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條的這種吃法,全國許多地方都有,但做法和叫法稍有不同,就河南來說,各個地區(小範圍内)叫法也不相同。我們南陽當地人們把它叫“蒸面條”。這個叫法很形像很貼切,相對于湯面撈面來說,這種面條是“蒸”出來的。

在鄭州,人們把這種面條叫“鹵面”,原因是制作時會用到“鹵湯”,這個鹵湯并非鹵肉老湯,而是對這種制作方式的一種叫法,面條要被濃香的湯“鹵”過之後才更好吃。還有人把這種面條叫“焖面”,因為制作過程中有“焖蒸”的步驟。
其實無論叫什麼名字,也無論具體做法有哪些差異,它都是當地人們餐桌上不可缺少的家常美食。春夏季尤其喜歡吃。一方面是因為适合做蒸面條的時令蔬菜比較多,另一方面是因為春夏季氣溫比較高,一碗蒸面配一碗湯就可以解決一頓飯,不用在乎它是不是很熱很燙。
有人認為芹菜黃豆芽五花肉是蒸面條的經典搭配,有人認為豆角五花肉才最好吃,也有人認為用番茄搭配豆芽非常美味。我認為,隻要是時令的,久煮不爛的蔬菜都可以做蒸面條,春天用蒜苗蒜苔,夏天用豆角芹菜,秋天用胡蘿蔔白蘿蔔,全都可以做出美味的蒸面條,不信你試試。
我們當地有一家以鹵面為主食的連鎖餐館,焖面有葷有素,葷焖還分牛肉、羊肉、豬肉,素焖主要是豆角,生意挺爆,焖面中除了用肉和豆角,還有香菇,也别有滋味。
清明前後,蒜苔正上市,又嫩又新鮮,用它做蒸面條,非常好吃。早春的時候,用蒜苗做蒸面條也是常有的。都很好吃。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蒜苔蒸面條</h1>
材料:細濕面750克,蒜苔400克,豬肉200克,洋蔥,姜,幹辣椒,花椒,食用油,豬油,鹽,醬油,五香粉,芝麻油等。
做法步驟:(步驟圖在上文字說明在下)
面條鋪裡買面條的時候,跟店老闆說做蒸面條,他通常會問你要細的還是二細的,喜歡哪種就要哪種,我用二細面,挺好吃的。面條放在蒸籠上面,大火蒸10分鐘備用。
蒜苔切成段,豬肉切成片,如果有肥有瘦,肥瘦分開切,如果純瘦肉,建議加一點兒豬油比較好。
炒鍋倒油,植物油加豬油混合比較香,油熱後先下洋蔥碎,幹辣椒碎和花椒炒香,接着下入豬肉片炒至變色。用醬油和鹽調味兒。
把切好的蒜苔下鍋,拌炒均勻之後加入開水,煮至沸騰,嘗一下味道,補充鹽和醬油,加入五香粉和芝麻油,關火備用。
把蒸好的面條放入炒菜鍋中,炒好的面條并不是松散的狀态,不用擔心,放進菜湯中拌均勻,面條自然就散開了。
充分拌均勻之後,看鍋中的湯汁情況,如果太多,舀出去一點兒,如果若有若無,直接點火加熱,用小火,蓋上鍋蓋焖兩到三分鐘,之後打開鍋蓋,拌均勻後讓面條散散氣,接下來就可以享用了。
煮一碗紫菜蕃茄蛋湯,來的朵大蒜,這也是神仙搭配啊。
多說幾句:
面條試先蒸熟後再拌上湯汁入味兒,接着再焖幾分鐘,面條口感軟韌味道香很香,非常好吃。兩有用“兩蒸”法做蒸面條,拌上湯汁之後回籠再蒸,相對于焖出來的面,口感稍幹,狀态會更松散,各有好處。一蒸一焖适合做二細面和粗面,兩蒸适合做極細的面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