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4歲!最年輕的現役上将是怎麼煉成的?

54歲!最年輕的現役上将是怎麼煉成的?

常丁求資料圖。

常丁求的座右銘是:殲擊航空兵在作戰序列中是拳中骨、劍前鋒、刀上刃。他深知自己肩負的使命,并且為了這個使命,不顧一切地往前沖。

|作者:羊羊

|編輯:阿晔

|編審:勞靈格

2021年9月6日,中央軍委晉升上将軍銜儀式在北京八一大樓隆重舉行,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晉升上将軍銜的軍官頒發指令狀。本次晉升上将軍銜的軍官是:西部戰區司令員汪海江、中部戰區司令員林向陽、海軍司令員董軍、空軍司令員常丁求、國防大學校長許學強。

54歲!最年輕的現役上将是怎麼煉成的?

·2021年9月6日,中央軍委晉升上将軍銜儀式在北京八一大樓隆重舉行。

在這幾名上将中,首次出現了“65後”上将常丁求。這位1967年出生的空軍司令員,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最年輕的現役上将。

值得一提的是,據公開報道,2018年8月17日至19日,中央軍委黨的建設會議在北京召開,出席此次會議的常丁求已經佩戴中将肩章,這在當時也重新整理了最年輕中将的紀錄。

54歲!最年輕的現役上将是怎麼煉成的?

“把烏紗帽放在一旁謀打赢”

公開資料顯示,1984年,17歲的常丁求進入飛行基礎學校,開啟了光榮的飛行生涯,其後如願成為戰鬥機飛行員。2000年開始,他擔任空軍航空兵某飛行團團長,其後擔任空軍殲擊航空兵第三師副師長、師長等職。

盡管已在軍中擔任上司職務多年,但30多年的飛行生涯,不僅讓常丁求練就了過硬的飛行技能,也讓他始終割舍不下飛行的情結。“我飛過殲-6、殲-7、殲-10、蘇-30等六七種機型”,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常丁求細數了他的飛行經曆,“中國人民解放軍有一個傳統,敢于喊‘看我的’。在空軍部隊尤其如此。過去當團長、師長遇到各種高難度高風險的任務,一定是師團長帶頭上,是以我們既是上司幹部,同時也是戰鬥員!”

54歲!最年輕的現役上将是怎麼煉成的?

·常丁求此前接受采訪。

身先士卒,貫穿在常丁求軍旅生涯的始終。剛剛擔任飛行團團長時,常丁求曾面對尴尬境遇:在第一次執行跨區機動任務時,出動的20架飛機中有8架出現故障,兩架無法起飛。常丁求硬着頭皮完成了那次機動任務。

看到其他梯隊的出色表現——其中四機梯隊幾乎是貼着農舍屋頂飛臨機場上空,依次超低空通場後,很快以小航線着陸,動作幹淨利索,展現了高超的飛行技能——任務結束後,常丁求便開始帶領隊伍勤學苦練、嚴摳細訓。終于,半年後,他所在的飛行團的所有飛行員也全部熟悉掌握了上述高難度“特技”。

常丁求要求飛行團戰士的,不光是飛行技能,更有意志和決心。2001年底,總部在常丁求團組織考核。當天,雲遮霧鎖,能見度不足3公裡,複雜的天氣條件讓飛行充滿了不确定性。此時常丁求大膽拍闆:戰争真要打起來,敵人可不管天氣好壞!

說完,他第一個駕機參加考核,時而在雲中躲避“敵機”發現,時而在雲下迎面佯攻,時而側翼迂回,五分鐘之内,取得了三戰三捷的戰績。地面的考核上司叫好聲一片,常丁求和他的團隊順利摘走了“軍事訓練一級機關”的稱号。

在常丁求曾任師長的空軍航空兵某師營院内,至今仍然屹立着一塊“敢”字碑,正面是一個血紅色的碩大“敢”字,背面則是三行字:敢為人先,敢于擔當,敢打必勝。

這是常丁求和所在部隊性格的真實寫照。據《解放軍報》報道,2004年夏天,在華北某空域,常丁求作為“紅軍”指揮員,率領二代機群,與裝備三代戰機的“藍軍”較量。如果僅從裝備上看,這次空中對決實力懸殊,沒有人看好常丁求率領的“紅軍”。因為與三代戰機相比,二代戰機不但“近視”,靈活度也不行,而三代戰機射程遠、機動性好,“紅軍”飛行員很可能還沒發現他們便被擊落。但是,正是在這樣一場實力差距懸殊的對決中,常丁求卻率領戰士們勝出了。

