆炸面前,任何戰術防禦動作,都不好使,并且,萬一有哪發迫擊炮彈能夠“中頭彩”打中美軍的彈藥庫,那志願軍摧毀美軍炮兵陣地的目标就提前達成了。
第二組,悄悄摸上制高點,奪取美軍的掩護機槍,調轉槍口,壓制住反應過來企圖反擊的美軍人員,第三組,作為強攻組,用投彈開路的方式,打入美軍陣地,大肆破壞。
▲高地壓制組
電影中志願軍的這套戰術,如果放在現實環境下,隻要開始階段能夠順利實施,展開幾個關鍵步驟,着實是非常難以對付的戰法,一般軍隊的一般哨所和陣地,很可能就會迅速全軍覆沒。
電影中的美軍炮兵陣地也是一樣,面對志願軍迫擊炮的“貼臉猥瑣輸出”,遠射程大威力的203mm榴彈炮出現了“燈下黑”的局面,而高地上被志願軍占領了的機槍陣地,則用瓢潑的彈雨,迫使準備反擊的美軍炮手們疲于奔命,負責進攻的突擊組,也用“手榴彈+機槍”的開路方式,攻入美軍大門。
▲進攻美軍營地
如果按照這個打法進行下去,這個美軍炮兵陣地,肯定是要全軍覆沒了,然而,危急時刻,美軍機械化裝備先進的優勢再次發揮,之前美軍指揮部安排的美軍海軍陸戰隊的狙擊小隊在關鍵時刻搭乘直升飛機趕來助戰,精銳的狙擊小隊,一到戰場,就迅速判明了戰場态勢,他們根據志願軍的進攻特點,也有針對性的劃分了任務。
有專門去壓制迫擊炮的,有專門去射殺志願軍機槍手的,還有專門遏制地面進攻組的。
在美軍準确的狙擊火力之下,志願軍迫擊炮組失去了戰鬥力,機槍組被壓制,進攻組在蒙受了巨大損失之後不得不放棄進攻戰鬥。
戰場的主動權,也就此易手,志願軍不得已由進攻轉入防禦,而美軍則由防禦轉為進攻。
在接下來的戰鬥就是普通觀衆一貫喜聞樂見的狙擊戰了,美軍的狙擊小隊進攻志願軍隐蔽的小山村,志願軍同美軍展開狙擊大戰,并着重搶奪美軍的無線電台,以給後方的志願軍遠端火力通報敵軍方位。
這裡額外多說一句,這裡志願軍打算去美軍狙擊小隊身上“虎口拔牙”搶電台的計劃,其實也是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處的,因為如果志願軍想要無線電的話,那些被打癱瘓在公路上的美軍坦克裡就有,可以直接從那裡面拆,不必冒如此大的風險。
實際上,在真實的戰例當中,志願軍就曾有過從美軍坦克裡拆電台回去用的記錄。
▲這個戰例,咱們之後再講
經過雙方不同狙擊組之間的一番戰鬥,志願軍最終以極大的犧牲,搶到了美軍電台,成功的把美軍的炮兵陣地坐标傳輸回了志願軍後方,最終美軍的炮兵陣地被志願軍遠端火力所覆寫。(這段狙擊戰的戲碼是多段平行的,比較細碎,出于篇幅及不過多劇透的考慮,大家自行觀看吧,該電影目前在《愛奇藝》可看)
從劇情梳理不難看出,這部制作成本一般的軍事電影,雖然存在一些缺點,但是至少在電影呈現出的劇情當中, 所有的兵種、武器都基本合理的發揮出了自己的作用,戰鬥雙方的主角們在劇本設定的情景下,所進行的較量都是基于自己的現實環境和需求做出的。即使有一些邏輯上的bug,電影也給出了可以自圓其說的解釋,算是給觀衆一個交代了。
▲最後的炮火覆寫
這就使得整個電影的劇情,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帶着腦子看”的,觀衆置身于主人公所處的環境下,也會做出相似的選擇,作為一部投資不大的電影,能夠将劇本打磨到如此程度,應該予以鼓勵。
也希望之後的戰争電影,都可以按照此類的思路去打磨自己的劇本。
2
盡力貼合實際的道具
說完了劇情上的亮點,再來說說道具上的,雖然這部《浴血無名川》受制于總投資的規模,使得電影中出鏡的很多武器裝備都“隻可遠觀”,細看就有破綻。
