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豆瓣日記: 咖啡,要去最适合生活的城市喝

<b>本文作者“葉醬”,歡迎去豆瓣App關注Ta。</b>

好多人對于廈門的評價很兩極分化,隻去了遊客集散中心鼓浪嶼的話,大概會惱火于各種X小姐餅店奶茶鋪。

但若是逛了八市老街、各種菜市場和咖啡館,一定會有搬來過住的沖動。尤其是冷到冰點的江南冬天,還可以敞着領子,在廈門的溫暖陽光下散步。 這一次來廈門,主要是探朋友、喝咖啡。

豆瓣日記: 咖啡,要去最适合生活的城市喝

被安利了不少厲害的咖啡館,一路喝下來,真的厲害不說,每家的氣氛都好舒服,人不太多,設計感十足,咖啡師還會用帶點台灣腔的國語不緊不慢地同你聊天。

豆瓣日記: 咖啡,要去最适合生活的城市喝

回到上海,好喝的咖啡館雖然遍地有,但就算工作日,也常常要等位,放眼望去,全都是抱着電腦幹活的人,咖啡師也根本沒有閑心多講話。

沒有什麼比咖啡館更能代表一座城市的氣質和節奏,愛上廈門,也是從咖啡開始。

豆瓣日記: 咖啡,要去最适合生活的城市喝

樂否TheFall

我第一次碰到,喝咖啡也要熟客預約這件事。樂否由當地朋友帶去,早就聽說老闆性格很溫和,就算不是太懂咖啡的人,也無需是以感到拘謹,老闆會耐心地引導你去感受。

豆瓣日記: 咖啡,要去最适合生活的城市喝

樂否在小區一棟居民樓底層,玄關像個熱帶植物園,裡面還養了一隻叫河豚的刺猬。樂否主要是以烘豆為主的工作室,給廈門不少咖啡店供貨,現在也偶爾對外開放,不過去之前一定要和老闆微信預約。

豆瓣日記: 咖啡,要去最适合生活的城市喝

叫河豚的刺猬

除了小小的咖啡室,隔壁還有一間賣各地搜集的設計小物,居然看到了自己剛從日本帶回的同款小花碟。

豆瓣日記: 咖啡,要去最适合生活的城市喝

當晚喝的三杯單品都是用虹吸壺煮,此前不太熟悉這種沖煮方式,以為跟手沖差不多,“不一樣哦,虹吸的溫度更穩定,手沖的水溫容易降低影響風味”。

不管多麼小白的問題,老闆也會細心解釋。選了一款很喜歡的白色骨瓷杯子,虹吸壺煮出來的咖啡溫度比較高,怕燙的話要吹好久才敢喝。

豆瓣日記: 咖啡,要去最适合生活的城市喝

第一杯是玻利維亞的酒釀咖啡,不太常見的産區,帶有雪松、雪莉甜酒、紅酒的風味(老闆說的),這個環節,像是腦洞大開的想象力考驗。

“但我真的喝不太出來很精準的風味,需要專門訓練的麼?”

老闆給人的感覺是,無論我們對咖啡的認知水準相差多少,都可以平等探讨,“的确是有點抽象,不同豆子比較着喝試試看。”

豆瓣日記: 咖啡,要去最适合生活的城市喝

溫文爾雅的老闆

接下來要了一杯肯亞,烏梅、莓果的風味比較多。突然聽到老闆長歎,“哎呀沖壞了。虹吸壺的入水點很重要,剛才那個點正好看到兒子在那邊玩水果刀,一下分心了,重新幫你們沖。這杯壞掉的就喝一喝當做對比吧。”

豆瓣日記: 咖啡,要去最适合生活的城市喝

有對比才發現,果然這杯喝起來有焦澀味、而第二次煮成功的是令口腔非常舒服的酸味。

“那到底什麼才是剛剛好的入水點呢?”

