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粒粒
所讀四本狄更斯的書裡,這一本最多作者本人的影子。 都說, 童年是人生最快樂的時光,而許多人的童年卻充滿苦難。
主人公大衛還是母親腹中胎兒時父親就離開人世, 母親與家中傭人雖疼愛他,卻又冒出一個狠心的繼父, 十歲時母親去世就被迫辍學,又被繼父送到倫敦當童工,自謀生路。
一個孩子的眼裡若看不見希望,世界就如同末日。還好,世上還有友愛與溫暖,最終,大衛還是在父親的姨媽家裡再次嘗到了家的味道,他與傭人一家也結下了終身友誼,互相關懷。
人生一世,有坎坷也有坦途, 有黑暗也有光明, 狄更斯通過大衛向讀者訴說着人間百态。
而這一切對于一個八歲的孩子而言, 是否還過于複雜?
我問女兒:“ 大衛父親的姨媽是不是很古怪,她壞嗎?”
女兒說:“ 怪是有點怪,可她對大衛很好, 不壞。”
“那姨媽收留的另一個人呢? 也很怪,是個傻子嗎?” 我再問。
女兒說:“ 也是有點怪,卻很聰明。”
人都有好多面, 而真正的壞難以從表面判斷。 有的人打着正義的旗幟,卻是道貌岸然的僞君子。 有的人言語雖然刻薄, 卻是古道熱腸。
我們要引導孩子成長,教他們做人,還要教他們看人, 不要被迷惑。
不被迷惑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人的一生中, 總會有被迷惑的時候。 這些時候, 多是情感看不清方向。
大衛有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紅顔知己, 他卻被另一個女孩迷昏了頭, 認為那才是愛情。 而愛情帶給他的婚姻并沒有多少幸福,他與“娃娃” 妻子本就沒有共同語言,而妻子到去世都像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
直到最後,大衛才明白,夫妻一直在自己身邊,一直在傾聽自己,關注自己。
愛情是一門很深的學問,而人們卻往往需要傷了心才會幡然醒悟。 我和女兒借助閱讀,分析書中人物的愛情與婚姻,是希望将來她能多一點理智,少一點沖動。 自然,這些未必會在她的生活中起作用,但身為母親, 該做的功課仍需要做。
書中有沖動的女孩,艾米莉,婚前與别人私奔, 差點死掉。 沖動是魔鬼, 我和女兒這麼說,重大的決定一定要緩一緩再做,也要和親人商議一下再做。
最後一點,我們說起書中的壞人,希普,他陰險狡詐, 用卑鄙手段控制了艾妮斯父親的律師事務所。
身為母親,最擔心的就是孩子們的安危,我希望他們無論貧富,都能一生平安。
可是世上有惡人,就像書中的這個希普,他們的惡也不會寫在臉上。
我和女兒說,語重心長:“ 世上真的有壞人, 是以不要輕易相信别人,如果斷定對方不好,就要遠離。”
離得遠一點,是保護自己的一個方法。 而學會自我保護,是我對女兒最大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