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種族主義深入美國肌理 美國黑人遭受集體創傷

據美聯社底特律4月17日報道,卡利爾·皮特曼對創傷有着切身體會。作為以芝加哥為基地的青年組織“好孩子瘋城市-恩格爾伍德”的聯合創始人,他為兩年前德爾蒙特·約翰遜的去世悲痛不已。約翰遜是一名年輕的社群活動者,而奪走他生命的恰恰是這位青年奮力對抗的東西——槍支暴力。

讓皮特曼感到憤怒和沮喪的還有去年全國各地不斷發生的美國黑人死于警察之手的事件。先是布倫娜·泰勒,這名黑人女子去年3月在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的家中遭到緻命槍擊。然後是喬治·弗洛伊德,他被明尼阿波利斯一名警官緻死的事件引發全球抗議。

皮特曼說:“我們打開電視,登入臉書、推特、Instagram,不斷看到長相與我們相近的人被謀殺,卻沒有人承擔責任。在手機上随便點開一個視訊就看到有人被謀殺,這種事并不正常。但對我們這樣的人來說,對我們有色人種社群來說,這已經成了常态。”

報道稱,很多美國黑人正面臨集體悲痛感和創傷感,美國死于警方之手的人越多,這種集體悲痛感和創傷感就越深切。有人在警察暴力事件的受害者身上看到他們自己和子女的影子,這加劇了他們的悲痛感。這種集體的哀傷讓專家和醫學專業人士非常憂慮,他們認為種族主義和影響有色人種的各種形式的創傷疊加在一起,成為美國面臨的一場嚴重公共健康危機。

報道稱,影響美國黑人的種族主義創傷并非新鮮事物。它基于多個世紀以來的壓迫制度和種族主義行為,這些東西已經深深地嵌入這個國家的肌理。

“變化的顔色”組織負責人拉沙德·魯濱遜說,這種創傷還導緻一代又一代美國黑人有理由不信任執法機構。

媒體對警察殺害美國黑人的關注大多集中在黑人男性身上,但專家說,厭惡黑人女性的現象同樣值得關注。黑人女性在生活中各個方面都會遇到這種現象,有些與警察暴力有關。“說出她的名字”運動發起于2014年,旨在讓人關注黑人女性和女孩被警察迫害這類不大為公衆所知的事件。

在布倫娜·泰勒去世後,這個标簽再次成為熱門,促使更多人譴責這起案件中正義的遲到。

種族主義深入美國肌理 美國黑人遭受集體創傷

2020年6月6日,人們手舉“黑人的命也是命”智語在美國紐約華盛頓廣場抗議。(新華社)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