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香氣、韻味、耐泡度,哪個才是武夷岩茶的品質标準?幹貨更多關于岩茶的知識

香氣、韻味、耐泡度,哪個才是武夷岩茶的品質标準?幹貨更多關于岩茶的知識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号: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聽一位武夷山的茶農朋友說。

周末時,一個開7系的同學從外地過來,剛好路過去他那裡喝茶。

然後還說,現在他們圈子裡,能聊到一起的人隻喝肉桂了。

收入水準比較高一些的,不是正岩都不喝,低于2000元的也不喝。

聽完這番話,茶農朋友很吃驚。

連忙問,這是為什麼?

香氣、韻味、耐泡度,哪個才是武夷岩茶的品質标準?幹貨更多關于岩茶的知識

他的老同學很是義憤填膺,如是說道:

“價位2000多的岩茶泡三、四次就沒味,5000多的也就隻能喝六、七次!”

朋友聽完後更是納悶,心裡在想,難不成他在買茶時常年被坑?

然後,就默默陪那位同學,喝了半個下午1000塊的肉桂。

聽完茶農朋友分享的故事。

麻花覺得,還好他沒有直言告知,說這肉桂隻值1000多。

要不然,他那位過來蹭茶的老同學,估計會直接跟他急……

香氣、韻味、耐泡度,哪個才是武夷岩茶的品質标準?幹貨更多關于岩茶的知識

《2》

現在的岩茶,低于2000元一斤的根本沒法喝?

如果說,前面提到的喝茶故事,大家談笑一下就過去了。

但仔細想想,這種想法應當多警惕。

要是說,岩茶必須達到2000元一斤才能喝,那就太可怕了。

全國上下有多少人喝岩茶,平均工資是多少,能夠消費得起如此高價的岩茶?

對大多數喝岩茶的人,可能要花大半個月才能買到一斤适口的茶。

而茶瘾稍微大一些的,那一個月工資全砸下來,估計隻夠喝茶了!

從何時起,岩茶給人留下的直覺印象,竟變得如此糟糕。

香氣、韻味、耐泡度,哪個才是武夷岩茶的品質标準?幹貨更多關于岩茶的知識

非多少錢不能喝。

非大筆砸錢不行。

這種“以價論茶”的風氣,着實該改觀了。

聊到茶葉的定價,定價難規範,曆來是行業内的通病。

每款茶做出來,最開始是由茶農自己定價。願意賣便宜還是賣貴,全憑茶農的個人想法。

接着,茶商們再從茶農那批入茶葉後,定價更是天花亂墜。

等包裝好,宣傳一番後,便可以在定價上自由發揮。

有些懂茶的茶商,會将進貨的茶先對比試喝,再逐一定下合理價位。

香氣、韻味、耐泡度,哪個才是武夷岩茶的品質标準?幹貨更多關于岩茶的知識

而有的茶商,本身自己也不懂岩茶。

而是鳳凰單叢、鐵觀音、普洱、六堡茶、龍井綠茶等,幾乎全部跟茶相關的生意,統統都有參與。

但提到專業度這塊,短闆明顯。

這部分茶掌櫃往往自己還沒喝懂岩茶,甚至連武夷山都沒去過,沒接觸過一手貨源,而是選擇從當地的茶葉批發市場,将茶批回來賣。

等到最終定價時,由于他們自己都拿捏不準一款茶的好壞。

于是,全憑個人心情和喜好來定價。

恰恰是這類不懂茶的茶商,因膽子大,臉皮厚,仗着自己不懂茶,反而有勇氣将岩茶的身價不斷往上标高。

等經過好幾手輾轉後,最終的定價自然是不便宜的。

等到最後,當然成了低于XXX元沒法喝!

香氣、韻味、耐泡度,哪個才是武夷岩茶的品質标準?幹貨更多關于岩茶的知識

《3》

像文章開頭那位開7系的同學,應該是沒有找到好的岩茶管道。

然後又長期被不良商家洗腦,被人坑着買茶。

久而久之,自然就深陷迷局。

不過,按對方的舉例描述看,“價位2000左右的岩茶,隻能泡三、四次。”

這未免太誇張了!

一泡岩茶的份量,少說也有7、8克。

在用蓋碗泡茶時,如果才泡了三、四沖,茶湯就徹底沒味。

香氣、韻味、耐泡度,哪個才是武夷岩茶的品質标準?幹貨更多關于岩茶的知識

那不得不說,這樣的岩茶,内質積累實在太遜了!

空洞、寡淡、沒有足夠的實力。

以至于在泡茶過程中,茶味物質的浸出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才泡了三沖,茶味就急劇下滑。

說真的,這樣的岩茶根本不值2000左右。

賣到200元上下,才是合理。

據麻花的經驗,2000左右一斤的岩茶,品質遠不會這麼惡劣。

香氣、韻味、耐泡度,哪個才是武夷岩茶的品質标準?幹貨更多關于岩茶的知識
香氣、韻味、耐泡度,哪個才是武夷岩茶的品質标準?幹貨更多關于岩茶的知識

雖然,依照今時今日的物價,2000元左右核心産區的岩茶。山場沒那麼正,茶湯滋味沒那麼醇厚飽滿。

喝茶時,受先天山場環境影響,茶湯滋味喝起來鮮爽度略有不足。

但是,在做青做透,走水順暢,焙火到位的前提下。

這樣的岩茶,也理應是香氣落水,茶味帶有層次。

用蓋碗泡茶時,隻要避開故意悶泡,那麼泡上六、七沖左右,不成問題。

要是花了2000多的價位,買到一斤才泡三沖就變寡淡的岩茶。

那這未免,成本效益太低!

