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年老字号“天竺筷”疫情下“突圍”:研發近十款新産品拉動銷量,今起傳統天竺筷、公筷禮盒等上線“每滿生活”

作者:每日商報
百年老字号“天竺筷”疫情下“突圍”:研發近十款新産品拉動銷量,今起傳統天竺筷、公筷禮盒等上線“每滿生活”
百年老字号“天竺筷”疫情下“突圍”:研發近十款新産品拉動銷量,今起傳統天竺筷、公筷禮盒等上線“每滿生活”

“天竺筷”是中國十大名筷之一,與“張小泉剪刀”“王星記扇子”“西湖絲綢”并稱為“杭州四寶”,也是有着百年曆史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承載着一代代杭州人的兒時記憶與鄉土情懷。

百年老字号“天竺筷”疫情下“突圍”:研發近十款新産品拉動銷量,今起傳統天竺筷、公筷禮盒等上線“每滿生活”

年後原本就是筷子行業的淡季,受疫情影響,讓“天竺筷”雪上加霜:生産停滞、原材料堆滿倉庫、酒店餐飲用筷需求銳減、門店生意冷清。

但就是在如此危難之際,傳承人王連道帶領團隊設計出近十款新産品,積極拓展直播等新管道,今年上半年的銷售額較往年提升了三成,所幸轉危為機。

這次王連道想通過每日商報,讓更多的市民重新認識“天竺筷”,不僅增強用公筷的意識,而且家家戶戶用上公筷,他帶來了不少“天竺筷”的拳頭産品和新品,以優惠的價格讓大家重拾老杭州的情懷。

點選下方小程式即可購買

無漆無蠟 環保健康

20多道工序都是純手工

天竺筷源于清代,取材于天然細竹手工制作,用傳承人王連道的話來說:天竺筷是環保得不能再環保的筷子了。

在大師工作坊裡,王連道老先生給我們展示了天竺筷的原料——小苦竹、大葉箬竹。

百年老字号“天竺筷”疫情下“突圍”:研發近十款新産品拉動銷量,今起傳統天竺筷、公筷禮盒等上線“每滿生活”

“隻有這些細細長長的竹子才能做筷子,這些竹子非常難找,現在這些原料都是去安徽、甯波、江西一帶找來的。”王連道說,做筷子要求高,買來的原料有一半左右都廢棄了。

相比現在市場上做的筷子,王連道說,“天竺筷是不使用任何一點油漆、塗料的,竹子表面的原始竹青就是最好的保護層,這層青青的竹皮密度很大,可以保護筷子不容易受細菌的侵入。”

天竺筷上的圖案花紋是用火烙的方式烙印上去的,“天竺筷采用火烙的方式,經久而不褪色,仔細聞還有一股淡淡的竹香。”

在天竺筷的制作工坊裡,五六個匠人正忙碌着,從選料、切割、蒸煮曬,到花紋設計、雕版制作、烙花、抛光、套頭固定等20多道工序,全部由手工完成,必須全神貫注,一點馬虎不得。

百年老字号“天竺筷”疫情下“突圍”:研發近十款新産品拉動銷量,今起傳統天竺筷、公筷禮盒等上線“每滿生活”
百年老字号“天竺筷”疫情下“突圍”:研發近十款新産品拉動銷量,今起傳統天竺筷、公筷禮盒等上線“每滿生活”

就拿烙花這一道工序來說,需要匠人手、腳、眼、烙花機的整體配合,一根傳統的天竺筷需要烙上三段花紋,烙花的位置都需要精準把控,一不小心就會歪斜。

百年老字号“天竺筷”疫情下“突圍”:研發近十款新産品拉動銷量,今起傳統天竺筷、公筷禮盒等上線“每滿生活”