越是實力差距大,常丁求反而越是沉着冷靜。他目光緊緊盯着螢幕,大腦高速運轉,指令如連珠炮般脫口而出:“第一批雙機起飛左轉上升,第二批雙機分兩個波次,取大高度差直接進入,前雙機到達空域後分開機動,後雙機垂直機動……”随着他的指揮,空中态勢逆轉,“紅軍”突擊機群由“遊獵”轉為“合擊”,無論“藍軍”飛行員朝任何方向機動,總有“紅軍”設下的“陷阱”。最終,在“紅藍”激戰的60次空戰中,常丁求帶領“紅軍”57次突破對手的空中攔截。

觀戰者一片驚呼:“這太少見了!”而部屬的評價則一語中的:“(他是)把烏紗帽放在一旁謀打赢!”

常丁求有一句座右銘:殲擊航空兵在作戰序列中是拳中骨、劍前鋒、刀上刃。正是出于這個意識,他深知自己肩負的使命,并且為了這個使命,不顧一切地往前沖。

54歲!最年輕的現役上将是怎麼煉成的?

心理專家、科技能手、管理精英

那些在外界看來不可思議的橋段,隻是常丁求無數驚心動魄飛行往事的片段。

2006年11月,一場多軍兵種聯合演習在華東某地展開,常丁求受命帶僚機到海上陌生空域進行空中攔截。當天的空中能見度隻有兩公裡,雲底高不足500米,在這種條件下進行遠端奔襲、低空巡航、大載荷機動,是有着機毀人亡的風險的。

但演習就是最大可能的模拟戰争,常丁求還是那句話“敵人可不管天氣好壞!”時任副師長的常丁求和師長韓勝延達成共識,選擇最優秀的飛行員組成金牌陣容,志在必勝。一聲令下,常丁求率隊飛過海岸線,到達待戰空域。空戰開始後,戰隊猶如一把淩空飛舞的尖刀,插入“敵機”喉嚨,刀刀緻命,打了對手一個猝不及防,當他們發現常丁求的攔截編隊時,已經在短時間内遭到4次攻擊了。

常丁求憑借出色指揮,創下該型戰機首次在改裝期間遂行重大任務、首次在未知條件和陌生環境進行實戰化對抗、首次演練遠海低空戰術課目等多項“第一”。

54歲!最年輕的現役上将是怎麼煉成的?

·常丁求準備訓練。

當然,敢于亮劍、骁勇善戰的常丁求并不是一介莽夫,而是有充分的飛行知識作為支撐的。軍中,他是一位出名的“飛行心理專家”,将飛行心理學向訓練、實踐拓展,并向未來戰場延伸。他專門帶頭成立了一個研究飛行員心理素質的小組,并帶領小組成員對全團飛行員進行心理調控,及早發現問題,防患于未然。

常丁求還是一名出色的教官。2002年10月,空軍各部隊的航空理論高手齊聚北京,參加航空理論教學競賽。這是常丁求的另一個戰場,他向在座專家全面分析了“地靶訓練”飛機俯沖中擡頭力矩對瞄準點的影響,并提出了提高命中率的方法和措施。這次授課角度新穎,條理清晰,當之無愧地獲得了競賽第一名。

對于科技和知識,常丁求的熱愛絲毫不亞于飛行。早在1992年,常丁求還是一名普通飛行員時,他就用自己一年的積蓄買了一台電腦,就是為了能夠熟練運用計算機進行程式設計。

在那個年代,他敏銳地将網絡技術引入到飛行訓練,實作了全方位網絡化管理。他還與幾名戰友合作建立“飛行訓練組織指揮網絡化管理系統”,簡稱“飛鷹網”,填補了空軍軍事訓練領域的空白,這也作為全軍新一輪訓練配套建設專用軟體在部隊普及推廣。

常丁求深知,人才是強軍的關鍵。在擔任航空兵某團團長期間,他看到團裡飛行骨幹戰術水準參差不齊,一年時間竟培養不出一個飛行指揮員。他非常着急,着手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并帶頭編寫了《殲X型飛機飛行教範》《某戰法飛行教範》《創新戰法》《飛行訓練組織與管理細則》《戰法理論題庫》和《指揮員手冊》等材料。一時間,團裡“比學趕幫超”蔚然成風,“人才荒”問題大為改善。

54歲!最年輕的現役上将是怎麼煉成的?

