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是新羅馬,羅馬帝國亡于蠻族,美國會亡于移民嗎?今天我跟大家探讨下這個問題。
先說羅馬帝國亡于蠻族,一種常見的解釋是羅馬帝國中後期,羅馬人驕奢淫欲,既不願當兵也不願生孩子,面對外族入侵,羅馬人無力抵擋,隻能招募蠻族充當兵勇,蠻族日漸掌握羅馬的軍政大權,一個偌大的帝國就這樣毀在了外來移民的手裡。
很多人認為美國如今大量引進移民無異于引狼入室,是自毀長城之舉,美國的大學者亨廷頓也極為擔心這一點,他擔心大量移民的湧入會改變美國的文化,讓美國價值觀趨于崩潰。
2016年特朗普的崛起,似乎證明了亨廷頓的正确性,很多國人由此斷定美國命數已定,時間在中國一邊,很多中國人都在賭美國輸。
我認為作出如此判斷為時尚早,要想了解這一點,我們必須搞清羅馬史的細節。
實際上羅馬帝國自建立開始,羅馬人就已經是帝國的少數,被征服的異族已經是帝國的大多數。奧古斯都時期,整個意大利的人口才600萬人,而整個羅馬帝國有多達7000萬的子民,意大利的羅馬人占比不超過10%。但10%對90%的外族人,仍然實作了200年的穩固統治。
這些占據多數的外族人仍然保持了對羅馬的忠誠,并且竭力讓自己羅馬化。
《羅馬帝國的隕落》一書中提到,那些高盧人、埃及人、不列颠人、西班牙人的上層竭力學習羅馬人的生活方式,像羅馬人一樣泡澡堂看角鬥穿長袍,他們努力學習拉丁語,希望成為羅馬人的一員。很多被征服民族的高層成為羅馬的官員,還有大量的異族子弟進入羅馬軍隊擔任輔助兵團。
(早在帝國建立之初,異族就已經占據羅馬軍隊的半壁江山,圖為羅馬高盧輔助騎兵)
(讓羅馬擺脫三世紀危機的皇帝奧勒良就是非意大利人)
到公元2世紀,羅馬的皇帝已經不局限于意大利,如五賢帝中的圖拉真就是西班牙人,羅馬人已經能接受非意大利出身的人成為皇帝。
在3世紀卡拉卡拉授予全帝國公民權後,帝國廣大的非意大利人正式成為了羅馬人,正是這些來自外省的非羅馬人幫助羅馬度過了三世紀危機,迎來了短暫的中興。三世紀危機中的羅馬皇帝,幾乎全部來自意大利之外,這些羅馬化的非羅馬人成為了帝國的中流砥柱。
公元4世紀,意大利人和非意大利人已經完全沒有了差别,比如公元4世紀,文學家叙馬庫斯曾像高盧人奧索尼烏斯請教拉丁語,叙馬庫斯還說他自己的拉丁語教師也是高盧人。
這段記載表現出兩個驚人的事實,一是羅馬境内大部分的異族已經完全羅馬化。二是意大利人和非意大利人已經沒有多少隔閡。向一位高盧人請教拉丁語在凱撒的時代是不可想象的。
這些事實充分的證明所謂羅馬帝國因為主體民族衰弱而導緻國家滅亡的論點完全站不住腳,早在帝國建立之初,羅馬人就已經是絕對少數,公元3世紀,連軍隊也完全由非意大利人組成,就連皇帝也不再有意大利人出身,但這些歸化的異族仍然捍衛羅馬帝國,并繼續将其維持了200多年。他們甚至比意大利人還要鐘愛羅馬。
隻要羅馬帝國能夠不斷同化境内的異族,羅馬帝國就能永垂不朽。
(帝國境内的異族精英努力讓自己羅馬化,模仿羅馬貴族的生活方式)
但公元4世紀中葉,形勢徹底發生了變化,因為匈人的驅趕,西哥特人大量湧入羅馬帝國,與之前的被征服民族不同,西哥特人擁有武裝而且是獨立建制的湧入羅馬,更可怕的是,羅馬軍隊在阿德裡安堡被殲滅後無力阻止哥特人,最終隻能通過求和的方式默許哥特人在境内建立獨立王國。
自羅馬人向哥特人妥協開始,羅馬帝國徹底埋下了毀滅的種子。雖然西哥特人隻有區區30萬人,但這30萬人有自己的首領自己的武裝,羅馬無法同化他們,無法幹預他們的生活,他們在不斷的軍事勝利中看清了羅馬帝國的衰弱,慢慢有了獨立的意識。
之後的法蘭克人,盎格魯薩克遜人,東哥特人、汪達爾人,都是以獨立建制的狀态進入羅馬帝國,他們完全不受帝國的管轄,獨立性越來越強,在西羅馬帝國再也無法統治時,他們索性獨立建立了自己的王國,西羅馬帝國就在他們的瓜分下走向了滅亡。
帝國末期,西羅馬帝國的人口足足有2000萬,而各路蠻族加在一起不過100萬人,蠻族是絕對的少數,但是100萬的蠻族最終瓦解了2000萬人的西羅馬帝國,原因不是主體民族不生育這種荒謬的理由,而是羅馬帝國已經不再具有軍事實力。
由于軍事上的失敗,帝國無法幹預蠻族的生活,更無法同化蠻族,力量不在羅馬一邊,反而在蠻族一邊,此消彼長之下,蠻族不再崇拜羅馬,最終用實力摧毀了帝國。