另外,烙花的溫度也需要嚴格控制,才能做到圖案清晰、深淺基本一緻。一旦溫度高了、時間久了,烙痕就會太深,甚至焦糊,溫度不夠則會色澤太淺。

正因為一直堅持傳統手工工藝,天竺筷無法實作大規模量産,一年筷子的産量也隻能達到一百萬雙左右。

疫情契機下找到市場突破口

研發近十款新産品拉動企業增長

“這場疫情期間,大家幾乎都閉門不出,這讓工廠遭受了毀滅性打擊。”王連道坦言,“流水線經曆了長時間停産,期間大家在餐飲習慣上有了很大的調整,就連購物方式也逐漸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工廠複工複産後,一時間完全沒有訂單,我們就是想生産也不敢。”天竺筷的取材一年隻有一季,面對着堆滿倉庫的原材料,王連道犯難了,他明白,這家風雨飄搖了十幾年的非遺文化手工藝制造企業,已經站在了生死存亡的風口浪尖上。

百年老字号“天竺筷”疫情下“突圍”:研發近十款新産品拉動銷量,今起傳統天竺筷、公筷禮盒等上線“每滿生活”

在杭州老字号餐飲店,像奎元館、樓外樓還保留着使用店内用天竺筷的傳統,每年都要購置天竺筷,孤山腳下的樓外樓還專門展示出售天竺筷,往年一年可以賣掉幾萬雙。

“今年2-3月份,當時旅遊行業幾乎停擺,筷子訂單也受到波及。”王連道幾句話道出了當時的艱辛,不少餐飲店加盟店也會采購筷子,今年上半年餐飲行業不景氣,采購量也直線下滑。

“如果天竺筷廠就這麼倒閉了,那天竺筷就很有可能就此退出曆史舞台。老祖宗傳承下來的好東西,決不能在我們這一代丢失掉。”盡管王連道守護非遺文化的态度十分堅定,但廠子能否撐下去,他自己心裡也沒底。

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了一個契機,疫情的發生讓越來越多人提倡使用“公筷公勺”“禮食雙筷制”。以此為契機,王連道配合拱墅區發起的“禮食雙筷制”文明好習慣倡議,創新推出了一套“雙筷制”餐具組合,王連道也成了拱墅區“公筷公勺”“禮食雙筷制”宣傳大使。

百年老字号“天竺筷”疫情下“突圍”:研發近十款新産品拉動銷量,今起傳統天竺筷、公筷禮盒等上線“每滿生活”

這套“雙筷制”餐具組合創意性地融合了杭州天竺筷和龍泉青瓷兩大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其中較長的一雙筷子為取食筷,較短的另一雙筷子為進食筷,取食筷夾取餐盤食物,放在青瓷制成的方艙碟上,進食筷夾取方艙碟食物進食,方艙碟既可分餐,又替代了餐桌上的筷托。

百年老字号“天竺筷”疫情下“突圍”:研發近十款新産品拉動銷量,今起傳統天竺筷、公筷禮盒等上線“每滿生活”

除了這套方艙禮食雙筷套盒,天竺筷還推出了一勺一筷的專人專用套裝、兩大一小的專人專用親子套裝等近十款新品。這些因疫情需要新誕生的産品給天竺筷帶來了新的生機。

百年老字号“天竺筷”疫情下“突圍”:研發近十款新産品拉動銷量,今起傳統天竺筷、公筷禮盒等上線“每滿生活”
百年老字号“天竺筷”疫情下“突圍”:研發近十款新産品拉動銷量,今起傳統天竺筷、公筷禮盒等上線“每滿生活”

在研發新産品的同時,天竺筷還在開拓線上管道銷售,比如抖音、快手,杭州天竺山筷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缪麗君介紹,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線下門店銷售受到影響,他們在淘寶、微店的基礎上,開拓了抖音、快手等管道,給企業帶來了新的增長點。

據悉,今年上半年天竺筷業營業額不僅沒有跌,反而穩中有增,提升了三成。

老字号年輕化

想買天竺筷的市民可以來“每滿生活”

