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命運多舛的《阿卡汀先生》

作者:iWeekly

2016年04月27日

最近重看奧遜•威爾斯的作品,有些影片的評價也被重新調整。《公民凱恩》《安倍遜大族》《曆劫佳人》《午夜鐘聲》仍位于一流的行列,曾經覺得《阿卡汀先生》最多算二流,但現在覺得它最好的版本或可以進入一流。

《阿卡汀先生》海報

為什麼要說最好的版本呢?因為這部電影前後版本不計其數,我們至今能看到的隻是其中一部分。版本衆多是威爾斯電影生涯的特色,這一點讓他也很無奈。

那是在《奧賽羅》殺青之前,因為拍攝經費再度告罄——這是威爾斯流浪歐洲時期的工作常态,他的電影拍拍停停,不得不四處籌錢——威爾斯給自己找了一份新工作,出演BBC的廣播劇《哈裡•萊姆曆險記》(The Adventures of Harry Lime),我們知道哈裡•萊姆正是威爾斯曾在英國電影《第三人》(卡羅爾•裡德執導)中扮演過的那個邪惡角色。威爾斯非常鐘愛萊姆,他一口氣為廣播劇寫了幾集劇本,其中有一集說萊姆遇到了一個神秘的有錢人,為這個罹患失憶的可憐人探尋往事,但後來他發現實情并非如此。

威爾斯意識到,這個故事完全可以改編成長片,那将會是一部非常驚險、賣座的影片。待結束《奧賽羅》之後,威爾斯開始着手這個計劃,當然他在原來的基礎上做了一些适當的修改,把哈裡•萊姆的名字改成了蓋伊•範•斯特拉頓,這個人和富翁阿卡汀的女兒陷入了情網,這樣就和《第三人》沒有直接的關系了。

年輕時期的奧遜•威爾斯

但拍攝的錢從哪來?彼時的神童光環早已從威爾斯頭頂退去,《安倍遜大族》是一次災難性的失敗,非常商業化的《陌生人》票房也不溫不火,《上海小姐》反響平淡。對好萊塢來說,威爾斯不再是那個拍《公民凱恩》時說一不二的天才兒童,不會再有制片人願意給這位中年胖子投哪怕一分錢。

幸好威爾斯認識了制片人路易•杜裡維。在40年代中期,他們都在美國為左翼政治運動熱情呐喊,時過境遷,衆議院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HUAC)像分撲克牌一樣四處散發傳票,威爾斯流浪歐洲多年,杜裡維定居在巴黎。杜裡維經商,但對電影有濃厚興趣(後來他還幫雅克•塔蒂拍了《我的舅舅》),他和再次見面的威爾斯一拍即合,決定找錢給他拍這部新戲。不過兩人約法三章,威爾斯必須在1954年聖誕節前交貨。當時還剩大半年的時間,按照一般影片的拍攝周期來說,完全沒有問題。

但你不能按常理來計算奧遜•威爾斯……

事情确實沒預想的那麼順利。這一年裡,威爾斯不僅馬不停蹄奔波在西班牙、意大利、法國和德國的外景地——因為影片裡範•斯特拉頓也要在各個國家尋找知情人——他還抽空出演了幾部影片!

威爾斯五十年代走馬燈似地在許多電影、電視、廣播、舞台上亮相,演大大小小的主角、配角、龍套乃至配音,是為了掙片酬,再投入到自己導演的電影中,“以戲養戲”就是這個意思了。

威爾斯本人扮演的阿卡汀先生

阿卡汀先生由威爾斯本人扮演,和許多威爾斯導演并主演的角色一樣,這是個失去靈魂,被權力吞噬的“大”人物。演範•斯特拉頓的羅伯特•阿頓是威爾斯在舞台上的老搭檔,而女兒萊娜的扮演者寶拉•莫裡在一年後成了威爾斯的第三任妻子。

前期拍攝進行了八個月,比大多數劇組長得多。威爾斯的個人習慣是剪輯耗費時間要比前期拍攝還要長好幾倍,要真這麼耗下去,十年八年都未必能完工,更别提還要趕當年年底的最後期限。

威爾斯後來在傳記中抱怨杜裡維,說這個熱心但外行的制片人,貿然答應了另一個瑞士出資人要在一個完全不可能的時間内結束影片的工作。杜裡維急上心頭,也沒法再顧及舊時情面,他直接把所有膠片從威爾斯那裡取走,交給别人來完成。

這當然不是威爾斯一生中第一次被剝奪剪輯權,也決不是最後一次,但卻是最為嚴重的一次。

《公民凱恩》海報

幾段《公民凱恩》式的閃回被改成線性叙事,對阿卡汀先生性格上有關鍵作用的幾場戲被删減,用威爾斯的話說就是“完全被毀了,連《安倍遜大族》的遭遇都不能與之相提并論”。

威爾斯和“傷害他的”制片人杜裡維的友誼終生未能修複。這部影片前後出現過不下七個版本,标準收藏版DVD後來出了三個版本。

<b>撰文 | magasa (電影研究者,影評人,書評人。電子雜志《虹膜》主編。)</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