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大早在愛奇藝看了《最後的歌》,首先吐槽一下愛奇藝搞的烏龍,把這部電影的名字翻譯成《遺囑》??還靈異電影??估計是出了差錯。總之這是一部好電影,我隻慶幸在這樣的情況下沒有錯過它。
<h1 class="pgc-h-arrow-right">01 </h1>
《最後的話》講了一個大限将至的老太太 Harriet 請雜志社的記者幫她寫訃告的故事。乍一聽有些奇葩,實際上這個故事非常耐人尋味,每個主角的人生都值得細細品嘗。整個劇情充滿趣味的同時又引人深思。
Harriet 一個人住在一棟豪華大宅,女傭、園丁伺候在側。生活奢華,打扮精緻,曾是一個大廣告公司老闆的她,刻薄、苛刻、強迫症和控制欲極強。一輩子到頭,名利雙收,住在豪華大宅子,訓練園丁修剪出漂亮的花叢,請來女傭廚師為自己做進階晚餐。但總感覺這樣的生活缺少了什麼?
在翻看報紙的時讀到訃告版面,于是也在思考着自己将來的訃告可以寫下什麼。那些訃告裡的高頻詞彙「受人愛戴」、「溫暖」、「和藹可親」她一個都不沾邊。那麼問題來了,當有一天她離開了這個世界,訃告能留下什麼正面的内容?
于是 Harriet 找到了報社專門寫訃告的 Anne,她自己總結了一篇優秀訃告裡的 4 個要點 —— 而自己一項也不占:
她深知自己彌補遺憾的速度要趕得上自己死去的速度,為了給自己的訃告留下證明的素材支撐,在接下來的時間裡,Harriet 逼瘋了 Anne,要她幫自己完成她的「遺願清單」。
也許大限将至時的人都是相似的,都是一樣的害怕孤獨。就像惠英紅在《幸運的我》中飾演的芬姨,哭着着說「我不想死了沒人知道」的模樣,人在即将失去的時候會知道什麼東西是珍貴的。
人在死前會接受審判,其中便是自己對自己的審判。做錯了什麼事情,是騙不過自己的。一輩子風風火火如 Harriet,看起來那麼自信,那麼一絲不苟永不出錯,在大限将至的日子裡反思自己,缺口就是沒好好做人。
<h1 class="pgc-h-arrow-right">02</h1>
Harriet,一生風風火火,想要什麼絕對不觀望,積極投身,不達目的不罷休。也善于自省,臨終前發現自己的不足,還願意折騰改變自己;
我想我們很多人都是電影中的 Anne,雖然心懷夢想,卻躲在自己的舒适圈裡畏手畏腳。随着時間飛逝,總是碌碌無為 —— 忙碌又無所作為。
Harriet 告訴 Anne:Your life has just begun, you have a lot of things to do. We all should not live our every day in a comfortable way.
二十幾歲的時光,真是一個人生的美好時光。好像人生才剛剛開始,就算此刻的你是一條鹹魚,不怕,往後多的是鹹魚翻身的機會。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想做什麼不要等待,勇敢去做事、勇敢做自己;也告訴我們做人要 be nice,不要留下人情遺憾,不然活到頭,想起一生沒什麼親友,也是巨大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