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5号從唐山回到天津時間挺早的,就計劃外的到了薊州區的盤山風景區,本來以為有索道上下應該問題不大。到了景區是下午2點左右,進入景區後看景區内交通有兩條線路,一條是乘坐景區中巴車繞後生一圈,再乘坐兩趟索道到前山,可以再坐索道下山,但總共花差不多300塊還沒玩什麼,有點劃不來。另外一條路就是直接乘坐前山索道上山然後走路下山。從景區地圖看應該後者比較合理,于是我們選擇了後者,就是乘坐索道上山然後走路下山。索道票價60/人,基本到達山頂了,對于膝關節沒問題的人下山應該是一件不難的事,可對于我這種“關節退行性變”“老寒腿”“半月闆損傷”的人就真是“不自量力”了,經過接近2小時的下山路,回到酒店基本就動不了了,16号躺着酒店一天都不願意出門,連吃飯都要叫“美團”。經驗告訴人們,要玩得趁年輕,身體好,不然失去了年齡優勢就再也玩不了了。現在一般我做攻略都不會選擇“風景區”,這次是偶然增加的行程,也是一次教訓。
盤山風景區的景點基本上都是在下山路上,如果不走路下山就沒有意義了。而下山的路沒有規格的台階,全程大部分是根據地形修建的不規則的石頭路,坑坑窪窪的,台階有的很陡很小,有的甚至很滑,有的比較平,總之是很不好走的。我們走的過程有一年輕人可能是太大意的,狠狠地摔了一跤,傷到踝關節,一拐一拐的咬着牙下山,估計回去得治療一段時間。我們還好,雖然走到最後關節很痛但起碼沒有受傷。
盤山位于天津市薊州區西北,為國家5A級景區。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曆史了,但它的“聞名于世”還主要歸功于清朝的乾隆皇帝,這位“風流才子”皇帝在遊曆了祖國的千山萬水之後說了“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的名句,從此使得這座北方大山成為勝似江南的名山勝水。現在它是集“自然山水”“皇家文化”“佛家文化”“旅遊文化”于一體的旅遊休閑勝地。
本來還有《天下盤山》的實景演出。《天下·盤山》中所述故事是以乾隆皇帝與民女盤兒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将佛家文化融入大自然的山水之中。描述了乾隆皇帝與民女盤兒之間的愛情,因國家遭遇戰亂與災荒之時,乾隆與盤兒毅然為蒼生大愛舍棄了男女之情,展現了普度衆生、悲天憫人的佛家思想。但可能是疫情期間或是遊客不多,是以我們沒有機會觀賞演出。
盤山的地形似一條巨龍,盤桓于京東津北。乾隆禦書“連太行,拱神京,放碣石,距滄溟,走薊野,枕長城,蓋薊州之天作,俯臨重壑,如衆星拱北而莫敢與争者也”。“薊北多山,山之勝,盤為最”。盤山以其絕世美景吸引了無數文人的遊曆與歌詠,也是以留下了衆多彌足珍貴的曆史文化遺産,形成了具有濃郁特色的盤山曆史文化。
盤山号稱:“京東第一山”“東五台山”的名号享譽佛界,馳名天下。現在主要的景觀有:五峰八石、三盤之勝、三盤暮雨、挂月峰、雲罩寺、萬松寺、天成寺、北少林寺、定光佛舍利塔、漱峽、元寶石等等。
比較吸引我們駐足的是位于盤山天成寺至神牛福地之間的“盤山羅漢園” ,園内雕塑圍繞盤山佛教文化,因山就勢,因景置像,總數有35組108尊雕塑,全部用花崗岩雕制而成。大型群雕《羅漢迎賓》是最可愛的一組雕塑。它與以往嚴肅的羅漢造型不同,展示的是他們完成工作之後休閑,休閑時或聊天或打瞌睡或頑皮嬉鬧的場景,每一尊羅漢都憨厚可愛,給人親切,與民同樂的感覺,真的很喜歡。
定光佛舍利塔也是一處比較特殊的景觀,除了一千多年前的舍利塔,據說藏有60顆舍利子的古塔之外還有數百座石塔,這些石塔有的看上去比較陳舊,有的比較新,造型各異,應該是不同年代建造的。我比較好奇的是建造這些石塔的地方地勢挺陡的,也沒有比較好走的階梯,而建構石塔的石頭都挺大挺重的,不知道勞工們怎樣弄上去的,真不容易。
北少林寺是比較著名的景點,據說有1500多年的曆史,是盤山乃至天津最早的寺廟,可惜我們沒有注意到,也沒有進去參觀。
盤山風景區山勢險峻,山花爛漫,層巒碧染,萬壑堆青,寺廟衆多,文化底蘊豐厚,确實是一座風光秀美的名山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