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北大醫學女博士健康說原創美文第394期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1" data-track="2">痛風這個病,中醫要分期分型治療</h1>
尿酸高的人估計這篇文章不會看,是以今天的科普就不介紹痛風的現代醫學緻病原因和治療方法了。
直接聊中醫的了解。
盡管西醫眼裡的痛風和中醫領域的痛風,還是有所不同,中醫裡盡管也有痛風這個疾病,但中醫仍然把痛風這個疾病歸入了“痹症”的範疇。
曾經,和西方一樣,也屬于“宮廷貴族病”。
其實痛風隻是代謝綜合征中的一個疾病,而且,痛風的人并發其他代謝綜合征肥胖、脂質紊亂症、高血壓、脂肪肝、糖尿病的機率分别是75%、70%、50%、45%、30%。
而且,按照中醫辯證的原則,如果痛風性關節炎偏于風者,要祛風為主。
痛風性急性關節炎偏于寒者,以散寒為主。
濕邪偏盛的,要以化濕為主。
熱邪偏盛的,要以清熱為主。
這樣看來,痛風患者,特别是多年的老風友,治療時一定要根據關節發炎的症狀特點以及是不是在痛風急性發作期而辯證痹症的性質,進而精準對症下藥。
而且,我們會發現,在實際實踐中,超過三分之二的痛風患者合并有腎髒損害。
是以,大多數痛風患者以脾腎二髒代謝紊亂尤為突出。
如果從西醫或過往的認知,會認為得了痛風多數要終生服用降酸藥。
但是降酸藥很多有副作用,依從性差,是以很多人用着用着就難以堅持下去。
那麼如果采用中藥結合西藥治療會怎麼樣呢?結果顯示有半數的風友血尿酸可長期保持正常水準。
而且,中醫生在結合前人經驗和自己多年中醫臨床實踐基礎上,多将痛風分為三個病期治療。
今天的科普,就重點聊中醫如何分期治療痛風。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2" data-track="21">痛風急性期,可用白虎通痹湯治療</h1>
中醫針對痛風急性期的關節紅腫熱痛,筋脈拘急,手不可近患處,更難以下床活動,而且白天疼痛減輕,夜晚疼痛加重,舌苔黃膩,脈象弦滑數的,會診斷為濕熱邪毒、痹阻關節之證,治療給以清熱除濕、活血通略之法,治療方劑選用白虎痛痹湯治療,組方(詳細組方可關注@北大醫學博士後私信回複“0916-1“有驚喜)由金銀花、連翹、知母、石膏、黃芩、防風、秦艽、桑枝、細辛、制草烏(先煎)、黃柏、牛膝、露蜂房、薏苡仁/土茯苓各、虎杖、甘草組成,每日一劑,水煎溫服早晚各一次。熱甚的澤瀉、防己各15g。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3" data-track="24">痛風遷延活動期(慢性期),可用黃芪桂枝五物湯治療</h1>
痛風在慢性期症狀緩解,但血尿酸仍然處于明顯高于正常值範圍,這個時候,還需要繼續治療。
但是痛風遷延活動期(慢性期)的病機特點是,脾虛運化濕濁功能減弱,代謝産物蓄積不化,濕濁流注關節日久化瘀,濕瘀相合,濕熱流注,痹阻關節,出現關節畸形僵硬,活動失靈,或者出現局部潰爛(有白鹽狀物從傷口排出)。
而且可見疲乏厭食,舌苔白膩,脈象沉細。
這多屬于脾胃虛弱、氣血不暢之證。治療方法可采用補脾益氣、化痰除濕之法,方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及運脾滲濕東加減治療,組方(詳細組方可關注@北大醫學博士後私信回複”0916-2“有驚喜)由黃芪、黨參、澤蘭、土茯苓、忍冬藤、生薏苡仁、牡丹皮、當歸、赤芍、黃柏、川芎、蒼術、半夏、防己、威靈仙、白術、烏梢蛇、甘草組成。痛甚的加适量乳香、沒藥。每日一劑,水煎溫服早晚各一次。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4" data-track="30">痛風間歇期,可用加味四妙湯治療</h1>
痛風間歇期(不能有痛風石,注意不是緩解期哦),關節炎的諸般症狀都得到緩解,但是仍然感覺腰膝酸冷,畏寒水腫,這說明存在脾腎虧虛或不足,治療應當以健脾滬深、祛濕扶正鞏固療效,治療方劑可用加味四妙東加減治療,組方(詳細組方可關注@北大醫學博士後私信回複”0916-3“有驚喜)由蒼術、黃柏、牛膝、赤芍、地龍、全蠍、寄生、知母、防己、澤瀉、茯苓、川斷、薏苡仁、金錢草、生黃芪、山藥、組成,水煎溫服早晚各一次,每日一劑。
總之,我們的目标是:尿酸不再高,痛風不會犯。
本文參考:2012年第6期《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端教育》相鳳梅文章《痛風的中西醫診治》。
最想聽什麼疾病的治療,我在2021就分享什麼。總之,你想知道、你一直想知道、你最想知道的而又不好給身邊人講的,都在《北大醫學女博士健康說》!
一身正氣,隻講有用的,你需要的就是我要分享的,每一篇都是實用、新鮮和溫暖,願意把一些平常接觸不到卻又非知不可的,仔細慎重而嚴謹地講給你,才是最難得的。你看到的不僅是一篇人文科普,更是一個嚴謹而負責的态度!參與方法:@北大醫學博士#哆咖醫生超能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