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間味道》 肖于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有些食物,吃着吃着就哭了;有些故事,聽着聽着就笑了。書封上的這兩行字溫暖而有力量。味道裡有故人,更有親情;味道裡有歡樂,也有惆怅。
并非歧視,在中國幾大傳統名菜裡,東北菜籍籍無名。除了豬肉炖粉條,數不出更多東北菜肴來的外地人不在少數。作為一位土生土長的東北人,本書作者肖于筆下的豬肉炖粉條、醬茄子、鍋包肉、拔絲地瓜、大拉皮等無不是人間美味。這些菜成為東北人共同的深刻記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伴随着人們度過了闖關東和國企改革等重大曆史特殊年代,也是艱難時期。每道菜肴的背後,肖于都會精心嵌入一個或幾個身邊的小人物——菜隻是舌尖味道的記憶,打撈記憶的深處,則是一個個小人物命運跌宕起伏的世間味道。
越是特殊年代,小人物的命運與食物的聯系越是緊密。全書共分鹹、甜、酸、辣、鮮香五個部分,每篇文章均會寫到一道道地東北菜,每道菜後面都會站着作者特别熟悉的身邊人,性格迥異,人物形象鮮活。
鹹菜的誕生與風靡,一部分是因為人們追求舌尖上的快感,更多時候則因解決食物緊缺困難的不得已而為之。在東北人看來,鹹菜的存在價值因為特殊天氣更深了一層。一旦進入冬天大雪覆寫的季節,大自然年複一年帶來的詩意,在東北人看來隻是平添困惑。雖然入冬前家家戶戶都會挖地窖儲藏蔬菜,但花樣少數量也少,鹹菜于是在捉襟的冬季餐桌中閃亮登場。更有趣的是,許多鹹菜還成了孩子們的一種零食,而腌菜則成了家家戶戶主婦們必不可少的持家手藝。
看到山楂醬,會不自覺地觸動讀者的味蕾。沒有吃過山楂醬,但肖于筆下的故事着實會帶着許多人走進那個天真爛漫的童年。由于山楂醬常常被人們用來“病号餐”,而肖于打下很少生病,自然也缺了這樣的口福。好在外婆總會呵護外甥女,“你快幫外婆吃點,外婆吃不完”。許多經曆過特殊年代的人,都有類似的記憶,隻不過角色不一定是外婆。而當年的那些“病号餐”,早就不如童年那般有味道。
日子是一步步過出來的,是以許多普普通通的小菜賦予了别樣滋味。大拉皮的回憶裡,總似那菜裡暗暗藏着一根針什麼的,紮得舌尖隐隐作痛。原來借住在肖于家裡的小美和小智,白手起家,齊心協力,靠賣大拉皮慢慢活出了生活的亮色。但日子漸漸活絡了的小智步入了人生歧途,拈花惹草,不僅親手拆散了自己的家庭,也深深影響到女兒的前程。人生就是這樣,有時候起色很快,但跌落也很快。這不僅僅指的是小美和小智,還有那個愛喝酒的全兒舅。
相比之下,愛吃牛肉辣椒醬的小勝則成為正面典型。因為在尚未踏入社會時一次失手緻人性命,可以說小勝步入社會的開局簡直糟透到頂了。可誰又能想到,握了一手“爛牌”的小勝在接下來的人生中,勤勤懇懇,本本分分,小生意雖然起起伏伏,但日子總還算過得去。生活就是這樣,“普通人遇到的好日子就好好過;遇到壞日子就熬一熬,熬一熬,就好了。”家家有一本難念的經,過日子也沒有一本人人通用的教科書,關鍵中的關鍵還在于自己對日子的認真态度,小智如此,小勝亦如此。
肖于筆下的這些東北菜肴,有時就像是東北人群像的精神形塑。白菜豬肉炖粉條,這道東北名菜肖于寫給了大梁子,而把清蒸哈什螞寫給了他的老婆,也就是老七(侏儒症患者)。這是兩個将命運牢牢掌握在手中的普通人,他們經曆過普通東北人經曆過的困難,但他們從來沒有放棄過生活的希望。他們憑借着東北人吃苦耐勞和堅韌,還有熱心快腸的優秀品質,一步步将生活過出了精彩,他們最終在城裡買了新房,女兒也如願考取了北京的大學。
透過肖于的這些質樸文字,也透過一道道具有東北特色的菜肴,讀者仿佛看到東北發展的曆史煙火畫卷。在過去那些“蘇聯房子”裡,每個人都在努力書寫着自己特有的人生故事:生活原本隻是一道道尋常食材,至于能不能變成未來美好記憶中的佳肴,取決于每個人對日子的态度。
來源: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