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铵鹽類抗菌材料的抗菌機理與抗菌性能
季铵鹽的抗菌效果良好,人們對于小分子季铵鹽類的抗菌效果已有了較多的研究。早在上個世紀,就發現了長鍊烷基季铵鹽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有很強的抗菌能力目。
并且,人們對于抗菌機理也有較多的研究,目前認為小分子季铵鹽的抗菌作用過程可分為六個步驟:
1、吸附到菌體表面;
2、穿透細胞壁;
3、與細胞膜結合;
4、擾亂細胞膜組成;5、細胞内物質如K+、DNA、RNA等的洩漏;
6、菌體死亡。

季铵鹽抗菌材料的抗菌效果與結構間有着密切的聯系。曾經有研究表明具有烷基的季铵鹽類的抗菌效果與其結構變化之間的關系為:
對單烷基型,烷基鍊的長短對抗菌性能影響較大。具有最佳鍊長的有最大的活性。對雙烷基型,R碳鍊長短對殺菌力影響較大,當R碳鍊中碳原子數目最佳 時殺菌力最大。R為苄基及其衍生物的殺菌力要比甲基的高得多。
其毒性與結構之間的關系為:同類季铵鹽抗菌材料烷基鍊短的毒性要比長的大。在烷基鍊長相同時,帶甲基的毒性要比帶苄基的大,單烷基的毒性要比雙烷基的大。
此外,季铵鹽抗菌材料中所含陰離子對其抗菌效果也會産生影響,例如:苯紮溴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與苯紮氯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相比,兩者具有相似的活性,在同等試驗情況下,苯紮溴铵比苯紮氯铵具有更好的殺菌活性。
在10mgL有效物的用量下,苯紮溴铵對異 養菌的殺滅率為98.9%, 而苯紮氯铵對異養菌的殺滅率為983%,并且苯紮溴铵比苯紮氯 铵具有更低的毒性。Chen ChrisZhisheng等研究了樹枝狀分子結構的季铵鹽的抗菌性能,同樣發現了陰離子為Br的季铵鹽抗菌材料比陰離子為CT的季铵鹽抗菌材料殺菌性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