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石頭。
一個85後,酷愛解讀《天道》與《天幕紅塵》。
每日一更,喜歡的話,請點個關注。
《天道》解析,全網首發
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h1 class="pgc-h-arrow-right">什麼是天國?</h1>
天國是每個人心中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
這個解釋應該可以被很多人所接受。
可是這樣的天國去與不去又有什麼差別。每個人心中的境界不同,所看到的天國也是不相同。
因信而得救,因信而得上天堂。
如果去的都是一個天國,那麼天國應該是有一個統一的标準。
最後需要出離的是各自的觀點,立場。
什麼是窄門?
不因上天堂與下地獄的因果關系,而具有的極高人生境界,就是窄門。#天道#
如果窄門是通往天國的唯一入口,那麼我們所有當下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義和有價值的。
最終所追求得不過是為了尋找一個心不苦的所在。
<h1 class="pgc-h-arrow-right">當下即是天國。</h1>
“如果是駱駝穿針的天堂,我敬仰他們,因為我做不到。”
丁元英看見的天國并非是來自于神的應許。
太深的覺悟和太複雜的煉造過程,是一道靠人性本能,很難邁進的窄門。
衆生與上帝的約,并非僅僅因為信便得救。
而是還有更複雜的修煉過程和更深層次的覺悟。
因信而得救,因不信而下地獄。
這并非是得救的标準,而是智與善的魔術,非讀懂的人不能了解。
王廟村的婦女用自己的立場觀點,給丁元英虛構了天國的假象。
她的觀點就是隻要你信就行了,信就能得救。
是以,她極力地想拉丁元英入教。
她的認知條件裡,隻要你信了,就能得救。
這個觀點如果繼續延伸,延伸到更深層次的地方認識,很多知識和道理的用,不是因為你聽過便有用。
最終還是要回報到一個如是觀照上。
<h1 class="pgc-h-arrow-right">因信者而得度,因不信而下地獄。</h1>
重點還是要落在這個信上,該信什麼?
知識和道理是無用的,用才有用。回報在事相上,便是所謂的精神支撐是什麼!
如果天國也是具備美醜善惡的屬性,那麼這個天,是什麼天?
天國不具備美醜善惡屬性。
天是什麼?天是神,是上帝,是創造萬物者,是全能全知者,是遍在不可見者……一句話,天是道,是事物規律和自然法則。
王廟村婦女所指的天國,是一個可望而不及的地方。憑與神的約可以進天國,不能進入天國,同樣也應為與神的約。
了妄唯真即是天堂。
救主的文化,唯有救主可說。
丁元英看到的“天堂”,即是天堂。
劉牧師問:“你信神嗎?”
丁元英答:“信,了妄唯真即是神?
破除一切事物的外在立場觀點,而直指事物本質既是神。
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即是神。
牧師所指的”神“,是指某類的觀點。
而丁元英回答的”神“,是事物規律。
用葉子農的話說,便是見路非路,即見因果的境界。
剝離開外在的因素,直見事物本質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丁元英與劉牧師的讨論,我并不認為是誰高明誰愚蠢的問題。
而是彼此價值觀的不相同,或者說是彼此對神的定義的境界不相同而已。
窄門是基督道德理想的最高價值。當你穿過這道窄門之後,你才能見到上帝。
王明陽茫然地問:“天國在哪兒?”
小丹莊重地說:“天國在你心裡。”
價值觀的不相同,便引出立場,觀點,好惡的不一樣。
但不意味着,因為彼此觀點不相符,各自持着的道理是無效的。
僅僅是觀點不能彼此相容而已。
按照劉牧師的标準的,丁元英的對基督的了解,是離經叛道的。
“神和人是什麼關系?”
“不一不異”
<h1 class="pgc-h-arrow-right">《天道》的很多觀點,都是出離的觀點。</h1>
讓讀者用另外一個視角,去審視,去發現。
無所住。
小丹遇難之前,丁元英曾經在心裡默默地告念,真希望有一個,祈禱就管用的天。
《天道》的道理和知識,站在不同的角度,立場,都會有一個不一樣的認知和認識。
随着你的覺知層次,越來越靠近真理真相。同時,也會讓你陷入無盡的思考陷阱裡面。
看到這本書,就像打開了另外一扇窗戶,能聽見不一樣的聲音。
同一件事,因為角度不同,得出結論也不相同。
葉馮劉和肖亞文,面對同樣的事實,為什麼會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斷?
有了一個丁元英,王廟村就真能得救了嗎?
……
已經被翻遍的問題,當重新被審視以後,又會看見不一樣的結果。
認知層次的差别,便是來自這裡吧。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按規律辦事的人,就是神,就是路。
可是,我們的路在什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