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佛菩薩也會生病?病中說禅

人生世間,孰能免病?凡夫如此,菩薩亦然。

說到菩薩,大家腦海裡跳出來的大多是寺廟中高高在上,威嚴不動的形象,又或說是像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這樣慈悲濟世的大菩薩們。但是,你們可知道,菩薩也是會生病的。

佛菩薩也會生病?病中說禅

《涅槃經》中說,菩薩有五種行:聖行、梵行、天行、病行、嬰兒行。又言:“菩薩摩诃薩常當修習是五種行。”可見菩薩未必無病,但于病中仍然能夠悟道、修道、行道。

天台宗智者大師在《妙法蓮華經玄義》中對“病行”作了解釋。

“病行者,此從無緣大悲起。若始生小善,必有病行。今同生善邊,名嬰兒行;同煩惱邊,名為病行。以衆生病,則大悲熏心,是故我病。或遊戲地獄,或作畜生形,化身作餓鬼等,悉是同惡業病,如調達等。又示有父母妻子,金锵、馬麥,寒風索衣,熱病求乳,此示人天有結、業、生、老、病、死之病。又示道場三十四心斷結,示同二乘見思之病,友善附近,語令勤作。三藏、通教菩薩亦如是。又同别教寂滅道場,初斷塵沙無明之病。是故菩薩悉同彼病,遍于法界,利益衆生。”

“以衆生病,則大悲熏心,是故我病”這一句子,源于《維摩诘經》。

佛菩薩也會生病?病中說禅

《佛說維摩诘經·文殊師利問疾品》有這麼一段對話:

文殊師利言:“如是!居士!若來已,更不來;若去已,更不去。是以者何?來者無所從來,去者無所至,所可見者,更不可見。且置是事,居士!是疾甯可忍不?療治有損,不至增乎!世尊殷勤,緻問無量,居士是疾,何所因起?其生久如?當雲何滅?”

維摩诘言:“從癡有愛,則我病生;以一切衆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衆生得不病者,則我病滅。是以者何?菩薩為衆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則有病;若衆生得離病者,則菩薩無複病。譬如長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愈,父母亦愈。菩薩如是,于諸衆生,愛之若子;衆生病則菩薩病,衆生病愈,菩薩亦愈。又言是疾,何所因起?菩薩疾者,以大悲起。”

佛菩薩也會生病?病中說禅

這段話的意思很值得佛弟子們玩味,在文殊菩薩探問病情之後,維摩诘居士并沒有先回答文殊菩薩自己能否忍受病痛,而是先向文殊菩薩解釋了何為菩薩之病。

他說:“由無明之癡萌生貪愛,我這病便是從貪愛而生的呀。一切衆生皆病于貪愛,是以我便得病。如果一切衆生的病患得以消除,我的病也就好了。為什麼呢?菩薩為了衆生能離生死苦海,有意生此世間。此世間既有生死,便有病苦。如果衆生得以除離病苦,菩薩也不再有病患。這就像有千年高德韶的長者,他唯一的兒子病倒了,做父母的也就随之病倒;如果這兒子病好了,做父母的也就自然好了。菩薩也是這樣。對于一切衆生,菩薩視同自己的心愛兒子。衆生若病,菩薩也就生病;衆生若愈,菩薩也便病愈。要說我這病患因何而起,菩薩的病,是由大悲心不忍見衆生病苦而起。”

是以,我們從這段意義深遠的經文中不難看出,菩薩得病是源于對衆生的慈悲,菩薩不忍見衆生受苦而“生病”。

佛菩薩為度衆生就要入輪回,就會和平常人一樣生老病死。平常人因煩惱而病,佛菩薩因悲心而病。

佛菩薩也會生病?病中說禅

就凡人來說,生病的體驗總是異于日常生活的經驗,是以每一次生病的經曆都有可能令我們對于人生的認識更加深刻、對于生命的感覺更加真切。就學佛者而言,也是如此。一次病的機會,就是一次打破自我、再重新修複、重新整合的機會,在每一次修複與整合的過程中,對于佛法的認知都會更進一層。

佛之是以被稱為“大醫王”,也有這一層道理在内。在《醫喻經》中佛說:“如世良醫,知病識藥,有其四種。若具足者,得名醫王。何等為四?一者識知某病,應用某藥;二者知病所起,随起用藥;三者已生諸病,治病令出;四者斷除病源,令後不生。是為四種。”

病未必一定隻能是色身上的疾病,也可以包括煩惱之病、業障之病、法身之病等。

病深故道力深,病多故道用多,病大故法緣大,病重故悟處徹。故以病為藥,以病為用,因病成道,借病說法。

然之是以病中能夠得力,也不外乎平常之一舉一動中,無不潛修密證,行住坐卧,念茲在茲。

而對于我們今天來說,也可以從中有所領悟:我們應當如何去面對疾病以及人生當中的一切。

佛菩薩也會生病?病中說禅

圖 | 網絡 文 | 網絡整理

内容僅做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删除!

佛菩薩也會生病?病中說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