但是也足以看出劇組在經費有限的條件下努力還原的誠意了,203mm榴彈炮基本上是該有的外型特征都有了,重機槍,盡管不能運動的部件出賣了它們其實是模型的情況,但是至少大緻型号都是符合那個時代的。
▲曆史上真實的美軍203mm榴彈炮炮兵陣地
作為整部電影後半部分的重頭戲,雙方的狙擊武器尤為值得一說,在很多現代的軍事電影電視劇當中,“狙擊戰”的風潮盡管非常流行,但是雙方所用的狙擊武器的畫風卻大部分都令人不忍直視,一般影視劇中的狙擊槍,往往隻是一支雜牌栓動步槍加一個不知哪裡來的,現代作坊風格味道十足的大号瞄準鏡。
▲中國觀衆苦“神狙”很久了
不是說在戰争電影當中不能出現狙擊戰的情節,但是這種狙擊戰的場面,至少要盡力貼合時代的特征及符合基本的戰術原則。
在電影《浴血無名川》當中,軍武菌就非常驚喜的看到了比較拟真的道具還原。美軍用的是加裝了側置瞄準鏡的M1加蘭德式步槍,這個還原的原型應該是誕生于二戰,後來參與了北韓戰争的“M1D式狙擊步槍”(當然也有可能是和D型很像的M1C) 。
▲M1C與M1D在當年都是非常出色的狙擊武器
美軍所用的這款M1D在近年來的國産戰争電影電視劇當中,可以說得上極度的稀有了,就沖複原的這款美軍狙擊步槍,就應該給一個大大的贊。
▲電影中的美軍狙擊步槍
▲一圖說明為什麼M1C/D的瞄準鏡是側置的,因為要給漏夾裝填和彈殼抛殼讓位。
而志願軍則采用的是不帶瞄準鏡的“水連珠步槍”即蘇制“莫辛納甘”,尤為驚喜的是,電影中志願軍偵察排長所用的那支還是當年志願軍戰鬥英雄張桃芳曾用過一型步槍,即比較短的“莫辛納甘騎槍”。
▲電影中志願軍特等射手的步槍
▲莫辛納甘1944(側置折疊槍刺)
即使是電影中隻出鏡了短短幾秒的,運載美軍狙擊小隊的直升機,也足以看出劇組的道具誠意,這架用CG制作的美軍直升機對應的是美軍的曾在北韓戰場上用過的西科斯基公司的H-19型直升機。
▲北韓戰争中的H19
▲電影中的直升機
在北韓戰争當中,美軍首次比較大規模的應用了直升機進行作戰,這些投入戰場的直升機,也令第一次見識到地面立體戰争的志願軍頗為“頭疼”,在記述志願軍防空兵抗美援朝戰史的著作《抗美援朝防空作戰實錄》當中,就記載過志願軍高射炮兵第一次與美軍直升機的較量。
1952年5月23日,志願軍高射炮兵第511團2營首次與美軍前來營救飛行員的直升機相遇,2營随即組織自己的三個連對空搜尋射擊,不過遺憾的是,2營的高射炮手都沒有學過直升機的飛行性能,各種射擊諸元都出現了裝訂失誤,幾輪射擊全部打空。
▲在北韓,美軍對志願軍的物質優勢是全方位的
最後,在各炮均改用直瞄射擊的情況下,還是沒能擊落由美軍經曆過二戰的“老油條飛行員”所駕駛的直升機,隻能眼睜睜的看着美軍直升機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救走了被擊落後跳傘落地的美軍戰鬥機飛行員。
能夠在電影當中,準确的通過直升機這個細節,表現出美軍在北韓戰争當中所擁有的機械化裝備的優勢,也是十分值得鼓勵和贊賞的。很多時候,隻要稍微花點心思,即使是小成本電影也能給自己增添不少亮色。
最後,軍武菌希望這部《浴血無名川》和之前我們曾介紹過的《戰火熔爐》一樣,都可以起到引領戰争電影電視劇風氣的作用,也希望之後的抗美援朝戰争題材電影,都可以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内,盡力做到戰術合理,道具還原。
按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在未來,我們的戰争電影一定可以比肩世界最高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