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幹飯能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賦。
而對于美食,除了一飽口福之外,味蕾下的情愫也讓我們内心悸動。
美食慰藉的是胃,而美食電影則能治愈心靈。
今天YOKA君貢獻出珍藏多年的國産美食影片,每部都能讓你多吃下幾碗白米飯。

圖檔來源:soogif
《滿漢全席》(又名金玉滿堂)
《滿漢全席》是YOKA君心中無可撼動的美食電影南波灣。
圖檔來源:《金玉滿堂》視訊截圖
在1995年,它凝聚了幾乎是當時全港電影界的頂級配置——
頂級動作片導演徐克。在烹饪的過程中雜糅了動作片的暢快和利落,又不失考究中華飲食文化的細節,以輕快的節奏講述了後廚裡的江湖故事。可堪為最具活力的美食電影。
圖檔來源:zhihu.com
頂級攝像指導鮑德熹。善于運用色彩和獨特的視角捕捉,讓炒勺裡的每一塊肉都充滿了生命力,這近在咫尺卻又無法觸碰的距離感,狠狠戳到了觀衆的心窩裡。《滿漢全席》之後5年,鮑德熹因為拍攝《卧虎藏龍》得到奧斯卡最佳攝影獎。
頂級作曲盧冠廷。作曲家盧冠廷因為《一生所愛》被網友熟知,但這部電影中的配樂,阿秘認為完全不輸《大話西遊》。
頂級演員張國榮、袁詠儀。1995年,幾乎是哥哥和靓靓最好的年紀,不論是顔值還是演戲狀态都很線上,是以也有人說,這是一部喜劇愛情片。
但說回來,之是以《滿漢全席》能解饞,完全是因為這部電影核心内容就在美食上。電影一開場,便是俯拍的「滿漢全席」,演職員表看起來都很像是菜名。
故事從「天下第一廚」的比拼中展開,讓YOKA君見識到了米飯的一百種焖法。從選米開始,就包含技術含量:
北方的米是自然曬幹,顆粒比較硬;
南方的米是機器烘幹,表面有龜裂:
雙廚瘋狂輸出,分别在蒸飯的過程中加了獨特的食材,隻為争奪一口米飯的底味。
頂級名廚的刀工,也在電影中展現:
這吹彈可破的佛像,即使是機器制作也有一定難度吧?
男女主角入場後,女主的爸爸,滿漢樓的老闆迎來了電影中的第二場挑戰:後廚勁敵咕咾肉和幹炒牛河。這場比賽的經典程度不亞于《海上鋼琴師》裡的鬥琴,我給大家放幾張成品圖:
冰糖咕咾肉,糖稀瞬間凍成拔絲,汁水從冰的裂縫中流出:
脆皮幹炒牛河,撒洋酒點火,把牛河的最後一點油脂都烹香:
友善面廣告都修不出這樣的照片。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看完電影二十多年後,我都沒吃到過電影裡的冰糖咕咾肉和脆皮幹炒牛河,是以始終認為,這部電影必須封神。
電影在第三場比拼中結束,作為正式的《滿漢全席》,宴擺三場,分别以熊掌、象鼻和猴腦為題進行烹饪。影片展示了三種珍稀、當下已經不允許食用的食材(熊熊那麼可愛為什麼要吃熊熊),從奢華程度、飲食文化的旁白為觀衆白描了曾經壕到讓人無法想象的皇家宴會場景。
電影中不乏導演對「滿漢全席」的合理定制,如:用液态氮冷凍熊掌,再虹吸滾燙的鲟龍魚湯:
為了不殺掉可愛的猴子,用各種禽類的腦子和豆腐混合,雕刻成猴腦的樣子,和片頭廖師傅的豆腐八仙首尾呼應:
整部電影除了炫技外,并沒有過于沉重的人生教育課,并且充滿了賀歲檔的溫情與舒适。在每一個令人窒息、即将變身活死人的夜晚,重溫這部電影,就會随着音樂的節奏、色彩的湧動和愛的光輝而複生。
《海南雞飯》
海南雞,易吃不易做,是新加坡食肆裡的熟面孔。正經賣海南雞飯的餐廳,除了雞飯和青菜,很少見到别的食物。因為人們對它最大的期望,就是能坐下吹吹風、喝一碗湯,吃一份雞飯。
圖檔來源:《海南雞飯》視訊截圖
賣海南雞的餐廳一般都是小門面,《海南雞飯》電影裡,阿珍靠着祖傳的海南雞秘方在新加坡紮根,養活了三個被前夫抛棄的兒子。