“我再給你們做一杯,給你看那個時間點。這款豆子叫貝多芬,産自哥斯達黎加但帶有埃塞俄比亞風味,最近淘到最有趣的一款,他家還有巴赫和莫紮特豆子。”

豆瓣日記: 咖啡,要去最适合生活的城市喝

原來虹吸壺煮咖啡要用肉眼觀測水溫,等氣泡慢慢從邊緣移動到中間的時候,差不多92度水溫,是最佳的時間點,接下來維持在89度左右,煮出來的咖啡剛剛好。

“貝多芬”帶有柑橘、香茅和草莓的風味,感覺這些可能需要我發揮更大的想象力,但好喝是來自于直覺的,喝過幾款後,心裡自會有個排名。

豆瓣日記: 咖啡,要去最适合生活的城市喝

單品的魅力在于,它可以無限擴充咖啡的二維世界,擺脫了單調的苦和酸。當時就慶幸,自己生在第三波咖啡浪潮興起的年代。若早生幾十年,還不是隻有劣質的速溶咖啡喝?說不定仍覺得很好喝,每個時代都有它的局限性,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享受當下手中的那杯咖啡。

Adacrew

豆瓣日記: 咖啡,要去最适合生活的城市喝

位于升平路老街,看起來跟周圍煙酒小吃店格格不入的咖啡館。飯後想喝一杯澳白,老闆上來就問,“想要濃苦一點還是酸味強一點?”

“苦一點吧。”

豆瓣日記: 咖啡,要去最适合生活的城市喝

澳白是最近喝到最喜歡的一杯,因為他家牆壁上投影在放拉花的影片,就順勢聊到了%arabica的拉花冠軍山口淳一先生。剛好那時候店裡沒有其他客人,于是就和老闆兩個人在instgram上圍觀%arabica的拉花視訊來着。

豆瓣日記: 咖啡,要去最适合生活的城市喝

途中沖進來一位小哥,“上次在你這邊借了三瓶牛奶,過來還咯。”

老闆假裝憤怒道,“喂,我用的是台灣訂購的味全鮮奶哎,你還我XX牧場的。”咖啡館居然有種《請回答1988》鄰裡互助的感覺。

注意到老闆内側手臂上有Adacrew的紋身,他有點不好意思,“有了這個東西,估計要在咖啡行業待一輩子了。”

轉山咖啡

豆瓣日記: 咖啡,要去最适合生活的城市喝

在附近吃了創意川菜後和朋友們走去轉山咖啡館,果然是居民樓下社群小店的樣子,8點多依舊坐滿了客人。

角落裡的姑娘抱着電腦打字,穿着搖粒絨熊衣的小朋友在門口亂跑,也有情侶邊等咖啡邊各自玩手機,轉山沒有大多精品咖啡館的高冷感,而是路過就很輕松進去坐坐的家常氣氛。

豆瓣日記: 咖啡,要去最适合生活的城市喝

它家除了單品手沖,更有人氣的是幾款咖啡冰飲,其中轉山冰點咖啡是招牌,可惜一天限量6杯,“今天比較暖,是以早就賣完了,不然可能晚上還有哦。”

豆瓣日記: 咖啡,要去最适合生活的城市喝

零點咖啡像融雪的富士山,由冰牛奶和浮在上面的熱濃縮組成,剛入口太苦,攪拌後牛奶會偏重,晚飯後喝會有點膩。髒咖啡相對口感舒服一些,免去打奶泡的過程,懶得時候在家也可以做。朋友點的熱拿鐵據說非常順,拉花的細節也很好,每一杯都是22~25左右的價格。

豆瓣日記: 咖啡,要去最适合生活的城市喝

店名取自于電影《轉山》,後來才知道,門口亂跑的小孩正是店主夫婦的女兒,叫“拿鐵”。

和樂否一樣,夫妻咖啡館讓人想起日本的家庭式小餐館、居酒屋,又是家人又是合夥人,在咖啡香氣中成長的小孩,基因裡都會帶着對咖啡的熱愛吧。

豆瓣日記: 咖啡,要去最适合生活的城市喝

Chai Coffee

豆瓣日記: 咖啡,要去最适合生活的城市喝

花隈

說起他家,因為有日本藍帶畢業的甜品師加持,好像更像一家法式甜品店。點了個日本柚子和焦糖口味的甜品“花隈”,酸度再突出一些會更好,吃到後來有點膩。

本來對咖啡沒抱太大期待,要了洪都拉斯的日曬卡杜艾,非常可愛的小姐姐磨完豆子後拿來給我聞香,“本來是甘香味比較重,但今天我磨完一聞,居然有烤肉的味道哎!”

