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幾本講述世界旅行家的冒險的書中讀到過對赤道上日落觀察到的相同現象。它們指出在赤道“黑暗幾乎在日落後馬上降臨,那裡沒有黃昏”。最初幾次看到時,我忽略了它,但在反複讀到後,我開始想這是不是真的,而如果是這樣又是為什麼?究竟為什麼黃昏可能在特定的地方變短或變長?這是真的嗎?為什麼?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盡管其原因可能有些複雜難懂。簡單的回答是:在低緯度地區,太陽呈直角向地平線落下;而在高緯度地區,日落可能有一個更傾斜的角度,使得太陽在地平線附近停留更長的時間。
太陽因地球自轉而升落。看看夜間長曝光照片,就能輕易明白天體如何因為自轉而在天空中移動。每一條圓形條紋都有一顆星星,而在照片拍攝的一小時或任意時長中,每一顆星星都圍繞圖示中央的北極、北極星旋轉。

你可以從照片上看到,更靠近北極星而非赤道的星星從不升落,而是在天空中持續地環繞北極星移動。離北極星較遠的星星則會升落,因為它們運作的圓圈會切到地平線以下。同樣的思路适用于任何天空中的天體,包括太陽和月亮。
你需要知道的有關這一旋轉模式的另一件事是:北極星位于北極1°的位置。如果你站在北極,你會正正在頭頂看到北極星,所有天體則圍繞這一點運作,而天空中的任何東西都不會升落。
這是合理的,尤其考慮到當站在極點時,地球的旋轉不過是圍繞你發生。如果你望向不同的方向,沒有任何東西會離開或進入你上面的天空。你離北極點越近,北極星就在天空中越高。在赤道上,北極星則在地平線上。
這意味着在北極,太陽根本不會因為地球自轉而升落,盡管太陽确實會以年為周期在天空中穿行(從膠片上的一個圓圈到另一個),而這也是為什麼那裡會有6個月的極晝和6個月的極夜。是以,北極圈以上(或是南極圈以下),在一年中合适的時間,你可以看到午夜的太陽——全天都不落的太陽。在一年中的這個時候,太陽是一個環繞天極的天體,位于照片中從不下降到地平線以下的星光軌迹中的一條上。
現在想象一下在非常靠北,但尚不到北極圈以北的地方。北極星在天空中很高,而在地球旋轉時,太陽可能在你從照片裡看到的那些低低掠過地平線的圓圈之一上。太陽會落,但它呈某個角度落下。它會長時間地靠近地平線,進而使得黃昏更長。
你越往南走,北極星就會出現在天空中越低的地方,你走得越遠,太陽就會在晚上越快地下沉至地平線下。最終,當你到達赤道,北極星就會在地平線上,而太陽會直接落到地平線下。由于相對于地平線太陽沒有多少平行的運動,它會快速地在日落後将地平線甩在後面,帶來一個十分短暫的黃昏。
然後,當你從赤道開始向南行進,這種作用就會反過來,黃昏變得越來越長,你會看到南天極在天空中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天體在天極附近(亦即不升不落),直到你最終到達南極,南天極正好在你的頭頂,而所有一切又一次圍繞天極,而沒有東西因為地球的旋轉而升落。
我應該再次多說一件事:北極星本質上并沒有什麼特殊之處。它隻是碰巧非常靠近北天極——地球北極正上方的幾何點而已。而南半球沒有南極星,是因為沒有任何星星像北極星一樣靠近天極,也不存在一個相對應的明亮的南極星。
我希望本文能使你更好地了解日升日落!
如有相關内容侵權,請于三十日以内聯系作者删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