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9日,桂林市警察局隆重舉行三級警監授銜儀式,全市公安機關43名警官被授予三級警監警銜,這其中,就有一位特殊的“進階”警官——嶽明。他是全市為數不多的一位穿“白襯衣”的社群民警。

嶽明,男,1963年12月出生,1980年9月參軍入伍,1983年7月加入中國共産黨,2000年9月從陸軍某部轉業參加公安工作,現為桂林市警察局象山分局平山派出所同心社群專職社群民警,二級進階警長。
從警以來,嶽明數年如一日紮根社群、一心為民,守護轄區平安,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
自行車,是他下社群的“好幫手”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剛剛升起,嶽明便騎着自行車早早來到社群,這輛自行車陪伴了他多年,一直是他走街串巷的“好幫手”。
“可别小看這輛自行車,它可是我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呢,有了它,不僅節省了時間,還提高了工作效率。自行車雖小,卻發揮了大作用呢。”當有人問起他為什麼堅持騎自行車出行的時候,嶽明總是笑着這樣回答。
多年以來,不管是在哪個工作崗位,嶽明一直保持着騎自行車出行的習慣。特别是擔任了同心社群專職社群民警後,這輛自行車更是陪伴着他走遍了社群的每個角落,對整個轄區的社情民意做到了如指掌。
每天,他都會騎着自行車走訪各個小區,檢查小區樓棟門是否關好,看看哪戶人家需要解決難題,聽聽轄區群衆的意見建議,社群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會有他的身影。
啥都管,他是社群的“大管家”
“嶽警官,今天你又過來了呀!”每天嶽明剛到社群,周圍群衆和社群幹部就忙不疊地跟他打起了招呼。寒暄完,嶽明便會召集社群幹部,談起了社群的日常事務。
社群民警俗稱“片警”,看似平凡的崗位,簡單的工作,管的卻是家長裡短、雞毛蒜皮的零碎事。但是,他們堅守着崗位,用忠誠、熱情、執着紮根社群,盡力使沖突糾紛發現在萌芽、化解在基層,實作社會和諧。
2018年,象山公安分局深化基層警務改革,率先試點推行社群民警專職化,社群民警從“下社群”變成了“在社群”。作為一名專職社群民警,嶽明深知,“群衆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情,不能輕易敷衍了事。”他的工作筆記本上,密密麻麻但卻條理清晰的記錄着社群工作的一些瑣碎小事,這些與群衆息息相關的事情時刻提醒着他,社群工作容不得半點馬虎。
2020年年底,同心園小區兩家住戶因漏水問題鬧得不可開交,本是和睦的鄰裡,轉瞬之間便反目成仇,甚至出現了過激的行為,社群幹部多次上門調解都于事無補。在了解情況後,嶽明主動找上門,與兩家戶主耐心談話,講明道理,細緻開導,并聯系相關部門為兩家解決了實際困難和問題,最終化解了兩家心結,重歸于好,将一起可能引發的沖突糾紛化解在萌芽階段。
說到嶽警官,社群裡人人都忍不住豎起大拇指,那個風裡來、雨裡去、不知疲憊的身影,那個走街串巷閑不下來的“啥都管”,那個家長裡短心裝百姓的貼心人。
守平安,他是平安社群的“保護神”
部隊的培養,警營的曆練,讓嶽明始終保持着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一心為民的公仆情懷和嚴謹負責的工作作風,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社群警務工作中。調解糾紛、入戶宣傳、防控建設、安全檢查……每一件事,他都力求做到細緻、精緻、極緻。
2021年初,嶽明接到反詐中心指令,到同心園一住戶家中進行反詐止付。可當嶽明和社群、物業從業人員趕到其家中時,卻發現人已不在,電話也處于關機狀态。通過詢問周邊群衆了解到,該人剛才匆忙離開家不知去向。後通過多方查找,得知該人已經到達了銀行。事不宜遲,嶽明争分奪秒趕到銀行,在表明身份的同時,耐心細緻地對該人進行勸阻,才確定了銀行賬戶的資金沒有轉出,及時阻止了群衆财産損失。
嶽明所管轄的同心社群位于桂林市區東南部,是自治區“全區建立文明社群示範點”,社群面積1.9萬平方米,居住人口3360戶9900餘人。社群内老舊小區多、流動人口密聚、社會治安狀況複雜,電信詐騙案件時有發生。
針對這一情況,嶽明充分發揮社群民警的優勢,聚焦多種宣傳形式,深入轄區與群衆面對面宣傳交流,特别是針對老年人群體,嶽明主動與群衆“打成一片”,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引導老年人下載下傳、安裝、使用國家反詐中心APP,讓老年人更加懂得如何自我保護,守住老百姓的“錢袋子”,轄區的電信詐騙案件得到了有效控制。
時光荏苒,衣服從橄榄綠變成了藏藍,又從藏藍變成了純白,但嶽明一心為民的初心沒有改變。對于嶽明來說,社群就是他最好的舞台,是他的第二個“家”。
如今,臨近退休的嶽明,并沒有是以而放松工作,仍在社群民警這個平凡而瑣碎的崗位上,勤勤懇懇、默默奉獻,用自己滿腔的熱忱精耕細作、細心呵護,用一顆愛民的心,诠釋了簡單中的豐富、平凡中的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