香氣、韻味、耐泡度,哪個才是武夷岩茶的品質标準?幹貨更多關于岩茶的知識

《4》

買岩茶時,耐泡度是不少茶客關心的話題。

但麻花想說,買岩茶時,千萬别隻看耐泡度。

一泡岩茶耐泡與否,受到諸多因素影響。

客觀上,包括山場環境,做青效果,焙火工藝,儲存情況等。

而主觀上,也能找出不少原因。

比如,投茶數量太少,每次隻放半泡袋茶進去泡。

比如,悶泡時間太長,這點極有可能。

部分喝茶口味偏重的茶客,早已養成“逢茶必悶”的習慣。

香氣、韻味、耐泡度,哪個才是武夷岩茶的品質标準?幹貨更多關于岩茶的知識

另外,部分茶味積累寡淡的劣質岩茶,用快出水的方式沖泡,茶味易淡。

響鑼不用重錘,而不響的鑼,需要重重敲打。

原本就内質寡淡的劣質茶,屋漏偏逢連夜雨,每沖直接悶一分鐘左右再出湯,當然會快速燃盡内質,變得極不耐泡。

還比如,個人喝茶口味影響。

每個人的喝茶口味,衆口難調,不盡相同。

麻花就曾見識過,個别喝茶比較壕的人,喝茶态度是“弱水三千隻取一瓢”。

信奉“再好的茶,喝到4、5沖之後也該盡興”,不願再繼續泡來喝。

而有的人,講究極緻的物盡其用。

認為隻要一泡岩茶泡出來,略帶點茶色,還能繼續泡來喝。

香氣、韻味、耐泡度,哪個才是武夷岩茶的品質标準?幹貨更多關于岩茶的知識
香氣、韻味、耐泡度,哪個才是武夷岩茶的品質标準?幹貨更多關于岩茶的知識

反而是,比起白開水略帶點顔色和味道就行。

是以,在他們手裡,任一泡岩茶都能輕松泡出15+的優秀耐泡次數。

但實際上,茶味品質未必是一流!

武夷岩茶,并非是以耐泡次數論英雄。

更不是以耐泡與否,來直接論價。

用蓋碗泡茶時,快出水沖泡下能泡五、六沖,等茶味泡淡後還能再悶兩、三沖。

符合這樣的表現,對優質岩茶而言。隻能拿到合格分,罷了。

除此外,更關鍵是看茶香、茶味、韻味的表現!

香氣、韻味、耐泡度,哪個才是武夷岩茶的品質标準?幹貨更多關于岩茶的知識
香氣、韻味、耐泡度,哪個才是武夷岩茶的品質标準?幹貨更多關于岩茶的知識

《5》

武夷岩茶的茶香,要求香氣悠遠,持久且有穿透力。

香型層次豐富,除了基礎的花香與果香外,還要展現清晰的品種特征。

香氣雅緻,茶香落水。

當你在喝完一杯茶後,香氣能夠在嘴巴裡停留較長時間。

且,茶湯喝起來還具有香滑表現,稠稠的,潤潤的,醇厚無比。

含一口茶湯在舌面,能感受到包裹感。

茶水醇厚,膠質感強。小口飲入茶湯時,細細品味。

香氣、韻味、耐泡度,哪個才是武夷岩茶的品質标準?幹貨更多關于岩茶的知識
香氣、韻味、耐泡度,哪個才是武夷岩茶的品質标準?幹貨更多關于岩茶的知識

隻仿佛每一滴茶湯内,都藏着精彩至極的滋味層次。

以至于在喝茶後,身心舒暢,特别愉悅。

包括回甘持久、口腔内帶有清涼感、生津感明顯的愉悅體驗,會停留較長時間。

喝茶之後的不斷回味,是對一款好茶韻味的最佳概括。

香氣、茶味、韻味俱佳的岩茶,才能堪稱為成本效益一流。

要不然,空有耐泡,但每一道茶湯喝起來都苦澀不堪的岩茶。

這樣的茶就算是再耐泡,也不能博得好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30">更多關于岩茶的知識</h1>

茶友來信,​一般岩茶的烘焙期有多長?這要從岩茶的火功說起

滋味不夠,克數來湊,10克袋裝岩茶為何悄然潛伏武夷岩茶圈?

​喜歡喝武夷岩茶的你,聽說過岩茶裡的“倒青”嗎?

過去的岩茶都叫大紅袍,現在的岩茶都叫肉桂?

奇葩,冷後杯底不香,就不是正岩岩茶?茶圈驚現辨識岩茶的神操作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