在戰鬥中飛行,在飛行中戰鬥

在2016年軍改後,常丁求出任南部戰區副司令員,成為現役最年輕的戰區級軍官。剛剛成立的戰區,肩負着扼守祖國南大門、維護南海權益的重要使命。

在戰區成立4個月時,常丁求曾對媒體說過這樣一番話:“戰區是個’小男孩’,現在看着筋骨還弱,卻天然有着戰鬥的基因,讓他茁壯成長,将來力氣一定比女孩大!我們要有耐心,更要有信心!”

在201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勝利70周年的大閱兵上,駕齡超過30年,時任沈陽軍區空軍參謀長的常丁求作為殲-10梯隊領隊,帶領15架殲-10戰機飛過天安門,接受祖國和人民檢閱。當時,他是最年輕的将軍領隊。

54歲!最年輕的現役上将是怎麼煉成的?

·在2300米高空,戰機中的常丁求豎起大拇指。

其實,常丁求在那一年已經48歲了,即将到達空軍殲擊機飛行員的最高飛行年限。他也已經在軍隊機關工作多年了,而為了迎接勝利日大閱兵,他又迅速投入到戰鬥和訓練中。“這是我們國家成立這麼長時間以來,首次以紀念抗戰的方式來組織閱兵,這是對曆史的銘記和傳承。而且也是一次亮劍,其意義非同尋常”。

從那一年的6、7月開始,他就重拾飛行技術,包括殲-10的所有高難度科目,空戰、對地、超低空、夜航等。此外,還有強化體能訓練、理論複習,以及對各種異常情況的處理。

每天,他和戰士們一起從早晨5點起床打太極拳,7點吃飯,然後上午研究協同準備,如果第二天飛,下午還要下達任務。飛行的日子,起床後就要做個人準備,提前一個半小時到達機場上飛機訓練。下午進行總結研究,梳理經驗教訓。

常丁求将那次的大閱兵訓練,看作寶貴的人生财富。訓練場上,他帶領梯隊人員判讀飛參、分析地面拍攝的隊形照片,對照“秒米不差”标準,逐個細節推演。體能訓練室裡,他給自己加訓力量練習課目,每一次都是汗水濕透了體能訓練服。

作為受閱當天的帶隊長機,他深知責任重大。“從某種程度上講,空中梯隊的米秒不差就是長機的米秒不差。”使命在肩的他,提出了“早預見、早調整”。在接受央視采訪時,他介紹,由于飛行路線大範圍覆寫人口密集的北京城區,是以萬一遇到不可控情況時,要盡最大可能飛離城區,還要制定應急預案,把問題盡量複雜化,把可能性盡可能考慮到。

盡管閱兵和實戰有差別,但常丁求格外珍視閱兵的重大意義。“閱兵培養的是一個人的作風,在這方面與實戰有相似之處。實際上,空中作戰更具對抗性,對飛行員的要求是快,動作要非常潑辣。是以殲擊機飛行員的特點是,既要心細又要潑辣。實戰對抗的時候,如果我做動作時别人沒準備好,很可能一拉載荷他腦袋就轉不過來了。閱兵則是對精準度有要求,要更有觀賞性。閱兵編隊大,而且距離很小,關鍵是動作要穩定。”

在他的意識裡,這是增強全軍凝聚力,培養軍人意志的絕佳機會。而戰士們在閱兵中表現出來的精神面貌,就是平時訓練水準和實力的真實展現。“打個比方,一個人長得很漂亮,簡單洗把臉就能拍出很好看的照片。這幾年飛行員實戰的水準提高,即便隻拿出一個月時間來訓練,也沒有問題。現在給了3個月時間來訓練,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更高,精益求精。”

對于常丁求來說,軍旅生涯就是一種享受。在“勝利日大閱兵”時,常丁求曾表示:“雖然這是閱兵,但我認為它也是一次戰鬥,是代表空軍的一次亮相。”他最崇尚的一句話就是,在戰鬥中飛行,在飛行中戰鬥。他将這樣的人生當成一種莫大的榮幸和享受,“因為升空以後,自己會覺得非常有成就感,而且感覺整個人特别有激情。”

這位最年輕的現役上将,無時無刻不展現着人民空軍敢打敢拼、能打勝仗的豪邁氣魄。正是有了這樣的軍人守護,才讓我們享受着來之不易的和平,也讓我們不懼任何對手的挑釁!

資料來源:解放軍報、中國軍網、央視新聞、新京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