“哈哈,搞不好還是和牛烤肉。”

豆瓣日記: 咖啡,要去最适合生活的城市喝
豆瓣日記: 咖啡,要去最适合生活的城市喝

單品手沖給了一冰一熱兩種品嘗方式,冰的酸味會更強一些,熱的剛剛好,有鳳梨蜜和杏仁還有紅酒的風味,組合起來很浪漫有沒有。

在店裡待了兩個多小時,期間,三位咖啡師一直在吧台前沖煮試喝,小聲且激烈地讨論“如何把一杯好咖啡呈現給客人”,給我們還送了一小杯瑰夏品嘗,隔着空氣都能感受到對咖啡發自内心的熱愛。

豆瓣日記: 咖啡,要去最适合生活的城市喝

21 Gram

豆瓣日記: 咖啡,要去最适合生活的城市喝

非常有設計感,一進門就被濃濃的金屬和立體感包圍,有點像北京的“我與地壇咖啡館”,遠處台階上有位妹子一動不動在喝咖啡,像是代言模特一樣的存在。

整體的氣場是,要冷峻,我連電腦都不敢拿出來,怕破壞了這種氣氛。

豆瓣日記: 咖啡,要去最适合生活的城市喝

咖啡師是兩位短發中性風的姑娘,一看菜單,牛奶咖啡居然隻要20塊,幾乎就是曼谷精品咖啡館的價位和出品,在大城市簡直不可想象。

拿鐵的個性弱了一點,總體在平均水準以上,單品沒有機會喝,路過小坐還是很舒服的咖啡館。

豆瓣日記: 咖啡,要去最适合生活的城市喝

拉花有點壞了

Barista Honor

沙坡尾一棟窄窄的純白色小房子裡,BaristaHoner像别有洞天的存在,必須得側着身子擠進門,裡面還個四張桌子的小房間,其餘都是靠牆的吧台位。

豆瓣日記: 咖啡,要去最适合生活的城市喝

兩位酷酷的小姐姐在做意式和手沖,要了杯埃塞俄比亞手沖,據說還是在意大利得獎的豆子,價位在廈門算比較高了,50元一杯單品手沖,味道并沒有相比對的出彩。

豆瓣日記: 咖啡,要去最适合生活的城市喝

但BaristaHoner是那一型既可以自己躲起來,也很友善跟人聊聊天的咖啡館,旁邊有在看劇的大學生,埋頭苦讀的小夥子,還有兩隻可愛的肥貓!

豆瓣日記: 咖啡,要去最适合生活的城市喝

本來,咖啡館的誕生,就是人們需要一個帶有很強社交功能的場所,我們分享一杯好咖啡的同僚,除了談論豆子的風味,還可以聊美食、聊文學、聊生活。

豆瓣日記: 咖啡,要去最适合生活的城市喝

曾經歐洲最有名的咖啡館,無論是卡夫卡經常光臨的布拉格、還是莫斯科的普希金咖啡館、聖彼得堡的文學咖啡館、巴黎的花神咖啡館,都是文藝界大咖們彙聚高談闊論的地方,隻可惜咖啡都不太好喝。

豆瓣日記: 咖啡,要去最适合生活的城市喝

Café Lourve

而在廈門的這些咖啡館,即能收獲好咖啡,還能遇到專注而有趣的人。

豆瓣日記: 咖啡,要去最适合生活的城市喝

圖/葉醬、小冉

我的新書《命運早晚會讓我們相遇的》已經上市

當當、京東、亞馬遜等網店均有銷售

簽名版可直接豆油私信購買

豆瓣日記: 咖啡,要去最适合生活的城市喝

(全文完)

<b>本文作者“葉醬”,現居Kyoto,目前已發表了364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群。下載下傳豆瓣App搜尋使用者“葉醬”關注T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