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長津湖》感受英雄們的英勇無畏

近日,筆者觀看了電影《長津湖》,影片把鏡頭對準那些為了祖國舍生忘死的英雄,再現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戰争史詩。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北韓長津湖地區與美國精銳部隊展開激戰。是役,我軍将士經受住零下30-40攝氏度嚴寒的考驗,創造了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紀錄,收複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成為抗美援朝戰争的拐點,為最終的停戰談判奠定了勝利基礎。在此期間,湧現出以特等功臣、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為代表的大批可歌可泣的志願軍英模,山川為之變色,草木為之含悲。

從《長津湖》感受英雄們的英勇無畏

重溫曆史,弘揚光榮傳統,赓續紅色血脈。“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傲骨峥嵘、堅韌不拔,長津湖之戰,零下 40 攝氏度的極寒中,志願軍戰士不屈不撓、永不退縮的戰鬥姿态,背後折射出的是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即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亦如電影裡美軍首領說:“面對如此有決心的敵人,我們永遠無法打敗他們”。

從《長津湖》感受英雄們的英勇無畏

重溫曆史,增強敢于鬥争、善于鬥争的信心,沉着應對國際局勢風雲變幻。“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毀其節”。連長楊根思指揮連隊打退數倍于己的美軍多次進攻,在彈藥耗盡的危急時刻,楊根思抱起最後一個炸藥包,拉燃導火索與沖上陣地的美軍同歸于盡,用生命守住了陣地。影片中,如詩如畫的魚米之鄉、蜿蜒壯麗的萬裡長城,與美軍飛機轟炸下的邊陲城市形成強烈反差。絕不能讓戰火燒到祖國大地,不能讓敵人奪走我們的土地,不能讓敵人剝奪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正如指導員梅生所說:“這場仗如果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要打。”

重溫曆史,永葆初心本色,踐行使命擔當。“不要人誇好顔色,隻留清氣滿乾坤”。長津湖戰役的硝煙雖已遠去,但我國前進的步伐從未停歇。抗美援朝戰争勝利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國人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舉國上下發揚“撸起袖子加油幹”的精神,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展現大智大勇、銳意開拓進取,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特别是随着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我國實作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曆史性跨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