公元1世紀的羅馬,雖然羅馬人是絕對少數,但羅馬擁有軍事上的絕對優勢,帝國境内任何有組織的軍事力量都被消滅,各民族都以原子化的狀态被羅馬統治。是以他們隻能學習羅馬,努力成為羅馬的一部分。
羅馬擁有暴力,是以即使異族占90%,羅馬帝國仍能穩如泰山,還能培養出一堆精神羅馬人。
公元5世紀的羅馬,雖然羅馬人是絕對多數,但羅馬軍隊已被粉碎,蠻族占據了武力優勢,羅馬在蠻族心中不再是強大的象征反而是軟弱的代名詞,由于滿足掌握了主動,羅馬人自然也就無法同化蠻族。
公元5世紀進入帝國的蠻族,不再學習拉丁語,反而發展出自己的語言,為以後獨立建國奠定了基礎。
兩個時代羅馬命運的歧途,根本原因不是主體民族人口多少的問題,而是帝國是否具有暴力上的優勢,隻要帝國的武力呈碾壓狀态,他就能不斷的同化異族,同化移民,讓他們成為精神羅馬人。但一旦帝國喪失了武力的優勢,蠻族移民就會反客為主,成為摧毀帝國的力量。
最根本的原因是暴力,隻要帝國強大,壟斷暴力,移民隻會是帝國的助力而不是帝國的掘墓人。反之如果國家衰落,10%的異族就能讓天下大亂。
羅馬帝國是這個道理,美國也是這個道理。
(特朗普是德裔,但完全認同自己的美國身份)
美國其實從來沒有什麼主體民族,他和羅馬帝國一樣一直在依靠強權不斷的同化移民。
開始,美國隻有英格蘭人和黑人(奴隸),後來又來了愛爾蘭人,之後是德國人,後來又是東歐人,猶太人,最後華人、墨西哥人也來到了美國。
雖然種族繁多,但由于美國發展迅速國力強大,是以美國總能迅速的同化移民,各國的移民也無不崇拜美國的強大,1910年,甚至有移民上街要求政府教授他們英語,以迅速同化他們,讓他們成為美國人。直到現在,美國的權威仍然強大,精神美國人也數不勝數,很多新晉歸化的美國人,往往比老美國人還要忠誠,比如共和黨的拉丁裔議員克魯茲和盧比奧,還有民主黨的奧巴馬、哈裡斯、戴琦等。
這些移民往往比已經三代四代的美國人更愛美國,所謂皈依者狂熱和當年的精神羅馬人并無不同。
隻要美國保持強大的國力,讓移民崇拜他的權威,那麼即使白人比例不到50%,仍然可以維持霸權,甚至更加強大,想單靠移民就摧毀美國是不現實的,美國霸權的瓦解需要兩個變數。
(皈依者狂熱,戴琦和盧比奧和老美國人還要忠于美國)
第一個變數是美國國力大幅衰退,甚至在國際上吃了敗仗,名聲掃地。
羅馬帝國毀滅的轉折點是阿德裡安堡的戰敗,當年羅馬人無力應對哥特人,隻能求和允許他們保留建制。帝國的隕落往往從一場敗仗開始,如果美國因為實力衰退吃了敗仗,喪失了神聖光環,那美國肯定會陷入危險之中。
第二個變數是羅馬未曾經曆過的,那就是新左派對美國的解構。
新左派不斷否定西方文明的價值,意圖從教育上解構美國的曆史,摧毀美國的神聖性,這些年的白左亂象,都是新左派的功勞。
一個多種族的帝國,要想維持,必須讓移民保持對他的崇拜,正如當年羅馬帝國是文明之光一樣,美國也需要維持他山巅之城,民主燈塔的形象,美國之是以費心費力的推廣美式民主,除了傳教士精神,更多是出于霸權的需要,美國需要美式價值觀維持他的合法性,這樣移民們才願意歸化美國。
這不僅是信仰的問題,還事關國家的生存,明白這點,你就不難了解為何美國對中國如此耿耿于懷,為何中國人覺得理所當然的事美國人決計不能忍受。
但是能摧毀美國神聖性的,不是中國,而是白左,如果新左派徹底解構了美國曆史、美國憲法的神聖性,則美國的立國基礎将不複存在,一旦喪失了神聖性,則美國再無能力讓移民歸化美國,移民就不再是美國的助力,而成為美國的掘墓人。
(四小将之是以對美國威脅大,主要在于他們不以美國為榮,反以美國為恥)
美國不一定會亡于移民,移民會不會毀滅美國關鍵看是否出現以上兩個變數。目前看第一個變數不太可能,但第二個變數仍是未知數。
隻要美國的實力還在,美國的價值觀不受質疑,則移民絕不會摧毀美國,反倒會讓美國再次偉大。拜登可以放開移民,也可以政治正确,但拜登如果繼續放任新左派解構美國的曆史,解構美國的價值觀,恐怕美國終有一天會自毀長城。
如果真的發生,美國将成為人類曆史上第一個自我毀滅的國家,那樣就太可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