這一雙看似簡單、實則工藝精細的天竺筷,已經在杭州流傳了一百多年,不少老底子杭州人家裡仍有天竺筷的“身影”。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随着機械化生産的塑膠筷、毛竹筷、木筷以及一次性筷大量占據市場,曾經風靡江浙滬一帶的天竺筷産業就已近凋零。盡管王連道在2006年重組了杭州天竺筷廠,但受原材料難覓、無法批量生産、報廢率高等因素制約,天竺筷早已不具備往日的競争力。

為了讓天竺筷能繼續流傳下去,王連道多年來堅持創新。“隻有讓年輕人愛上天竺筷,這雙傳統的杭州名筷才能一直傳承下去。”

王連道調研年輕人的使用習慣、審美風格,推出了不少改良版的天竺筷,除了保留傳統的西湖美景、杭州風俗等烙花圖案,他還設計出了符合年輕人審美的簡約風烙花。

百年老字号“天竺筷”疫情下“突圍”:研發近十款新産品拉動銷量,今起傳統天竺筷、公筷禮盒等上線“每滿生活”
百年老字号“天竺筷”疫情下“突圍”:研發近十款新産品拉動銷量,今起傳統天竺筷、公筷禮盒等上線“每滿生活”
百年老字号“天竺筷”疫情下“突圍”:研發近十款新産品拉動銷量,今起傳統天竺筷、公筷禮盒等上線“每滿生活”

有不少年輕人覺得傳統7寸6分(約為25.3厘米)的筷子太長了,不友善夾取,他借鑒了日式筷子的設計,推出了22厘米的短款天竺筷。迎合年輕一代送禮物的需求,情侶筷、生肖筷、星座筷一一誕生。

在外出參展、調研的過程中,他們還發現不少外地人不太了解天竺筷,對竹筷的接受程度不高,不習慣竹筷相對輕巧的手感,想要紅木筷、紫檀筷,他們決定增加木筷産品線,獲得了市場的一緻認可。

百年老字号“天竺筷”疫情下“突圍”:研發近十款新産品拉動銷量,今起傳統天竺筷、公筷禮盒等上線“每滿生活”
百年老字号“天竺筷”疫情下“突圍”:研發近十款新産品拉動銷量,今起傳統天竺筷、公筷禮盒等上線“每滿生活”

王連道表示,此前有老底子杭州市民反映想買天竺筷卻不知道到哪裡買,很多人還跑到廠裡來購買,為了謝謝廣大市民的喜愛和支援,他這次拿出了多款拳頭産品上線“每滿生活”,有老底子一直在用的天竺筷,8雙筷子隻要39元,有天竺筷禮盒、方艙禮食,還有一些木筷套裝,以優惠的價格讓大家重拾老杭州的情懷。

為了進一步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穩定器作用,将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省經濟發展的影響降到最低。《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提振消費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實施意見》已于近日印發。《意見》提出了16項提振消費的具體舉措,包括拓寬智能消費新領域、大力培育發展夜間經濟等。每日商報也積極行動起來,推出“提振消費,助力産銷對接”特别報道。

目前,“每滿生活”平台開通了“每滿”服務号,該服務号有很多貼心功能:第一時間了解到受疫情企業的消息和上線的産品、随時檢視訂單詳情、咨詢商品情況、解決售後等。接下來,我們會不定期發放福利,趕緊來關注吧。

除了微信上可以買買買,我們還有了自己的淘寶店,您可以在淘寶店鋪搜尋“每滿生活”,看中喜歡的抓緊下單吧。

百年老字号“天竺筷”疫情下“突圍”:研發近十款新産品拉動銷量,今起傳統天竺筷、公筷禮盒等上線“每滿生活”

如果您的企業有滞銷的産品需要助力,可以第一時間聯系我們,聯系電話:0571-85051085,或者聯系我們的“小每”客服:“meimanshenghuo2020”。

“每滿”服務号

“小每”客服

值班編輯:侯惠惠

/

下載下傳每日商報APP用戶端“每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