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己之力存趙救魏兩敗強秦,推遲秦滅六國的步伐,這位公子有點猛信陵君解趙國之危,敗秦兵于河東。信陵君救魏國于難,退秦兵于關西。秦國使出殺手锏,信陵君敗于朝堂。飛魚說:

文|飛魚說史

六國君王不足乎一救弱趙,隻身公子能有以二退強秦。——清末民初·徐世昌

戰國末期,秦國最雄,諸侯方弱,華夏一統,已成大勢所趨。

結束戰亂紛争二百多年戰國時代的重任,自然責無旁貸地落在了最強諸侯國秦國的身上,這個過程中即使荊棘密布,但奮六世之餘烈的強秦,也已具備了披荊斬棘的實力。

當此之時,山東六國固然已經沒落,仍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面對強秦東出,山東諸侯想要抵擋,也隻有結盟合縱之路可走,隻是各懷鬼胎的六國,始終無法真正擰成一條不能被剝離的繩,秦國對六國的各個擊破也隻是時間問題。

以己之力存趙救魏兩敗強秦,推遲秦滅六國的步伐,這位公子有點猛信陵君解趙國之危,敗秦兵于河東。信陵君救魏國于難,退秦兵于關西。秦國使出殺手锏,信陵君敗于朝堂。飛魚說:

然而,卻出現了意外,這個意外讓山東諸侯重新走到了一起。

促成這個意外出現的是一場戰争和一個人,這場戰争是秦攻趙的邯鄲之戰,這個人是大名鼎鼎的魏國信陵君魏無忌。

那麼問題來了,四公子中為何信陵君聲望最高?是因為他曾兩敗強秦,把它打回了關西,當然并不僅僅是如此。

以己之力存趙救魏兩敗強秦,推遲秦滅六國的步伐,這位公子有點猛,我們本篇就來看看關于信陵君打敗強秦的這兩次戰争。

<h1>信陵君解趙國之危,敗秦兵于河東。</h1>

公元前259年,秦昭襄王指令秦國大将王陵率領20萬秦軍,攻打趙國邯鄲,但是趙國邯鄲的抵抗異常頑強,全民同仇敵忾,秦軍圍困十七個月不能攻下,秦王對邯鄲勢在必得,又給王陵增派了10萬大軍,可是秦軍還是無法攻下邯鄲,相反還損失慘重。

面對白起的托病不出,秦王指令王齕取代王陵為将,繼續圍困邯鄲,但還是打不下來,時間轉眼已經到了公元前257年,邯鄲已經内無糧草,被秦軍攻破隻是時間問題,這時候信陵君擊殺魏國大将晉鄙取得了魏國兵權趕來與楚國春申君帶領的楚軍,先後進擊秦軍。

以己之力存趙救魏兩敗強秦,推遲秦滅六國的步伐,這位公子有點猛信陵君解趙國之危,敗秦兵于河東。信陵君救魏國于難,退秦兵于關西。秦國使出殺手锏,信陵君敗于朝堂。飛魚說:

邯鄲内的趙兵看到援軍,也出城配合信陵君帶領的魏楚聯軍,兩面夾擊,讓秦國無法抵擋,進而大敗,秦将王齕率領殘軍節節敗退,信陵君指揮聯軍乘勝追擊,一直追到河東之地,在這裡又大敗秦軍,秦軍抵擋不住,退回河西。

就在這節骨眼上,南韓也加入了合縱的大軍,在信陵君的指揮下,四國聯軍一路收複失地,先後收複了魏國的河東郡以及安陽,趙國的太原郡以及皮牢、武安,南韓的上黨郡以及汝南。

此外,還讓圍困了秦将鄭安平率領的2萬秦軍,鄭安平率衆投趙,可以說,此戰是強秦東出,前所未有的大敗,當然這不是最後一次,因為十年後,這樣的事情還會發生一次。

<h1>信陵君救魏國于難,退秦兵于關西。</h1>

公元前247年,秦國經過十年的休養生息,恢複了元氣,此時信陵君已經在趙國呆了十年沒有回魏,趁着信陵君依然在趙國的時候,秦國大舉進攻魏國,魏國岌岌可危,無能的魏王想到了自己能打仗的信陵君,但是信陵君一直對魏王的猜忌有顧慮,想去而又不想去的沖突心理,讓信陵君很煩躁。