阿珍是傳統的,她盼望着三個兒子能後繼香火,但随着老大老二的出櫃,她開始擔心小兒子的取向問題。以至于收留了法國美女交換生在家,就為了給兒子「啟蒙」,結果反倒是推了兒子一把,珍記餐廳徹底成為「男孩基地」。
電影裡,海南雞飯這個傳統食物,除了洋溢出了它本身該有的香氣之外,更肩負了影片思想具象表達的任務。阿珍=海南雞=保守派,而三個兒子=新出現的海南鴨飯=新世界。是以電影給我看饞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當媽媽還是選擇嘗試海南鴨飯之後,即使是鋼鐵直女也能感受到壓力的釋放。
電影裡除了海南雞,新加坡特産辣椒蟹,還有較常見的印度美食也曾經登場,其實看來看去,YOKA君私以為最好吃的還是那盤香嫩彈牙的雞肉,和油滋滋的雞油飯。
《春風得意梅龍鎮》
當你吃菜的時候你在吃什麼?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吃的是氣氛、感情或者藝術。電影《春風得意梅龍鎮》給出了一個跨越半個世界的大背景,來解釋一家餐廳到底能給它的後輩和食客傳承什麼。
圖檔來源:《春風得意梅龍鎮》視訊截圖
1947年除夕,滬上名餐館「梅龍鎮」的幾位老闆和一個大廚聯手烹制了十三道菜的「勝利宴」,一年以後,幾人分道揚镳,直到半個世紀後,梅龍鎮幾位老闆的後人又聚在一起,試圖複刻「勝利宴」。
故事是老故事,菜碼可是很硬的。幾分鐘一個名場面,能讓任何一個人在「想吃的夜」默默哭泣。不止是廚師的各種出餐鏡頭:
劇情裡從主角到素人一有機會就開吃,特寫拿捏的很到位,這個金士傑吃面的場面,誰能不想動筷子啊:
故事的最後,後廚的人聚在一起吃荔枝,就為了用荔枝殼和碳烤雞,在打開烤爐的一刹那,全場人都升華了。
講真,雖然是老電影,但劇情裡的紅燒蹄髈和水晶蝦仁,由于色澤太過優秀,很容易造成「通感」,好像已經通過眼睛聞到了味兒,看着電影扒白飯就夠了。
《飲食男女》
早在五年前,《春風得意梅龍鎮》裡的朗雄和吳倩蓮就有過合作。李安的著名美食電影《飲食男女》,在文藝饞嘴蛙圈子裡評價很高。
圖檔來源:《飲食男女》視訊截圖
沒有吃過YOKA君爸爸做的飯的人,不足以談論食物的味覺底線。是以我在一刷《飲食男女》時,第一時間感歎女兒們有個好爸爸,她們完全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一開始,爸爸張羅了一桌好飯。好到什麼程度,反正比我今年年三十吃得好多了。都說廚師下班後不做飯,但這個大廚雷打不動的每周都要求三個女兒回家吃大餐。當明豔的菜色把女兒們垮起的臉照亮,我就知道這一定是個悲傷的故事。
做菜和養孩子是他一輩子能幹的事,但這兩項能力正在失去。沒了味覺,他很難再繼續做餐廳的總廚;三個已經長大,有着各自思想的女兒,也并不想永遠和他生活。
老朱的晚年凋謝得比青春還快,直到他遇到年輕的女鄰居錦榮。他把無處安放的關愛給了靠他最近的人,給錦榮的小女兒帶的便當詭異豐盛。他當那個搖搖欲墜的家因為這份「老而彌堅」而徹底崩壞之後,反而才開始各生歡喜的好結局走向。
《飲食男女》實際上是一部家庭關系解讀片,雖然有很多幀冒着煙、香噴噴的飯菜,但是有多少人在飯菜中投入心血,就有多少人去荒廢。
這幾部電影,雖然能解一時的饞,讓你不黯然扒白飯。可一個人吃飯總是孤單的。
或許當你擡起頭,看看周圍,會發現其實你的飯轍有很多。比如我?
PS:本文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撰文/策劃:緬因貓志國
排版:一頭紅
監制:GaGa
<h1 toutiao-origin="h2">美食大作,一飽眼福</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