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卷兒 文/圖
出版社: 新世紀出版社
出品方: 蒲蒲蘭繪本館
出版年: 2020-6
《從前有個月餅村》這本書精彩又應節,一個大月亮高高挂在天空中。中秋佳節,村民們在這美麗的夜晚相約賞月。
面點自身的棉軟特制和月餅傳統的圓潤外貌使得這些小家夥天然讨喜。創作者更在外觀造型上賦予了他們奶萌的氣質,有戴着草帽、發帶的,有手拿扇子的、戴眼鏡兒的,還有背着雙肩包的……配合着靈活多樣、特制的服飾和道具,讓這些月餅村“村民”足夠萌動人心。
【繪本簡介】
這本書鮮為人知,是一本等待挖掘的寶藏書,出自有名的“蒲蒲蘭繪本館,”我是偶然間在短視訊平台刷到,我把視訊反複多次的觀看,但是還未得到滿足,于是開始了全網搜尋繪本相關音頻/視訊/PPT…
答案是:寥寥無幾的資訊
這麼好的繪本應該得到大家的關注,是以我來了~
中秋佳節,月餅荟萃,月亮沒了,誰是盜賊?這是一個懸疑推理、幽默感十足繪本故事,但是幼兒很容易了解,這本書故事性強,富有表現力,适合幼稚園排練繪本劇使用。
【繪本解讀·環襯】
環襯上是繪本的六位主角——六位月餅村民,它們分别是京氏自來紅、港式冰皮流心、京提漿五仁、蘇氏酥皮鮮肉、台式蛋黃酥、廣式蓮蓉雙黃,看名字就能知道他們是來自中國各地的頭牌月餅。
這六種月餅既有傳統也有新式,既有鹹口也有甜口,既有圓形也有異形的,充分考慮到南北方月餅的特色,具有标志性和豐富性。
【版權頁·作者介紹】
【作 者】卷兒,本名王婧,文學博士,現任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教師,在校主講繪本賞析、繪本創作、插畫設計等相關課程。
【作 品】《餃子和湯圓》(任晶晶 圖)獲得第一屆“張樂平繪本獎”入圍獎、“2018 年度桂冠童書(低幼啟蒙類)”獎。《小粽子,小粽子》
話不多說,讓我們跟着月餅小偵探去破解“月亮不見了!”的謎案。
【繪本正片開始】
每年的中秋節,月餅村的村民都約好要去山頂上賞月。
“滴滴 巴巴”月亮巴士到站了,請要去賞月的月餅趕緊上車。
自來紅月餅拿着包袱第一個沖出來了,可是準備去坐月亮巴士的時候,發現“月亮不見了”,他這麼一喊,所有的月餅都沖了出來,故事的導火索就此點燃!
【觀察發現蛛絲馬迹】
中秋賞月之時,月亮竟然不在了,這是個很嚴肅的問題,月餅小偵探們新鮮出爐了,開始四處尋找月亮,可是哪兒都找不到。
想一想,抓住每一個小的細節,誓要找到偷吃月亮的嫌犯。誰偷吃了月餅呢?
這時,自來紅發現冰皮月餅的嘴角有可疑的黃色痕迹。
【嫌疑餅:榴蓮冰皮月餅】
榴蓮冰皮月餅趕緊自證清白,吐出肚子裡的榴蓮流心。
這裡開始的頁面文字精簡,畫面形象的描繪差別和種類。
【嫌疑餅:伍仁月餅】
擺脫了嫌疑的榴蓮冰皮月餅,又開始懷疑起嘴巴鼓鼓的五仁月餅,五仁月餅從嘴巴裡吐出來核桃仁、花生仁兒、松子仁、瓜子仁、芝麻仁,我們就是紅遍大江南北的五仁天團!
就“伍仁月餅好不好吃”這一問題每年都會有争議,例如:古怪的味道、冰糖咯牙、有青絲…,但是在古代,伍仁月餅是蘇東坡都說好吃的,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不評價了。
【嫌疑餅:蘇式酥皮鮮肉】
這次又輪到蘇式酥皮鮮肉餅,張開嘴巴吐出餡兒,隻看見肉丸排着隊依次向前走着,“我是肉丸,我是大大肉丸,我是大大大肉丸!”也不是酥皮鮮肉餅,那會是誰吃了月亮呢?