不過,當一個人猶豫不決的時候,總會有人出來出主意,面對信陵君的沖突,毛公和薛公站了出來,讓信陵君大徹大悟,立即動身回魏國,魏王見了自己的弟弟回來,兩人相擁而泣,魏王立即任命信陵君為魏國的上将軍。

以己之力存趙救魏兩敗強秦,推遲秦滅六國的步伐,這位公子有點猛信陵君解趙國之危,敗秦兵于河東。信陵君救魏國于難,退秦兵于關西。秦國使出殺手锏,信陵君敗于朝堂。飛魚說:

面對秦國的強烈攻勢,信陵君以魏國上将軍的名義,向其餘諸侯尋求支援,各國諸侯看到魏國是信陵君為統帥,紛紛出兵救魏。

​有了援軍就有底氣,信陵君也不例外,在信陵君的指揮下,五國聯軍和秦國在黃河以南激戰,結果秦軍大敗,秦國将領蒙骜被打的落荒而逃,五國聯軍再次乘勝追擊,一直打到了秦國天險函谷關,使得秦國龜縮在函谷關内,不敢再輕易出關,信陵君從此威震天下(《史記》記載:遂乘勝逐秦軍至函谷關,抑秦兵,秦兵不敢出。當是時,公子威震天下)。

<h1>秦國使出殺手锏,信陵君敗于朝堂。</h1>

随着信陵君兩次挫敗強秦,秦國明白了,想要東出,必須先除掉信陵君,該怎麼除掉呢,秦國隻有再次使出了屢試不爽的那個損招,離間計。

秦國派出間諜,在魏國大肆宣傳信陵君眼裡沒有魏國,百姓眼裡也沒有魏王的消息,又在魏國境内假意慶祝信陵君坐上了魏王的寶座,這讓本來就對這個弟弟很忌憚的魏王,愈發擔憂了,畢竟在權力面前,親情、能力或者功績都要靠邊站。

以己之力存趙救魏兩敗強秦,推遲秦滅六國的步伐,這位公子有點猛信陵君解趙國之危,敗秦兵于河東。信陵君救魏國于難,退秦兵于關西。秦國使出殺手锏,信陵君敗于朝堂。飛魚說:

就這樣,信陵君被魏王卸掉了兵權,信陵君好不容易拉扯起來合縱抗秦的大旗,在信陵君失勢之後,土崩瓦解了,信陵君也随着這件事的發生而對魏王和魏國心灰意冷,從此酒色相伴,以解憂愁。

過度的放縱和心如死灰的折磨,讓信陵君威名不再,終于在四年後,信陵君去世了,魏國最後一個能力攬狂瀾的人物沒有死在沙場,卻敗在了朝堂,死于酒色,讓人唏噓不已。

<h1>飛魚說:</h1>

四公子中為何信陵君聲望最高?因為他曾兩敗強秦,把它打回了關西,當然這也隻是信陵君在軍事上的成就,他在“德”上更是堪稱君子,相比較戰國其餘三個公子養門客以自重,也隻有信陵君養門客不是為了武裝自己,而是為了強大魏國。

以己之力存趙救魏兩敗強秦,推遲秦滅六國的步伐,這位公子有點猛,縱觀戰國曆史,山東諸侯中無數有才之人,皆是敗給了秦國的離間計,信陵君如此,廉頗是如此,李牧也是如此,從這面而言,山東六國不是敗給了強秦,而是敗給了自己。

以己之力存趙救魏兩敗強秦,推遲秦滅六國的步伐,這位公子有點猛信陵君解趙國之危,敗秦兵于河東。信陵君救魏國于難,退秦兵于關西。秦國使出殺手锏,信陵君敗于朝堂。飛魚說:

那麼為何六國權臣和君主之間的關系很容易離間,而秦國權臣和君主之間這種離間卻少有成功呢?這是因為山東六國的君王來看,這些的權臣,會危及到自己的統治和權力,而秦國的權臣也僅僅隻是臣子罷了。

盡管信陵君兩次挫敗強秦,但這也僅僅隻是延緩了山東六國的壽命而已,内部已經腐朽的大廈即将傾倒,這是很難阻止的一件事情,一個人的力量即便再強大,也無法托住六國這座大廈摧枯拉朽式的倒塌。

對此,您怎麼看?

(本文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