“不是我,不是我。”短促的句式描寫出了被人懷疑時的緊張和急證清白的迫切感。“啊……”一個字搭配誇張的“吐陷”的行為笑點特别足。每一頁的逗趣配文都猶如點睛之作,使書中小月餅的形象生動地展現在眼前。
【嫌疑餅:蛋黃酥和蓮蓉月餅】
随着月餅們一個個吐出的餡,來證明自己沒有偷吃月亮。最後的嫌疑人鎖定,是蓮蓉雙黃月餅和蛋黃酥嗎?
蛋黃酥連忙解釋說:“搞錯了吧!我隻是來串門的,”這把蛋黃酥和蓮蓉雙黃月餅吓得趕緊張大了嘴,随着“啊~”的一聲,那是什麼?黃色圓溜溜的,和月亮長得太像了。
【真相大白了嗎?】
自來紅就像一位警探隊長一樣拿着放大鏡仔細觀察,提出懷疑說:“怎麼看起來有點兒像……”大家異口同聲地喊道:“月亮!!”是你們偷吃了月亮,是你們偷吃了月亮,就在這時,月亮終于出現了,原來是調皮的雲朵“偷吃”了月亮。
在興緻勃勃觀賞“村民”們的自證表演時,孩子們從嘴角果餡痕迹、嘴巴鼓鼓表情、吓得掉皮心虛和每位“村民”吐露的“内容”中不斷猜測,在持續五次預想卻一次次落空後,終于找到了偷吃月亮的“竊賊”,恰在此時,天上的笑聲卻将結局反轉,揭示出真正的“偷吃”者,将故事喜劇氛圍和兒童解謎快樂都推向了高潮!
坐上月亮巴士一起賞月
找到月亮了,月餅村民們乘上月亮巴士,來到山頂賞月。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跨頁,月亮巴士也是立體的,視覺沖擊感非常強烈,畫面非常美~賞月派對終于可以開始了,整個故事也到此圓滿結束。
【圓滿結局·賞月】
正文結束後,作者還畫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尾聲:太陽都升起了,滇式和潮式月餅還在開着皮卡車狂奔,錯過了賞月派對,原來他倆迷路了。而他倆的兩句簡單對話不僅解釋了迷路的原因,還蘊含了南轅北轍的成語故事。
【繪本中的一些小細節】
1、蛋黃酥畫的是反的。因為蛋黃酥喜歡倒立,當它倒立的時候,就是我們看到的了;
2、拷問酥皮鮮肉餅的時候,吓得掉酥皮了;
3、封面雲遮月的情節暗示;
4、前環襯六條彩箋恰對應六色月餅、六座彩色屋的屋頂;
5、彩箋的排序就是角色出場順序,好似演員表;
6、前環襯對角飾以彩色絲帶,包含了雲、月、兔、桂花等中秋元素和水雲紋、人字紋、雲雷紋等傳統紋飾;
7、故事後半部分月亮出場時以縱向畫面及立體大拉頁,打破了之前閱讀慣性,造成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富有美感和吸引力。
8、迷路的滇式潮式月餅還在趕路,仿佛電影最後的小彩蛋,給讀者送來一份意外的尾聲甜點。
9、後環襯則把賞月完畢後的情景呈現出來:月亮低垂、表情靜谧,連六座村屋也進入了夢鄉
10、左下角駛離的巴士似乎在歎氣:明年再見啦!
那麼不妨和孩子唱一曲《月餅村之歌》,就此進入夢鄉吧。
【閱讀建議】
以此為切入點和孩子們聊聊月亮,普及一些關于月亮的常識。
1、月亮會發光嗎?
2、為什麼月亮有時候像小船,有時候像大餅?
3、月亮上有些什麼,是不是真的有嫦娥?
4、人類什麼時候登陸月球?
5、和孩子一起去觀察月亮的變化
6、拍照或手繪記錄下整個月亮的形态變化
一群可愛的小月餅,一個令人捧腹大笑的故事,特别适合親子閱讀。在親子閱讀時,随着劇情的發展配合肢體動作和形象的語言,會誘發孩子更大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